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合作区:多措并举解决农民工烦心事
    近日,丹东合作区建设局收到了几位农民工送来的写有“依法保障劳动者精心呵护农民工”的锦旗,感谢帮助他们追讨所欠工资,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拿到工资的农民工送来锦旗。(来源:丹东合作区建设局)今年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丹东合作区管委会用情、用心、用力提升欠薪整治力度,多措并举解决农民工的烦心事。悬挂打击恶意拖欠工资的宣传条幅。(来源:丹东合作区建设局)从11月初开始,丹东合作区开展了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以“三金、三制、三办法、一入罪”为抓手,打好欠薪治理组合拳。丹东合作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企业、建设工地进行巡查,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的行业企业,了解掌握农民工工资是否发放到位,要求各企业完善好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府应急周转金和应急维稳金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实行劳动用工实名制、农民工工资分账制、银行按月代发工资制,指定专人负责农民工工资支付,督促企业按时发放工资。同时,丹东合作区建设局工作人员还利用日常巡察,深入企业和在建工地开展针对性的宣传解答,不断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促使企业合法用工,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全力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截至目前,共累计走访60余个企业单位,共为1000余人次普及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为一线农民工答疑解惑200人次,营造了不能欠薪、不敢欠薪的法治氛围。今年1-11月中旬,丹东合作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共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立案145件,结案82件,结清欠薪149万元,涉及欠薪农民工人数172人。
    11/25
  • 辽宁丹东宽甸公证处:为民办事有速度 公证服务有温度
    让冰冷的法律条款“有温度”,让复杂的公正程序变“简单”,让百姓实现办证“少跑腿”、“不跑腿”,切实感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是宽甸公证处始终坚守的办事原则。2018年起,宽甸公证处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推出了线上公证受理业务,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公证云、12348法网等线上入口,为群众提供公证法律服务。为维护法律的严谨性,同时又让人性化的公证服务温暖人心,宽甸公证处采取各种便民措施,开辟“绿色通道”。他们针对家住农村且体弱多病的老人、伤残军人等群体,采取单独或集中下乡办理的方式提供上门服务;为经济困难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并减免公证费用。此外,宽甸公证处还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积极发挥公证职能,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公证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支撑。截至目前,宽甸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业务1000余件,在保障民生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发挥出职能作用,取得明显成效。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宽甸公证处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在思想上受洗礼、行动上见真章,拓宽公证法律服务渠道,以便民利民的举措践行初心和使命,让人性化的公证服务深入人心,真正做到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11/25
  • 辽宁丹东海关:联学联动联建 用好红色资源
    “我们要认真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践行初心使命。”日前,丹东海关铁路旅检科党支部、查验四科党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帮扶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在座谈会上,党员们作出上述发言。丹东海关立足打造多层级“联学联动联建”机制,用好红色资源,相继以东北抗联精神和新时代价值为主题开设红色讲堂,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专题纪录片,讲授党课,延伸学习深度。并通过制作学习成果展示系列宣传展板,让党员们能深入地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为讲好党史,持续开展“赓续建党精神、奋进强关之路”精神谱系系列学习活动,26个学习团队轮流讲党史、谈体会,抓好“关键少数”,开启丹东海关全员参与的“台上——台下”互动新模式,拓宽学习广度。同时,采用“实地互学”形式,各党支部间互相参观学习党建阵地、业务工作场所,详细了解各自业务模式、重点工作和党建活动内容,并结合海关工作实际和本职工作岗位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联动联学的方式,带动党支部双方进一步拓展党建工作视野,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实现党建教育“互帮、互学、互促”。连日来,丹东海关还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主题活动融入日常工作,问题解决率超过90%。
    11/25
  • 辽宁东港市:多措并举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近段时间,辽宁东港市将加强燃气安全宣传培训、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严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为增强乡镇、街道、农场燃气安全隐患排查能力,东港市住建局专门召开培训会议,就入户排查范围等事项,特别是燃气胶管老化、灶具超过使用年限、减压阀损坏等容易忽视的安全隐患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燃气安全网格化管理,提升群众安全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燃气安全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关阀行动”宣传单、播放燃气安全短视频等方式向居民普及燃气安全常识,告知广大用户关闭燃气角阀、灶前阀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人离、火灭、阀关严”。截至目前,累计下发《致全市燃气用户的一封信》等宣传单5万余份,在全市91个管道供气小区张贴燃气安全使用告知书3300余份。
    11/25
