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3-2-10 11:04:40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漫步在民俗馆内,我仿佛穿越了千百年的时光,见证了锡伯人西迁的艰苦卓绝和强大的意志力,也感动于他们为推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丰厚历史积淀让我肃然起敬。”近日,参观完丹东市锡伯族民俗博物馆,东港市龙王庙镇宣传干事宁宁感慨。
2月1日,龙王庙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组织全镇青年干部、青年党员走进丹东市锡伯族博物馆,了解锡伯族发展历史,参观锡伯族文物,观看锡伯族非遗美食制作视频。
丹东市锡伯族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主体构造全部按照锡伯族建筑风格设计,于2017年5月10日正式开馆。博物馆一、二层为民俗展览主展厅,分为民族起源、南迁历史、锡伯家庙、西迁壮歌、射箭体验、非遗展示等12大主题展区,馆内展出的锡伯族特色文物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而成。
“作为年轻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尽我所能让锡伯族文化得到发展传承,为民族团结、共同进步营造良好氛围。”宁宁说。
龙王庙镇是丹东地区最大的锡伯族集聚地,拥有6个锡伯族村,常住人口达4600余人,占总人口数的近四分之一。多年来,龙王庙镇坚持挖掘和保护锡伯族民族风俗,传承特色文化,具有锡伯族特色的抹黑节、西迁节、灯官秧歌等一大批特色民俗文化传承至今。
2月2日上午,“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系列主题活动“灯官秧歌”在龙王庙镇上演。“已经3年没有表演了,这次大家又重新聚在一起,自发编排、准备服装、制作道具,既高兴又感动。”作为灯官秧歌的编排者,宋保宗已经组织并参演灯官秧歌近20年,陪同“灯官”走过三代,今年,有新成员接过接力棒,作为第四代“灯官”融入队伍。
据介绍,龙王庙镇的灯官秧歌源于满族和锡伯族文化,已被列入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乾隆年间,正月十四至十六三天,不论官大官小,都要受灯官的管制,灯官老爷在宫内府外,观灯管灯,宣传防火。在灯官秧歌表演队伍中,衙役鸣锣开道,轿夫抬着“灯官老爷”,毛驴载着“灯官娘娘”,后有衙役鼓乐和秧歌队伍行进表演,还原当时灯官检查商户时的景象。
“今年队伍中又多了好几个年轻人,我过来看看,教教他们。”在准备阶段,77岁的于庆年忙前忙后。年少时,于庆年亲历了“灯官”检查街道商户。2002年,龙王庙镇重新发掘灯官秧歌文化,于庆年积极投入其中,虽然现已退出表演队伍,但作为灯官秧歌的传承人,他仍然热心于该文化的发扬传承工作,并寻找合适的传承人。
“这是满族和锡伯族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保护好、发扬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参与进来,共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作为灯官秧歌传承人的周桓武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