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人才服务站 民企双受益
最近,振安区鸭绿江街道武营村2组村民李传红在一家药房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相较之前的工作,新工作离家近、有保险、休息日还多。“多亏了街道的人才服务站,我们在家看看微信群信息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李传红激动地说。为满足鸭绿江街道乃至周边街道乡镇居民的求职需求,帮助企业招工,2019年5月,鸭绿江街道人才服务站正式成立。3月21日,记者在服务站门口看到,站外LED电子屏正在滚动播放招工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招工岗位、招工数量、招工要求和联系电话等。不时有居民路过驻足观看,遇到心仪的信息便拍照记录。服务站内的展板上,展示着招工、求职指南,帮居民了解招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方便企业能够就近招工,方便劳动者就近求职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发布信息的平台也不止电子屏这一个渠道。”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特别设置了微信群,群内不光有街道8个社区、4个村的负责人,还有辖区内49家企业负责人。企业有用工信息,可在群里发布,各社区和村的负责人再将信息转发到各自所在的辖区居民微信群里。“现在找工作不容易,想换个满意的工作更难,微信群给咱提供了便利,必须给街道点赞。”找到工作的村民说。为确保每一条招工信息都准确真实,在服务站成立之初,街道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情况摸底,逐一登记进行分类,由专人负责企业招工信息收集工作,在招工信息发布前进行信息核实,并有针对性地向社区、村进行推送。同时,各社区、村也会定期收集居民信息,对有求职需求的居民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让企业和居民都满意。“我们企业也想招知根知底的员工,街道这个平台,帮企业解决了招工难题,也给企业吃上了定心丸。”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服务站成立至今,参加招聘的企业共有26家,达成初步意向26项,签订合同68个,先后帮助43名居民实现了就业。编辑:邹润
03/24 - 辽宁丹东市供销社:备足农资保春耕
3月22日获悉,丹东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立足“为农服务”宗旨,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积极应对当前市场农资价格波动,多措并举抓好全市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全力保障春耕期间我市农资供应质量。据介绍,为及时全面掌握我市春耕备耕期间农资供应情况,丹东市供销社组织全系统开展春耕备耕农资周调度工作。截至3月中旬,从市场供给总量来看,供销社系统备肥实货3万吨,已经下摆7656吨。从采购价格来看,二铵、尿素、钾等化肥价格居高不下,同比上涨40%—120%左右,目前没有下降趋势。针对此情况,丹东市供销社积极应对,采取相应措施,在市县两级供销社成立农资保供专班,指导农资批发企业与上游化肥企业加强协调。指导农资批发企业及基层零售商,通过线上订购和点对点服务,向上级农资和物资站直接采购,减少中间环节。指导农资企业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农民负担。此外,丹东市供销社还在市县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农资网点普遍采取线上订货,线下配送,送货到村入组入户,减少农民购肥成本。丹东市供销社将持续发挥农资供应“蓄水池”“稳定器”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市场监测,及时调度分析,全力以赴做好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保障今春农业生产安全稳定。编辑:邹润
03/24 - 辽宁丹东同兴镇:环保科技项目紧张施工
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投资6000万元,新建年处理50万吨炉渣综合利用环保科技项目,投产后将促进当地形成环保再利用、产业循环新格局。图为3月22日,在项目工地,施工人员加紧进行厂房设备平台、道路硬化等基础建设。编辑:邹润
03/24 - 辽宁丹东元宝区:“三严”确保校园饮食安全
日前,丹东市元宝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深入辖区校园和配餐单位,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确保校园饮食安全。检查中,执法人员坚持问题导向,督促自查自纠,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校长(园长)负责制。要求被检单位健全校园食品安全组织机构,责任到人,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形成全员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特别督促各单位对库存食材进行彻底清查;及时补充更换老化、损毁或不足的设施设备。狠查环境卫生,消除风险隐患,确保食堂干净、整洁。执法人员全面检查食堂库房、冰箱、冰柜,确保无过期、腐败变质食品及原料。落实食品采购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等制度。要求被检单位严格食物贮存条件,正餐和间点留样必须符合标准,所有餐饮具及专间做到一餐一消,保证消毒时间及温度达标。对提供集中用餐配送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执法人员要求专门建立监管档案,实施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配送准入环节审查,对存在食品安全不良记录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一律禁止入校。编辑:邹润
