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4-1-16 9:12:22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日前,宽甸步达远镇新安村蓝莓、草莓大棚里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果松园里,村民三五成群正在修剪果树枝条。“趁着果树进入休眠期把树枝剪好,今年的果子就会长得又大又好,能卖出个好价钱。”步达远镇新安村8组村民高树山边忙碌边说,在果园里剪枝每天能挣200块钱。
“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新安村8组村民高华锋说,如今家里靠板栗园和40多亩中草药,年收入达10多万元。
新安村曾是一个贫困村,没有特色产业,村民主要靠玉米种植为生。如今,在村两委班子和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市住建局驻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村里现有果松林600多亩、蓝莓暖棚4座、草莓暖棚10座,可解决4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乡村全产业链增值,多措并举助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目前,丹东特色产业已形成竞争优势。其中,“三莓”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8万亩和35万吨以上,东港国家现代农业(草莓)产业园入选国家产业园建设十大典型案例。辽丹黑猪等特色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全市能繁母猪存栏5.57万头。启动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个,增加养殖用海90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3100亩。我市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3个。
农产品加工业增值能力提升。全市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新引进投资5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4个。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富民产业发展,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家,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5.7万户农户共同致富。
“特色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脱贫户“造血”。以宽甸为例,在落实有效衔接重点帮扶政策过程中,致力于为脱贫户打造“共富”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党支部发展集体经济,引入企业提供管理和就业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创业。安排致富带头人实施生产管理,脱贫户只需入股或到企业打工,形成了“基层组织+企业+院校+带头人+脱贫户”的五方共富联动机制,实现共同受益。目前,宽甸利用重点帮扶资金发展的特色产业经济效益稳定。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15个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凤城省级现代农业(柞蚕)产业园、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申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
记者: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