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省大连市:用心用情办实事 涓涓细流暖民心
  • 发布日期:2023-12-29 10:37:33
  • 消息来源: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一年来,大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精美的“口袋公园”,成为公共绿色空间的新亮点。(摄影:季禾子)
精美的“口袋公园”,成为公共绿色空间的新亮点。(摄影:季禾子)

15项重点民生实事 让幸福更有质感

宽敞明亮的卧室、干净的厨房、整洁的厕所,阳光透过窗户,照亮了焕然一新的客厅,也照亮了庄河市桂云花满族乡岭东村田吉祥兄弟俩的新生活。搬入新居后田吉祥逢人便说:“改造的是危房,温暖的是民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作为今年大连市15项重点民生实事,“完成316户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项目已于10月底前全部完工,提前1个月完成全年任务。其中,普兰店区完成77户、瓦房店市完成105户、庄河市完成128户、金普新区完成6户。

民生无小事,实事暖人心。今年,大连市确定实施15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截至11月底,涵盖城市安居、市政配套、救助保障、养老托幼、文化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民生实事陆续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高质量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民生承诺。

一年来,市督考部门组织大连市16个牵头单位对15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逐项细化分解,制定公开挂牌督办实施方案、项目月度推进计划表,全程跟踪督办。每月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不断擦亮“两先区”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各单位迅速行动、按期交账,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落实落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就医、住房、交通出行……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实事,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

今年有多个项目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项目,已于10月份完成主城区9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任务,截至11月底,今年已累计完成16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建设‘口袋公园’100个”项目,截至11月底,全市已建成“口袋公园”110个,提前1个月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更新修复室外健身器材2000件套”项目,截至11月底,已按期完成2289件套室外健身器材更新修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5月1日,备受市民关注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通车”项目和“新建梭鱼湾20号路”项目分别通车,有效缓解了东快路和东联路的交通压力,有力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有力保障大连湾海底隧道北出口与梭鱼湾、老甘井子区域市政路网连接。

“升级改造35条道路”项目,已于9月份完工,共维修车行道约76.65万平方米,人行道约25.3万平方米,边石约6.6万延长米。

“新开2条公交线路”项目,已于10月份完成537路、816路2条公交线路新开通工作,进一步填补了龙湖云峰原著、万达体育新城等区域公交空白,解决了周边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调整4条公交线路”项目,已于10月份完成9路、511路、25路、508路4条公交线路相关调整工作,便利了线路周边居民出行,强化了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项目,已于2月份落实惠民政策措施。截至11月底,2023年度医疗救助资助困难居民6.1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救助困难居民就医34.55万人次,救助金额12176万元。

“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项目,已于7月份按新标准发放补助。截至11月底,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困难群众救助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7094.5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0.31万人次。

“实施市民景区免费游工程”项目,已从2月份开始组织老虎滩海洋公园、森林动物园、棒棰岛宾馆景区等18家A级景区参与,大连市民生日当天免费游,同行一人(限大连市户籍)门票半价优惠。截至11月底,各景区已接待免费入园游览市民5.1万余人次,同行半价市民1.7万余人次,为市民游客减免门票费用620余万元。

“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工程”项目,已于3月份落实惠民政策措施。截至11月底,已累计接待健身群众158.2万人次,同比增长44.5%。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通车,有效缓解了东快路和东联路的交通压力,有力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摄影:王华)
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通车,有效缓解了东快路和东联路的交通压力,有力推动大连湾两岸一体化建设。(摄影:王华)

云程发轫 数字智慧服务力促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数字信息技术驱动下,视频直播行业迅速兴起。今年以来,大连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扩岗和稳岗并重,千方百计促进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一系列数字智慧服务进一步助推全面振兴。

