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0-8-5 13:26:45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8月4日上午,位于振安区九连城村部附近的一处杜鹃花大棚内,韩世春、韩明峰父子俩正顶着高温嫁接杜鹃花。一盆盆嫁接完的杜鹃被包上一层塑料布。韩明峰说,用塑料布包能起到成活率高和成长速度快的作用。
劈开细小的杜鹃颈杈,将一个个带小叶瓣的杜鹃枝条夹在其间,再用细绳捆绑,细心操作的父子俩脑门上全是汗珠。韩世春说,不同于现在一些花农种植的“山东蜡皮”,他们嫁接的杜鹃有“王冠”、“四海波”、“四锦”、“五宝”系列等上百个品种,都是丹东杜鹃的老品种。近两年,父子俩摆弄起丹东市民更为认可的丹东杜鹃老品种,3个花棚不仅赚了50万多元,还成了引领丹东杜鹃回归本色的先行者。
韩世春说,目前,位于锦江山公园的丹东杜鹃展厅恢复工程已经完工,他们已收到展厅的邀请函,明年要到那里参加丹东杜鹃花展。
在韩世春眼里,丹东杜鹃是五颜六色,缤纷多彩的。现年57岁的韩世春说,他老家在七道爱民沟里,爷爷韩树文从山东闯关东来到丹东便在那里种植杜鹃。韩世春自小跟着爷爷和父亲韩启慧种花。他印象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天位于原230医院附近的花市,丹东杜鹃独占鳌头,有粉的、红的、黄的,有单叶的、多瓣的,还有散发香味的。“当时丹东杜鹃名气很大,有云南、广东等地的人到丹东专门购买。”韩世春说,受市场冲击,近些年,有一种来自日本的“山东蜡皮”,因有山东等地客商专门收购,便逐步占领和替代了丹东杜鹃老品种市场。
坚守丹东本地杜鹃品牌,迎来市场的回归,是近些年韩世春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最初,韩世春在爱民沟种植,地盘小摆不开。2010年前后,他转移到九连城镇窑沟村和九连城村购建大棚栽种。韩世春的儿子韩明峰,在韩国留学6年,前些年做边贸生意,今年舍去了一些边贸公司给他高薪报酬的承诺,毅然投身于丹东杜鹃的种植和品牌发展上。“小时候和父亲栽种及售卖杜鹃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致力于丹东杜鹃回归本色,擦亮丹东杜鹃这张名片,是韩明峰心中难舍的情结。
“许多老杜鹃品种的母本,是我们费尽辛苦到丹东各地寻找的。”韩世春说,为了得到老杜鹃母本,他们到城区周边、凤城的边门、宽甸的石湖沟等地寻讨,回来后再精心嫁接。
在韩家杜鹃大棚内,有一棵“欢天喜地”让父子俩津津乐道。韩世春说,这棵“欢天喜地”属于“五宝系”,是当年爷爷栽下的,根部有胳膊粗,花开时直径有15公分大,高重瓣,特别大气好看,一直舍不得卖,也成为他家的“镇家之宝”。还有一棵“贵妃醉酒”,有40年的栽植历史了,单片大叶,花为粉色带点,大气秀美。
韩家坚守种植丹东杜鹃老品种,逐步赢得了新老客户的认可和称赞。韩世春说,凤城的宁大哥听说我家种植有仙女舞、富贵姬、赛牡丹等“老八种”杜鹃系列品种,慕名而来,一下子购买了一车“老八种”杜鹃芽,回去用于繁育。韩世春说,丹东人种花懂花,杜鹃在丹东有着良好的人文历史环境和优越的自然种植条件,他相信,只要坚守自我,培育创新,就一定会迎来丹东杜鹃回归的春天。
记者 刁庆峰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