03/23 - 辽宁丹东供电公司:8小时带电安装自动化开关
3月16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在10千伏新安干27号处进行带电安装自动化开关作业。头戴绝缘安全帽、身着绝缘衣、手戴绝缘手套的工作人员在15米高处连续奋战8小时,顺利完成此次作业。此次作业,是在27号杆处进行带电加装柱上开关。按照以往的作业方式,需要对10千伏线路进行全线停电,但考虑到该线路承担着多家商户、小区的生产生活用电,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在对作业环境进行详细勘查后,决定采用带电作业的方式进行。当日8时,两辆绝缘斗臂作业车集结完毕,带电作业人员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升至高空,对线路预先进行绝缘遮蔽,随后由吊车将组装好的开关吊至高空进行带电安装。整场作业在周边客户用电“零感知”的情况下顺利完成。编辑:邹润
03/23 - 辽宁丹东:关爱听力健康 聆听精彩未来
近日,丹东市残联、丹东市公益助残协会举办“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第23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丹东市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在现场进行了爱耳防残讲座,发放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宣传单,播放医院护士们录制的耳保健操。通过现场有奖问答互动,调动现场群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爱耳护耳意识,使更多的残疾儿童能够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预防与康复事业的良好氛围。连日来,丹东市各级残联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耳日宣传活动。宽甸满族自治县残联发动工作人员利用微信等形式,宣传第23次全国爱耳日活动主题以及防护知识,联合助听器经营者发放听力保健手册300余本、宣传单1200余份,免费为36名听力残障人员做听力检查。凤城市残联将现阶段的听障残疾情况以及国家相关救助政策通过悬挂条幅、摆放公示牌、发放爱耳护耳资料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邀请耳科专家向过往群众宣传预防听力损伤知识,为群众解答保护听力相关问题,并联合助听器经营者对困难听障残疾群众免费检测听力、维护调试助听器,共发放助听器电池1800余粒,发放爱耳宣传知识手册100余份。元宝区残联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在社区宣传栏里张贴有关爱耳护耳、保护听力等科普知识宣传海报,向居民发放宣传单,提高广大群众爱耳护耳意识。邀请专业医生开展科普讲座,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实例为残疾人和群众讲解如何爱耳、防范听力下降等知识,同时为聆听讲座的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认真解答各类问题。编辑:邹润
03/23 - 辽宁丹东:大山里的“义东班”
3月9日8点,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输电工区结束班前会,40名输电线路巡视人员有序到院中将设备装车,赶在早高峰之前驶向当天的巡视线路。“今天是输电工区春季巡线大会战的开端,大伙要打起精神,开好头、起好步,将‘义东’精神发扬光大!”“义东班”班长武晓明在出发前对大家说。据武晓明介绍,输电“义东班”——输电运检一班由8名经验丰富的输电一线员工组成。当天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巡视220千伏凤丹1号线的81至88号塔。9点半,车辆行驶进石安村。武晓明这组巡视的起点是220千伏凤丹1号线的81号塔,位置就在眼前这座山的顶端。山不高,但很陡,加上初春冻土将化,洇湿的泥土树叶加上湿滑的冰雪,给攀登带来了难度。班员们背着近5公斤重的测量仪器和背包,用手拉住树干,深一脚浅一脚向上攀登。待登至山顶,雾气散去,太阳高照,每个人的底衫都已被汗水湿透。来不及休息,他们立即投入工作。塔下,班员们需要分别测量导线、耐张线夹、接续管以及连接金具等设备的温度,仔细查看每一个螺栓,观察塔基是否沉降、塔材是否缺失,周围线路下方及防护区内是否有漂浮物……如发现有隐患,立即处理。巡视一个基塔需要20分钟左右,一行人有条不紊地完成工作后,将漂浮物进行集中处理。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都体现着攻坚克难、忠于职守的“义东精神”。“现在这个季节是比较好的时候,条件最恶劣的是冬天和夏天。”“义东班”里从事输电专业20余年的老师傅林波说,严冬时积雪及膝,北风凛冽,他们要克服低温冰冻气候,巡视恶劣天气下的输电线路运行情况。酷夏时烈日炙烤,繁密的枝叶遮挡视线、绞住手腕脚踝,只能靠经验摸索前进,和毒蛇蚊虫为伍更是常有的事。“义东班”每年累计巡检4000到5000个基塔,大概2000公里。每次巡线,输电人员要不间断步行五六个小时,从“透心凉”到“满身汗”,午饭就着山野的风,边前进边简单对付一口,经常在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热乎饭菜,但大家都习以为常。95后员工张家铭是“义东班”最年轻的成员,这是他从事输电专业工作的第5年。他跟着师父武晓明,日日行走在人烟稀少的旷野山头,梳理着空中的行行银线。