11月14日,大连市人力资源市场融媒体工作室“柔杉家”实地直播专场,1.1万人次在线观看,求职者、主播、企业负责人、后台客服“四位一体”互动热烈。这是市人社局“解决企业招用人需求,支持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帮助求职者与企业精准对接”实施的系列智慧化服务举措之一。直播过程中,网名叫作“初冬”的求职者提出了他的困惑:“我28岁,目前是失业状态,学历不高也没什么技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看到你们介绍这个餐饮店环境好、工资高,我想来面试,但又怕服务员不能长期稳定。我还想学一门技术。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对此,主播熟练而亲切地回答道:“‘初冬’您好!您提出的‘学技术’和‘做餐饮’的两件事其实并不矛盾,餐饮店里也有技术工种。”“‘初冬’您好,我是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我们企业有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对员工的发展和稳定也十分重视,选择我们公司,不仅能满足您学技术的愿望,更能让您在‘民以食为天’的大环境中找到稳定就业的安全感。”与屏幕互动同时进行的,还有后台客服的紧密跟踪服务。屏上对话刚刚结束,“初冬”就收到了后台发来的市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务专员的联系方式和简历投递小程序,他点击小程序,完成了求职信息填写。而企业则在直播结束时,获取了即时接收的求职信息,双方在第一时间取得沟通,确立了对接意向。

在大连,这样的招聘形式让无数个“初冬”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实现“四方对话”,高效率、高质量圆了他们“实现就业”“技能就业”“稳定就业”的梦想。

为鼓励本土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留连就业创业,市人力资源市场融媒体工作室紧跟市人社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步伐,聚焦毕业生就业需求,根据专业分类规划、精准设计直播方案,与各大高校通力协作,将直播带岗送进校园,与学生并肩,直观展示才俊风采。11月16日在大连科技学院图书馆“青年学子留连来连高校行”招聘会上,工作室携40家单位,精选800多个岗位参会,为学生送上一份线上线下并至、专业精准匹配的就业大礼,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达成双向对接意向218人次。

“朝阳市求职的小伙伴大家好,这里是大连市-朝阳市两地共同开展的劳务协作专场直播活动,今天的直播专门为朝阳地区求职者量身打造,企业和岗位都是由两地就业部门共同筛选和严格把关的优质就业资源……”两地面对面,直播点对点,为帮助异地求职者和大连企业无缝对接,大连市人力资源市场融媒体工作室还在市人社局、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创新思路,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实现异地联播互动,在大连企业与外地求职者间架起了就业“云桥”。

“软硬实力”双提升 大连本地就医信任度持续攀升

来自市医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大连市民外出就医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已降至1万人次/年,尤其是到北京、上海、沈阳就诊的患者2022年较上一年度分别下降5.2%、4.2%和17.3%……这一连串的数字看似简单,却是市民对本地就医信任度攀升的有力例证。而另一组数据,更是让人振奋。据统计,外地来连就诊患者逐年增加,2021年外地来连就诊患者为23302人,2022年外地来连就诊患者为24496人,预计2023年全年外地来连就诊患者将达3.2万人。而让众多市民选择“留下”,让更多外地人选择“来连”的理由,正是大连市医疗服务“软硬实力”的不断提升,医学专科影响力的不断增强。

近日,市民王女士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验了一把国内外最高端的“飞白”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王女士说:“和我前几年左眼的超声乳化手术就是不一样,术后几乎没有任何不适感。”今年,市三院眼科率先引进飞秒激光系统,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飞秒激光代替传统的手术刀,完成传统超声乳化术中由人工完成的切口、撕囊、劈核等关键步骤,从而实现精准、微创、安全、快速的手术效果。东北地区首例巩膜镜验配成功、“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光眼分中心”落户……一年来,在大连市医学重点专科“登峰计划”政策的不断加持下,2023年该院眼科完成白内障手术1.3万余例,屈光手术4000余例,手术难度及手术量均列东三省公立医院前列,手术量列全国公立医院30强。

2023年,大连市大力实施重点专科“登峰计划”。今年,大医一院急诊科、皮肤科,大医二院心血管、泌尿外科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肿瘤科5个专科获评2023年度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6个,居计划单列市之首。其中,市妇儿集团妇产科、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中山医院肿瘤科均创地市级医院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先河,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连市“登峰计划”各专科年均门诊量增加22.67%,出院量增加33.11%,手术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8.69%,三级手术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8.88%,四级手术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0.84%,微创手术人数较上一年增加21.08%,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此外,大连市“登峰计划”各相关医疗机构获得科研项目立项132项,获得立项经费总金额为3756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26个,省级科研项目数量38个,市级科研项目68个。新增发明专利36项,年度平均成果转化27项,科技成果转化总金额1089万元。

