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12-8 10:46:30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干净平整的水泥路,畅通整洁的沟渠,错落有致的农家院,随处可见的文化墙……”12月6日,提起美丽家乡凤城市蓝旗镇蓝旗村近年来的变化,村民们拍手称赞。
2016年,蓝旗村被定为省定贫困村。镇里村里干部都暗暗憋着一股劲儿:要靠着党的扶贫好政策,靠着老百姓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头,摘掉贫困帽子。
2016年,镇党委政府协调各部门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包括道路硬化、河道水渠治理、新建广场等总计11项重点项目建设,使蓝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观。按照贫困村销号的8项指标,蓝旗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每年集体经济收入最高时达到了17万元,贫困发生率为零,顺利完成销号。
摘掉穷帽子不是终点,富起来才是目的。
近年来,在凤城市各部门的帮助下,蓝旗村集体经济从小到大,有了规模,有了质量,有了品牌。
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截至2022年,蓝旗村现有经营性资产价值211万元,形成1630延长米温室大棚资产,一方面壮大了集体经济,为村内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整治、基层治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有效防止村内发生致贫返贫现象,并实现集体经济滚动发展。
群众设施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全村建成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小区8个,温室900余栋,合作社11家,家庭农场16家,主要以生产反季节草莓、蓝莓、小柿子为主,淘汰了低产低效的露地草莓生产,通过品种改良,技术提升,单产和果品质量明显提高。蓝旗村的设施农业已经可以为村内95%以上的劳动力人口提供就业,其中脱贫人口就业51人,直接发展设施农业的脱贫户3户,进一步带动了村内农资销售、饭店旅店等产业发展。
扶贫产业成了脱贫户的“收入蓄水池”。镇党委、政府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蓝旗村建设4栋高标准温室大棚,出租经营,目前运行良好,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0万元左右收入。这些收入主要用于建设文化广场、环境卫生整治、修路、修桥等扶贫公益事业。通过民主程序解散整村推进互助社,盘活互助社资金59万元,建立4栋高标准温室大棚,出租经营,每年为村里增加8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优先用于扶持建档立卡户。村里有钱了,公益事业有了资金,各项工作有了声色。
蓝旗村11组车贵有因一次意外事故致残,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儿子的学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里根据车贵有家里的情况,为其提供了10只绒山羊,发展养殖产业。去年,车贵有收到了驻村工作队送来的教育扶持资金及村里的分红,并享受了大病救助政策。多项扶贫措施让车贵有一家成功脱贫。到2022年末,蓝旗村人均收入超10000元以上户为61户、150人,有务工收入的50户、136人,收入来源主要为发展产业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低保户39户85人,五保户5户5人,主要收入来源为低保五保金及转移支付收入。2022年蓝旗村人均收入11472.44元。
以前,蓝旗村因为地处冲积平原,河流水渠遍布,交通条件差。18个村民组只有2个村民组通硬化道路;无文化广场,无党群活动中心。到2022年末,道路硬化里程达35公里,实现组组通硬化路,目前正在争取乡村振兴资金、一事一议资金、交通、水利等资金完善支辅路建设,争取达到户户通硬化路。
如今,文体活动场所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一天的村民三三两两来到文化广场,打篮球,跳广场舞,活动活动筋骨。目前,蓝旗村已建成文化广场三处,面积分别为2400平方米、500平方米和7000平方米,健身器材健全,2022年再次投入100万元,完善了大广场配套设施。
更值得一提的是,漆黑的夜晚有了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的回家路。以前,一到镇里初中下晚自习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都是打着手电接孩子的家长,如今路灯亮化工程已覆盖主要道路和屯堡。无论是冬雪皑皑,还是春雨蒙蒙,乡间小路上那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就像是乡村的守护者,照亮了每一条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