“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师父给我讲过七天七夜的故事,去年在宽甸,我和师父爬到塔上作业,我们所在的塔的位置距离70年前抢架的义东线非常近,我在塔顶环顾四周,遥望鸭绿江,想象着先辈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用七天七夜铸造的电力架线史上的奇迹,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张家铭整理一下左臂的“义东班”袖章,对自己的工作由衷感到骄傲。当代“义东”人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要将“义东精神”传承发扬,守护电网线路安全。“义东班”在全面巡视工作开端这天,还进行了一次特殊党日活动,烈烈山风吹动党旗,“义东班”成员面向党旗,面向阳光,说出誓言,让“义东精神”随银线绵延。输电线在阳光下闪着光泽,跨过山谷连接到对面山头的下一基塔,大山里的“义东班”要继续前进,去完成剩下的7基塔的巡线工作。编辑:邹润
03/23 - 辽宁丹东:消防“来敲门” 安全“送到家”
日前,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消防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辖区人员密集场所、部分老旧小区开展“查火患送平安”活动,将消防安全知识送到群众家中。振安区消防救援大队携手辖区公安派出所、消防安全宣传志愿者走进部分老旧小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敲门入户”行动,通过消防安全知识授课、消防宣传车巡游、家庭防火知识提醒等方式开展消防宣传。“我们还帮助一些老旧小区建立微型消防站,并配发灭火器、灭火战斗服、消防储物柜等物品,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消防救援人员介绍。元宝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辖区人员密集场所开展“送平安”活动。大队宣传人员向单位员工、过往群众发放消防知识传单,积极主动向群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同时,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弱势群体家中,耐心传授用火、用电、用气等消防安全知识,提醒做好“三清三关”。在一户孤寡老人家中,消防员不仅帮助老人排查了家庭消防安全隐患,还对其存在隐患的老旧电线进行了整理,并演示告知关闭家用电器电源、燃气阀门等注意事项,并表示会经常来看望慰问老人,定期帮老人排查安全隐患。编辑:邹润
03/22 - 辽宁丹东:困难职工“回头看” 提升群众满意度
日前,元宝区总工会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困难职工“回头看”工作,对在档困难职工、脱困职工和未建档职工进行抽样调查回访。2020年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完成后,元宝区总工会始终坚持“依档帮扶、精准施策、实名制发放”的工作原则,根据困难职工的实际致困因素实施分层分类帮扶,总结成果、积累经验、以访促改。此次回访,通过采取入户调查、回访面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回访组分别就家庭生活、家庭收入、致困原因、是否脱困、工会帮扶等情况,与困难职工本人进行“一对一”面谈调查。在入户过程中,有部分脱困解困职工不在丹东,工会工作人员便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与其进行“线上”回访,详细询问职工的日常生活,是否需要帮助等情况。通过为期3天的入户回访,回访组共计发放《工会困难职工回访登记表》42份,收回问卷42份,调查执行率为100%。全区在档困难职工对帮扶成效满意度在95%以上,对帮扶政策满意度在95%以上,对帮扶方式满意度在95%以上,已脱困职工对帮扶工作满意度在95%以上,未建档职工对帮扶工作认可度在95%以上,社会整体对帮扶工作认可满意度在95%以上。接下来,元宝区总工会将继续以“找到被职工需要的感觉”为出发点,以务实的举措切实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广大职工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对工会工作的认可。编辑:邹润
03/22 - 辽宁丹东:开展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督查
为进一步保障校园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防范校园食品安全风险,自3月中旬开始,丹东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教育局开展春季学期校园供餐单位食品安全督查工作。目前,已检查4家校园供餐单位,此项工作将于一周内检查完毕。检查中,工作人员重点检查校园供餐单位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采购与管理、食品加工过程控制、设备设施、公共场所和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卫生死角未清理到位,库房存在物品混放等问题,要求立行立改。同时督促校园供餐单位,一定要严格落实索证索票、消毒消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培训等各项制度,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接下来,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和检查频次,督促校园供餐单位严格规范加工行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用餐安全。编辑:邹润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