医疗技术水平“软实力”提升的同时,大连市今年还谋划推动了13个亿元以上、总投资约60.8亿元的卫生健康重大项目,夯实医疗“硬实力”,改善市民就医环境,优化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3月29日,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的外科住院楼、急诊楼投入使用,新大楼的启用提升了医院服务承载力,也进一步改善了北部地区市民就医的条件。12月18日,大连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大连市传染病医院)扩建项目新建医疗楼也投入使用,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呼吸道相关疾病诊疗功能,切实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更将有效地提高大连市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12月24日,大连市中心医院整体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工程新建北院区综合楼项目开工,该项目建成后将设置心脏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康复中心等医疗功能区,将大大改善相关学科的环境布局和硬件设施,也将为医院强化自身综合实力创造空间和条件。12月27日,大连市疾控中心P3实验室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满足辽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需要,提升重大传染病一锤定音能力,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和科研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将有效提升大连市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市民对本地就医信任度攀升。(摄影:王华)
市民对本地就医信任度攀升。(摄影:王华)

城市建设与管理 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大连,整洁一新的街道,一座座精美的小公园,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这些让百姓的城市生活多了舒适惬意。保护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形态多样丰富,保持特色风貌,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大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大连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承担的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精准抓好整改落实,统筹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更精细、更有效,全面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动市容市貌既有颜值又有气质,努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023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高效推动民生项目落实,增强市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大连湾海底隧道、梭鱼湾20号路按期通车运行,海底隧道日均车流量3万辆次,城市南北通行压力有效缓解,大连湾两岸集聚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解放路、唐山街等35条道路升级改造、17座桥梁加固改造高效完成,城市道路维修养护及时高效,累计改造和维修车行道、人行道124万平方米、路边石7万米,维修体量创近年新高。保安街、建华街等50条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提前竣工。

积极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大连低碳生活新时尚,让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大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提标增效,232处样板小区全面建成,5处生活垃圾“不落地”街区实现试点,垃圾分类标准化厢房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终端设施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市辖八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住建部考核大连市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位列东北地区第一名。

全面营造城市整洁有序环境“大格局”,实施重要路街管理常态化,加强以“两站一场”为起点的10条重要路街市容秩序管理,建立市-区-街道“三位一体”包干责任制和路(街)长制度,明职责、提标准、落责任、抓长效,推动城市面貌整体提升。逐条治理背街小巷“小环境”,实行“1+10+2”工作机制,根治背街小巷环卫、设施、空间、绿化方面突出问题,先后完成背街小巷整治14批次652条,切实让市民感受到房前屋后的变化。

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整治城市环境脏乱、路街秩序杂乱等突出问题,先后清理占道经营、乱贴乱挂3.15万处,规范整治各类市政箱体2800多处,清理违规占道停车设施300余处,清理废弃汽车400余辆,非建筑围挡整治率达到80%以上,并对“野广告”涉及电话号码实施停机处理、公示曝光,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牵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幢幢焕然一新的住宅楼、一张张满意的笑脸,居民不仅体会到“安居”,更享受到“乐居”。近年来,大连市持续创新改造模式、丰富优化功能,重点以创建完整居住社区、消除电力弃管小区、试点军队小区改造为突破口,由基础类改造向完善类、提升类改造迈进。2023年,大连市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10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万户。大连市不断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推进城市发展。2023年,大连市成为辽宁第一个完成立项可研批复、第一个启动施工招投标、第一个发行专项债以及第一个全面开工的城市。2023年,大连市累计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316户,总投资1514万元,工程项目已经全部完工交付,改造后的房屋,群众满意度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供热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大连市立足“早”字,狠抓“实”字,做到“冬病夏治”,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好供热重点难点问题。坚持系统化、工程化、全面化原则,高位推动、挂图作战、主动服务,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扎实推进全市供热各项工作,尽心尽力做好今冬明春供热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温暖平安过冬。

记者:于艳新 张丽霞 许晓楠 吉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