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回放丹东百年防疫史
  • 发布日期:2020-7-3 10:35:27
  • 消息来源:鸭绿江晚报

  安东(丹东)1890至1919年,清末民初之际发生了六次大瘟疫,造成的恐慌冲击,生命财产损失,远超水火之灾。《安东县志》把1876年设县以来的疫病事件归置于“灾害”一栏,和水火灾害按年份的先后顺序,依次叙述。

                                                                            丹东百年前旧照

                                                                      

                                                                       几次疫情  势极猖獗

第1次:“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夏,疫病流行,势极猖獗,死者千余人。”

第2次:“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夏六月,疫病大作,沙河镇、大东沟两处最烈,死者无算。多系劳动工人,甚盛时终日掩埋不绝,甚有舁柩之人未至墓田,中途发病而死者,当时不明传染之说及防疫之道,死者皆委之于数,可谓浩歎。”

第3次:“光绪二十七年秋七月,疫症又作,沙河镇日毙三四十人至五六十人不等,仍以劳动界为多。官府漠然不闻,不知防御之法,商民愚鲁迷信,宣传过年即解,未及一月,连度三岁,家贴红联,又是一年字样触目皆是。然疫病月余始止,伤人甚多。”(疫病“过年即解”,即以年驱病;“一月连度三岁”,即一个月过三个年。)


                                                                        上世纪30年代丹东旧照

第4次:“光绪三十四年夏六月,霍乱流行,木篺工人死者无算。尸柩无亲故收葬,其伙乘闻舁送珍珠泡路旁地内,积柩遍野,尸骸暴露,伤心惨目,秽气熏蒸,卫生有碍。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珍珠泡议员吕继成呈请巡警总局归拢掩埋。”(1908年的死者灵柩,置于珍珠泡路旁,两年后才归拢掩埋。此乃20世纪安东县城的又一惨剧。)

第5次:“宣统二年冬月,鼠疫流行。由吉林、哈尔滨漫延与奉天。是种病菌传染甚速,一小时能滋生百倍,侵入肺部,十死八九。因其症危险,又名黑死病。安东为火车通行之处,非预为防范,难保不乘势侵入。东边道为督办,巡警局、自治会、总商会协同办理。由省请防疫费一万元,组织消毒队、死尸埋葬队、查验队,防堵甚严,成绩良好,未至蔓延。”

第6次:“民国八年(1919年)七月,时疫发生,埠内及马市台、三道浪头各处。同时设立霍乱病检查所,由警察厅县公署分委防疫检查员切实检查,一经查出,即送入隔离所医治。埠内共发生疫病者七百八十五人,不及医治而死者一百六十六人,在隔离所死者一百八十一人,乡镇共发生疫病三十七人,死者十三人。是岁,因防检严密,不致蔓延。”(这是20世纪继安东县防治鼠疫成功之后,又一次使用隔离手段战胜霍乱。)

1919年,霍乱疫情在安东肆虐,病患在天后宫内接受治疗

碍于成书时间,《安东县志》记载于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抗生素发明并逐步使用后,公共卫生意识提高,安东鲜有瘟疫传染病疫情。

停运铁路  阻断传染

《安东县志》提到的第五次疫情,发源于满洲里哈尔滨,沿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南满铁路支线、京奉铁路、安奉铁路,借着返乡流民回乡过年之机,南下肆虐。波及宽城子(现长春)、奉天(沈阳)、旅顺等地。安东虽地处偏远,亦未能幸免。时任奉天民政使张元奇有诗记之:“哀哉哈尔滨,严寒蕴深毒。宽城当其冲,辽沈为之续,震惊及中外,防救事骇俗……”


1919年,霍乱疫情在安东肆虐,病患在天后宫内接受治疗

关于在安东的疫情,除了《安东县志》所记,着重回顾一下当时围绕安奉铁路停运中日间的博弈。因为“安东为火车通行之处,非预为防范,难保不乘势侵入”,当时疫情紧迫之际,“京奉(北京、沈阳)已停开”,鸭绿江对岸“严行检疫,拒阻搭客”“安奉尚照常开车”,防疫形势顿时变得严峻。安东虽距疫情发源地较远,且当时安奉铁路正进行改轨、改线施工,鸭绿江大桥尚未完工,安奉铁路仍走日俄战争时所建的窄轨临时铁路线,通行效率低下,客流不大,延缓了疫情南下。可安奉铁路只有彻底停运,才是杜绝疫情根本。