  • 辽宁丹东:“望闻问切”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日前,丹东法院执行法官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充分释法,理明利害,成功执结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有力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下,不仅彻底打通案件的“堵点”,成功执结,更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从“望、闻、问、切”四个角度,为案件“把脉”。“望”,即第一时间了解基本案情,收集现有证据,理清工作思路。“闻”,即召集双方当事人来本院沟通,认真听取陈述。“问”,即通过询问找准困扰执行的症结。“切”,即找准切入点,成功实现执结。该院法官通过“望、闻、问、切”执结法,成功执结一起难案。原告刘某诉被告丹东某建筑工程公司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进入执行程序后,工作人员发现被执行人在本院还有另外一起案件,另案法官在查控被执行人财产时,只找到一辆工程车可供执行,遂扣押该车。得知这一消息的被执行人心急如焚,担心唯一的工程车因被扣押而无法开工导致利益受损,遂向法院申请暂缓执行。了解情况后,执行一庭法官葛威接手该案件。通过“望、闻、问、切”,法官找到执行切入点,工程车作为其最重要的“生存工具”,不适合执行,变为“以房抵债”保障其生存发展空间的同时,满足案件双方的要求,成功实现执结。
    11/25
  • 辽宁丹东:勘验船只不放松
    11月20日一大早,辽宁丹东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队船检大队4名执法人员受东港市渔业渔民渔船事务服务中心委托,驱车赶到东港市某码头,对辽丹渔运25XXX等20艘船舶进行现场勘验,检查船舶是否存在船证不符等问题。在“雷霆”行动中,丹东市交通运输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丹东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自身职能,瞄准实现丹东市“三无”船只清零目标,积极主动配合各成员单位勘验认定查扣的疑似“三无”船舶,严厉打击涉海违法犯罪。该局综合行政执法队船检大队全员上岗,加班加点,分组深入到渔港码头,登检每艘船舶,快速、认真开展船舶勘验认定,及时向委托部门出具检验鉴定书。截至目前,丹东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队船检大队共出动执法车辆8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270人次,促进了“雷霆”行动的开展。
    11/24
  • 辽宁丹东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
    为培育服务高效、管理规范、公平竞争、监督有力的中介服务市场,促进中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丹东市采取动态管理、重点抽查、随机抽查等措施全面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将4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纳入名录库实行动态管理;对69个县区级重点抽查对象进行抽查,结果显示均不存在违规违法情况。今年初,丹东市统筹机构改革和行政职权调整情况,编制公布了《丹东市市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2021版)》,涉及103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6个行政审批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调整发布了县区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推动全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工作落到实处。为进一步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丹东市建立全市中介服务机构名录库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公平竞争,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目前,全市入库中介服务机构有421家。
    11/24
  • 辽宁丹东海洋红边境派出所:登门办理身份证 暖心服务送到家
    自推出公安业务“一扫通”以来,丹东市海洋红边境派出所立足本职,不断拉近派出所与辖区百姓的距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提升群众幸福感。“张警官,有点事想联系你。”11月15日一大早,海洋红边境派出所民警张睿恒就收到辖区大于村村民刘女士的微信,说有事想请民警帮忙处理。张睿恒了解到,刘女士的儿子毕某是重度残疾人,瘫痪在床,前一阵在村委会给儿子办理低保业务时,发现儿子的身份证已经过期。刘女士看到了村委会悬挂的“公安业务‘一扫通’”公示板上的二维码,了解到办理身份证所需材料和注意事项后,就尝试通过“一扫通”公示板的微信二维码与户籍民警张睿恒联系,看看能否帮忙给自己的儿子解决身份证难题。民警了解情况后,与刘女士约定第二天上午登门办理。16日上午,民警携带着相关设备来到刘女士家,为其儿子毕某完成全部身份证业务流程,并告知其不要着急,等证件下来会第一时间送至刘女士家中。临走时,刘女士握住民警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你们是人民的好警察!”民警告诉刘女士,以后如果家里有什么困难,直接给民警打电话,民警会帮助其解决。海洋红边境派出所依托“公安业务‘一扫通’”便民服务举措,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转化,用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11/24
  • 辽宁丹东:169家单位获“节约型机关”称号
    近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公布了首批“节约型机关”建成单位名单,丹东市169家单位获“节约型机关”称号,并获四部委颁发的“节约型机关”网上电子证书。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是党的十九大对推进绿色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积极响应中央“过紧日子”的号召,大大降低政府机构能耗,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丹东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把创建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落实、落细,推动全市党政机关形成资源节约共创共建共享格局。近年来,丹东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建设节约型公共机构为主线,以低碳绿色发展为目标,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共创建13家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1家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切实发挥了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了浓厚的节能减排氛围。
    11/24
  • 辽宁丹东白鹭村:引进升级新装备 秸秆垃圾易处理
    “这个大家伙是啥呀?怎么还带着烟囱呢?”近日,在丹东市杨木川镇白鹭村的一处田间地头,十多位村民正围着一台奇怪的机器议论纷纷。这台机器名叫“田间移动式无动力秸秆热解气化燃烧处理装备”,可就地就近对农业有机固体废物(秸秆)或部分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秸秆灰渣直接还田,而生活垃圾则变成少量粉末,更加容易处理,省去了秸秆和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破碎、储存等预处理工序,大大降低了处理费用,同时避免了秸秆和生活垃圾焚烧、堆放、自然降解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随后,研发这台装备的技术人员对杨木川镇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演示以及使用方法培训。看着一袋袋生活垃圾和一捆捆秸秆被投入机器中转眼变成了灰烬,而且没有任何异味,一旁观看的村民纷纷赞叹:“太神奇了。”近两年,杨木川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标准,积极做好土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秸秆禁烧的管理和巡查力度以及对垃圾分类的管理工作,不断通过引进升级新机械、新技术,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