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东港市港北社区暑期小课堂开课
    近日,东港市新城街道港北社区暑期小课堂正式开课,通过设置丰富多样课程,充实少年儿童暑期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乐趣和童真的学习平台。课堂上,工作人员详细讲解和演示专业运球姿势,与小朋友们共同探索篮球运动奥秘。大家两两分组、积极互动,在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技巧。此次暑期托管班共招募辖区儿童20余名,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每周推出两次课程,内容包括篮球、书法、阅读和各类志愿服务等活动,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入手,满足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希望通过暑期小课堂,减轻双职工家庭照顾孩子压力,丰富小朋友们暑假生活,拓宽学习和交友渠道,帮助他们度过欢乐多彩的童年。”港北社区工作人员常宇说。作者:苏晓文崔启鹏高文彤彭飞
    07/25
  • 无人律所”在线说“法”
    4.5万名全国各地的律师提供“抢单”服务,律师实时在线与操作人点对点视频互动解答相关法律问题……近年来,市司法局强化“互联网+智慧法务”思维,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引入11台“无人律所”和19台平板电脑村居法务助手,为市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无人律所”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而搭建的一个整合全国律师资源的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日前,记者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看到,“无人律所”类似银行ATM机的小房间。操作平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操作屏主要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和操作指引,下方操作屏可以通过刷二代身份证或扫码的方式登录,登录成功后,操作屏就显示出群众所需要的家庭婚姻、土地房产、合同欠款、劳动维权、刑事法律、知识产权等九大板块服务内容。操作人点击自己需要的板块后,平台发送需求订单,马上就会有律师线上接单,面对面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据工作人员介绍,法律咨询服务半小时内免费,超过半小时每分钟收费1元。据了解,我市引进的11台“无人律所”,主要设置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大厅、市行政服务审批中心大厅、市信访局、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大厅、市自然资源局(不动产中心)、市行政复议中心、市总工会、丹东法治印记展览馆等涉法相对比较集中的部门和单位,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司法行政便民服务效果,满足我市企业、群众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需求,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法律服务供给,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记者:刁庆峰
    07/24
  • 小志愿者开展爱心义卖
    7月14日13时许,站前小学1年2班的36名小志愿者携手丹东市中小学生公益平台志愿助残服务队,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5名学生一同走进万达广场,开展了义卖活动,帮助丹东市公益助残协会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残疾人和宽甸公益助残协会的残障人士,销售水性笔、香包、手工香皂等,让助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活动中,小志愿者卖力宣传,许多路人停下脚步,耐心倾听介绍后购买商品,献出一份爱心。小志愿者为每位爱心人士贴上了一朵表示感谢的小红花。短短两个小时,小志愿者义卖收入1310.88元。活动结束后,所得善款经过仔细统计,分别转交给丹东市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宽甸公益助残协会。记者:侯春林
    07/24
  • 丹东市兴东街道:暖“新”一夏
    为解决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期照护问题,元宝区兴东街道结合辖区特点,联合交警支队元宝大队、市星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特殊儿童等开设暑期免费公益课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书法家协会会员、音乐爱好者等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公益课堂设置基础学科辅导、爱国主义教育、文明交通出行、礼仪素养培训等课程,助推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帮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殊儿童家长全身心投入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根据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职业特殊性,为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兴东街道邀请交警支队元宝大队为外卖从业人员、快递小哥等发放《交通安全倡议书》,讲解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正确佩戴头盔方法,引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畅通、文明的道路环境。同时,开展“夏送清凉”活动,为酷暑中坚守岗位的快递小哥们送去防暑降温用品。记者:张怡媛于上茹
    07/24
  • 丹东市泰和社区举办少儿书法公益课
    近日,元宝区兴东街道泰和社区关工委举办少儿书法公益课,丰富孩子们的暑假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文化。记者:张尧
    07/24
  • 2024年暑期东港市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
    7月16日,2024年暑期东港市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大会在青少年宫举行。会上,东港团市委介绍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并为“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临时团支部授旗;大学生代表作表态发言。东港市“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备受各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好评。2023年暑期,8名大学生获得“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称号,16家单位获得“优秀实践单位”称号。2023年6月,2名同学获得省级“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学生”称号,东港团市委获评省级“优秀单位”。2024年4月,团市委获得全国“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受表扬组织单位荣誉。接下来,东港团市委将持续深化“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引领青年、服务青年职能,持续筑牢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引领广大青年学子上好社会实践这堂生动“必修课”,推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成效持续增强,吸引更多人才认识东港、了解东港、扎根东港,为东港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记者:邵振刘玉婷
    07/24
  • 送清凉关爱保洁工
    7月19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在锦绣华城开展了“关爱保洁工防暑送清凉”活动,积极宣传夏季防暑降温知识。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为保洁工讲解如何预防中暑、中暑后的症状以及紧急救护措施,叮嘱他们要合理安排好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高温时段,防止高温中暑。在日常巡查中,社区工作人员带着便携水壶,遇见老年人、保洁人员和户外工作人员,及时帮他们倒水。作者:沈粹
    07/23
  • 关爱老年人 网络检测行
    智能手机的兴起极大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但很多老年人群体却因不会使用而无法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近日,丹东市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举办了“关爱老年人网络检测行”便民服务活动,让社区老人能够与时俱进,乐享新生活。活动中,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学,不厌其烦地向老年人讲解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的重要性,耐心指导老年人如何安装、注册和实名认证。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入户辖区老年人家中,查看家用网络安全情况,为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向老人推广反电诈APP,提高辖区老年人的防范意识。作者:沈粹
    07/23
  • 45位小选手同台竞技
    7月13日,由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丹东市小学生“童诵经典筑梦未来”诵读比赛举行总决赛。经过为期1个月的初赛、复赛,全市6个赛区的45位小选手脱颖而出,在安东老街为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表演。记者:周广庆
    07/22
  • 夏日送健康 情暖环卫人
    7月17日,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侨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昌街道办事处和市中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内分泌科开展了“夏日送健康情暖环卫人”慰问活动,为60多名一线环卫工人发放了夏日慰问品,感谢他们在高温天气下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活动现场,医务人员通过“夏季热射病防治”专题讲座,让环卫工人了解热射病的症状体征、应急处理方法、中暑的预防及避暑小妙招等。同时,逐一为环卫工人进行血压、血糖等健康检查,详细了解环卫工人的身体状况,增强他们的保健意识。医务人员耐心问诊、解答疑问,还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健康指导。他们还为每位环卫工人发放了装有藿香正气水、祛瘟除湿泡脚包、疾病预防小知识手册等防暑降温用品的礼包,叮嘱环卫工人们在夏季高温时段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记者:吴琼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