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省丹东市:盘活山水资源 做好融合文章
  • 发布日期:2023-11-14 10:10:52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丹东自然风光秀美、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极具吸引力,发展文旅产业优势突出。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力量?丹东市目标明确——“到2025年,全市文旅产业项目投资额和旅游总收入实现双倍增,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6.5%。”

“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在全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丹东市定位清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东北及京津冀地区康养旅居目的地、全国优质红色旅游目的地、中国特色自驾与体育旅游目的地、国内赴朝旅游第一集散地、东北亚国际文化旅游交流中心。

凤城市大梨树村风景如画,农业旅游红红火火。 (摄影:王卢莎)
凤城市大梨树村风景如画,农业旅游红红火火。 (摄影:王卢莎)

擦亮“文旅名片”

丹东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文旅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产业基础持续夯实,旅游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与文旅产业相关的从业人员达到2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比重1/6以上。文旅产业对拉动消费、稳定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丹东市接待游客由以省内及东北地区为主,逐步转向全国各地区,特别是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游客更是不断增多。

今年以来,丹东市通过举办饮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主题节庆活动,承办体育赛事,推出旅游惠民卡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文旅消费加快复苏。特别是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后,丹东市围绕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这一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和签约了一批文旅产业项目,产业发展势头持续向上向好。

充分发挥项目“压舱石”作用,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丹东市全力以赴抓项目布局谋划、招商引资、落地建设。各县(市)区采取与央企合作、民企对接等方式,积极推进浪头港江海文旅综合开发、燕窝桥过江遗址保护和利用工程、河口康养民宿度假区、《1950》抗美援朝红色演出剧场等文旅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丹东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加快推进东北亚边疆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牵头推进“宽甸六堡”展览馆、爱阳城遗址展示工程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实现长城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利用。

不仅如此,丹东市还全力以赴争创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两块国家级文旅金字招牌,进一步叫响以抗美援朝为主的红色旅游、边境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以品牌创建为引领,推动文旅产品差异化发展。

丹东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实际,以“鸭绿江畔·美丽丹东”为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发挥丹东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全要素服务质量和品质。

各县(市)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鸭绿江旅游主体功能区,优化升级凤凰山旅游主体功能区,培育建设天桥沟旅游主体功能区,提质扩能北黄海旅游主体功能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不可复制的人文背景,为丹东市发展壮大旅游业,打造旅游名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深秋的丹东街景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拍照留念。(摄影:周广庆)
深秋的丹东街景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拍照留念。(摄影:周广庆)

做强“产业链条”

依山、沿江、傍海,民族风情浓郁,丹东是全国著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山珍、海味、江鲜和少数民族特色食品琳琅满目……“食”在丹东名不虚传。

丹东市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65%,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位居全省第一,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诸多荣誉……“住”在丹东心旷神怡。

丹东市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35处,旅游资源丰富。以共游秀美山川、共品鲜美佳肴、共赏优美歌舞为主题的丹东“三美”中朝边境文化品牌闻名遐迩……“游”在丹东流连忘返。

在“吃”上,丹东市从美食名品、美食名店、美食街区、美食活动、食品安全5个方面入手,打造丹东地域特色美食体系;在“住”上,丹东着力形成“高端酒店品牌化、度假酒店精品化、特色民宿主题化、乡村农家标准化”的住宿格局,构建多元旅游住宿产品体系;在“行”上,丹东不断完善顺畅快捷旅游交通网络,全面推进航空、铁路、班车、景观道以及标识建设;在“游”上,丹东以提升创建文旅品牌、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培育新业态融合发展等为目标,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在“购”上,丹东以“旅游后备箱”工程为引领,多方面发力,满足游客购物需求;在“娱”上,丹东实施“旅游+”战略,将文化、文物、民俗、冰雪、体育资源等与旅游相融合,提升旅游附加值。

此外,丹东市还以丹东市智慧大数据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智慧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智慧景区创建;推进集散咨询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市域集散咨询服务网络架构;探索住宿业发展新路径,拓展美食、艺术、社交、健康、娱乐等功能。

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纲,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丹东市正加快推进文旅产业全链条发展。

游客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摄影:王卢莎)
游客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摄影:王卢莎)

深挖“文化富矿”

因抗美援朝而赢得“英雄城市”美名的丹东市,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丹东市通过整合红色资源等方式,不断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擦亮红色旅游名片。

围绕打好边境和抗美援朝红色文化“两张牌”、念好“山海经”,深入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推动民宿和农家乐提档升级、培育壮大冰雪经济、大力实施“文旅+”工程……丹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统筹,全市“一盘棋”齐抓文旅、大抓文旅。

丹东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内涵,推出春季“赏花观鸟”、夏季“海岛避暑”、秋季“赏枫采摘”、冬季“冰雪温泉”全季旅游线路以及朝鲜族满族民俗游线路。特别是围绕“抗美援朝出征地”,推出“鸭绿江畔·英雄丹东”深度体验红色精品线路,高质量发展抗美援朝红色旅游,推进红色经典景区提档升级。同时,联动河口景区、水丰湖景区等,打造抗美援朝出征地标志地。

以项目建设为牵引,以融合发展为方向,以提档升级为突破,以促消费为抓手,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经营主体,更好地发挥文化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及重大文旅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促进文化旅游消费与投资,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丹东支柱产业,推进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乘着全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的东风,丹东市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努力走出一条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王卢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