1920年时的丹东

为此,宣统二年12月23日,哈尔滨瘟疫爆发的第二个月,清廷外务部发电报给当时的驻日大使汪大燮:“现在办理防疫。京奉已停车,安奉尚照常开车。安东地小人稠,已多传染,本部商日使,饬日领转令停车。安奉未实行停车,与安东防疫办法,显有窒碍。希切商日政府,转饬安奉铁路,即停开二三等车,由日领与该处华官接洽,务照防疫通例,以保安全,并电复外务部二十三日。”

这份电报的意思是:外务部已经在“商日使”,即商见日本驻华大使,并让其转令日本驻安东领事,在安奉铁路停车的基础上,双管齐下,又给清廷驻日大使发电报,派汪大夑交涉日本政府,让日本以政府的名义,施加压力给安奉铁路即南满铁道会社“转饬”“即停开二三等车”。为什么强调二三等车?因为这些车厢是当年在北满务工的穷苦百姓南下回家过年的必乘车,拥挤,且卫生条件差,极易感染鼠疫。最终迫使安奉铁路停运。


大疫当前  共同抗击
宣统二年的鼠疫来势凶猛,从黑龙江、吉林沿中东铁路蔓延肆虐,由于是前所未见的空气飞沫传播,后果极其严重。得病者九死一生。有些地区,已经是十室九空。为了阻止病菌传播,甚至要将死尸和房屋一起烧掉,引起极大慌乱。在那次灾难中,沙河镇每天会有四五十人死亡。疫情紧急,自然惊动了驻安东的各国领事馆。

1919年,霍乱疫情在安东肆虐,病患在天后宫内接受治疗

有外国领事馆向东边道献策,提议立即建立防疫机构,采取措施,开展大规模疫情防治。东边道经多方探讨,采纳该建议,成立由东边道督办的统一防疫事务所,并聘丹麦医生沈得荣为“安东防疫总医官”。同时请示奉天省,特批了一万元的防疫专款,一些配套措施也相继出台,据当时的《盛京日报》报道:安东警务局命令散处客栈的妓女,在规定的日期内一律搬入柳巷,以便清理地面,统一管理;安东地方官员发给租界居民鼠药,上缴一只死老鼠,给洋五角;安东自治会在太平沟、安子山等口岸各设立隔离所一处,派人严查。无论汽车、帆船抵达口岸后,其所装载的客人必须送到隔离所诊治。

彼时的安东县,开埠伊始,华洋杂处,关系微妙,防疫的同时,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外交斗争。那时,日本已强行“租借”了安东的六、七道沟一带作为日本的“居留地”,并以防止疫病传染、维护公共卫生为借口,提出派卫生防疫人员和军警“入境检查”的无理要求。安东知县陈艺洞察了日本人的野心,认为这是日方侵犯本国警权、主权的第一步,当即予以回绝。面对日本人的威胁,陈艺巧妙利用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将这一事件提交给各国驻安东领事馆,要求各国依照国际公法予以公断。日本人得知后,自知理亏,也清楚得不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只能偃旗息鼓。


鸭绿江大铁桥百年前旧照

这场一百年多年前对鼠疫的防治,还促进了安东近代西方医学的发展,西方医学在安东逐渐被人们接受。那一万元专款的余款,被用在了地方慈善事业上,于道署后街(今中富街西段)设立了“安东卫生医院”,这所医院是清末安东县惟一的官立医疗机构(类似今天的“公立医院”性质的医疗机构)。也是后来的安东“施医院”前身。

宣统年间防治鼠疫还促成了中国红十字会安东分会的建立。清宣统二年,承中国红十字会上海红十字总会函嘱,联络安东埠内各界志士组织成立,宗旨为:博爱恤兵,扶危济困,专重人道主义。民国八年(1919年),安东县又爆发霍乱(虎烈拉),丹麦医生安乐克率领奉天医学堂学生和安东医院医务人员,在八道沟天后宫寺庙开辟临时诊所,集中隔离医治。“是岁,因防检严密,不致蔓延”。从《安东县志》记载来看,隔离得当,数据清晰。“疫病者”“不及医治而死者”“乡镇发生疫病者”……精准确切,具备现代统计学的精髓。同时也为清末民初肆虐安东县近30年、多达6次的瘟疫史画上了句号。


(史料依据:《安东县志》《清宣统朝中日交涉史料卷六》《盛京日报影印版》《元宝文史·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