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民族文化作底色产业发展增成色
  • 发布日期:2020-8-27 12:57:19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东港市合隆满族民俗村落依托村寨特色,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民族文化作底色 产业发展增成色

  合隆,满语意为美丽的山谷

  在丹东东港市合隆满族乡的合隆村十组,合隆二字可谓名副其实。山林滴翠、花果飘香,青砖黛瓦隐在绿意葱茏的院落里,院门挂着的红灯笼衬着门前的红月季,一院一景,一户一韵。

  刚给果树打完药的村民马麒麟把记者迎进屋,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淋浴间一应俱全,欧式的沙发、中式的茶台,是马麒麟忙完一天就爱落座的地儿。沏上一壶茶,晚风穿堂而过,暑热全消,老马心中就俩字:满足。

  暑假刚到,老马就给女儿打电话,要把外孙女接过来住一阵子:树上有果,地里有菜,比在城里强,村里修好了柏油路,车能一直开到家门口,家里有网络也不耽误孩子上网课。

  头两年,老马差点离开村子跟女儿住进城里,那时房子旧、环境差、矛盾多、收入少,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合隆村十组落在了后面。

  合隆村十组46户居民,90%是满族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为改变乡村面貌,合隆满族乡党委决定将合隆村十组确定为乡村振兴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示范点,在改善村容村貌、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挖掘民族特色、凸显民族风情,让少数民族同步奔小康。

  近三年来,合隆满族乡共为满族民俗村落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65万元,吸引带动其他配套资金650多万元,对整组群众房屋、庭院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改造,修村路、建水坝、安路灯……他们把民族符号、农耕文明、乡情乡愁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同时,丹东市、东港市相关部门也以打造满族民俗村落为契机,累计向合隆满族乡投入700万元,与当地共同推进农林产业+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模式。

  如今,合隆满族印象特色小镇的蓝图正缓缓铺开:在满族文化长廊、满馨书苑品味民族风情;在战国青铜剑遗址体验历史韵味;在抗联遗址感受峥嵘岁月……旧貌换新颜的合隆满族民俗村落成了网红打卡地。

  生态好了,民俗浓了,合隆人吃起了生态饭、民俗饭。

  村民关春利看准了机会,在自家院里建起了客栈,正在装修的四间客房再有两个月就能开门迎客了。他告诉记者:我让儿子去学厨师了,要求他重点学满族的传统菜式。以后到咱村坐在万字炕上,吃着八大碗,那才叫正宗。

  满族特色不仅为乡村旅游搭台,也在产业发展中唱戏

  东港市和龙辽五味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车间里,关振文忙着与种植大户沟通收购事宜:你那百十亩地没问题,我们今年又新建了两个烘干室,一年五味子烘干能力达100多吨。辽五味是满药的主要品种之一,依托土地资源,合隆以合作社为龙头,大力推广辽五味种植,打造满药基地,以合隆村为中心,全乡辽五味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亩均效益突破万元。

  从传统的板栗、苹果种植向小浆果、辽五味新品种转换,合隆村通过产业转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92元。今年,合隆村新的农业项目正在上线,每隔一两天,合隆满族乡乡长于强就会到村里查看项目进展情况,这是个合资项目,村集体投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本,共同组建小番茄生产专业合作社,投入近千万元建设200亩新品种小番茄生产示范园,带动村民种植新品种,同时还能吸纳三四十人在家门口就业

  浓浓满乡情,悠悠古村韵,合隆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走·

  行走在合隆乡,处处感受到民族特色。

  在寻求发展之路之初,合隆就确定了将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相融合的思路,围绕特色做文章,将满乡民族文化塑造成振兴品牌。使之成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助推器,走出一条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的致富路。

  民族特色不仅是风情,更是资源。只有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区域发展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并且做精、做深、做优,才能把文化沉淀夯实为经济发展的基石,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记者 徐铁英 见习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