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客运恢复首日 乘客踏实出行
7月22日是丹东市道路客运恢复的第一天。早上8点,记者在丹东客运总站看到,售票大厅里的大屏幕时隔多日再次亮起,不断闪烁着当天的售票信息,售票窗前略显“冷清”。虽然人流量不多,但车站的防疫工作没有丝毫松懈,严格落实体温监测、查验“两码”、佩戴口罩、登记等防疫措施。值班站长李健梅告诉记者,目前乘客比较少,大多是来电咨询出行要求和车辆班次,后续将根据客流量调整车次,有序恢复道路客运秩序,为返工、返岗、返程提供强有力的道路运输支撑和保障。客运总站的服务台前却十分热闹,工作人员马晓雯接电话忙个不停。“从早晨上班到现在,电话就没停过,都是咨询购票乘车需要什么证明。”马晓雯介绍,目前乘客购票需要出示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辽事通健康码绿码),如果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可在售票大厅办理临时身份证。在候车大厅里,记者遇到了“咬紧牙关”却一脸喜色的徐先生。“我这牙疼啊,需要回凤城换药。本来想实在不行就在丹东治吧,没想到昨天通知今天通车了,我一大早就到社区开好了证明。”徐先生捂着脸,“哎,不说了不说了,牙疼,赶紧买票回凤城治牙。”驾驶丹东至宽甸客运车辆的安师傅当天8点30分发车,他特意起了个大早。“昨天下午接到通知,这么长时间没上车了,挺激动的。今天早上6点多赶来的,与工作人员一起对车辆进行了全面消毒。”家住三道沟的王女士提着大包小裹登上安师傅的车,准备回宽甸看望八十多岁老母亲。她有点泪眼汪汪:“三个多月没有看见老母亲,没敢提前告诉她,怕她休息不好,倒是我昨晚没睡好觉。”测体温、出示健康码行程卡、登记信息、全程戴口罩乘车……王女士表示:“虽然程序比以前多了,心里反而感觉更踏实了,一是因为有安全感,二是觉得离家越来越近了!”车辆发出,王女士从车窗招手示意,“回家喽!”
07/26 - 辽宁丹东:城市公共交通全线恢复
记者从丹东市公交集团获悉,自7月25日起,丹东市城市公交全线恢复运营,各线路早晚首末班发车时间恢复正常,发车间隔视客流情况随时调整。为做好疫情防控,公交车暂停投币或使用交通联合互联互通卡等非实名制方式乘车,乘客可使用丹东公交IC卡、银行卡、安东行、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及各银行手机APP支付乘车,公交车不在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上下客,将视情采取“越站运行,只下不上”的方式控制车内人数。为减少和避免人员聚集,今年老年优惠卡和长寿卡无需办理年审。乘客乘车时,应主动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辽事通健康码绿码)乘车,无法使用智能手机提供健康码的,可出示纸质版核酸检测证明。乘车时必须戴口罩,严禁发热乘客乘车。自觉排队有序乘车,服从工作人员疏导。尽量交叉隔座,保持距离,避免聚集。靠窗的乘客应主动开窗,尽量保持车辆通风,严禁随地吐痰、吃东西等不文明行为。记者从丹东市江城公交有限公司了解到,江城公交各环路线路也将全线恢复,丹东到东港线路的888路公交车于7月25日全面恢复通车。
07/26 - 辽宁丹东海事局:举办海事夏令营
为提升学生水上交通安全意识,预防青少年溺水等水上交通安全事故,7月21日,丹东海事局在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举办2022年海事夏令营活动。当日,“绿江泽航”水上搜救工作站搜救演习活动拉开序幕。学生集合完毕后,现场高频对讲机中传来指挥中心指令:“河口附近水域发现1人落水,定位已发送至‘绿江泽航’水上搜救工作站,请工作站机动车组、附近搜救队员立即向目标水域机动并实施救援,请宽甸海事处担任现场指挥。”几分钟后,正在附近开展教育活动的“绿江泽航”水上搜救工作站机动车组与海事执法人员、搜救队员先后抵达现场,在现场指挥员指挥下,搜救队员快速完成车载冲锋舟组装、下水,随后驶向目标水域,完成搜救。演习结束后,海事工作人员和救援队员列队讲评,向学生说明演习情况,介绍演习中使用的船艇、设备。学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近距离触摸救生船艇和设备,学习使用救生衣、救生圈等常见救生设备。之后,学生们集体参观了“丹海事趸02”趸船浮码头,听海事执法人员讲海事故事,进一步了解航海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07/26 - 辽宁丹东市人社局:“不见面”审理档案2000余本
7月22日从丹东市人社局获悉,自6月27日起,丹东市人社局养老保险科积极开展“不见面办理”服务,提前受理集中审核达龄人员档案。截至目前,提前完成了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流动职工共计2700余项审核业务,其中审核档案2000余本。丹东市疫情防控静态管理期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5月、6月、7月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办理和领取退休待遇的诉求极为迫切。丹东市人社局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咨询电话,告知相关单位和办事群众可实时咨询和网上申报退休业务,明确疫情期间未及时办理新增退休人员申报的可从符合条件的次月起补发养老金。为充分保障新增退休职工切身利益,同时避免因业务量激增,造成人员聚集,丹东市人社局党组提前谋划,调整养老保险科工作人员配置,为顺利完成退休档案审核“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07/26 - 辽宁丹东:山上江边有了便民茶亭
7月19日,天气炎热,不少丹东市民在断桥附近的综合执法亭和锦江山派出所门口惊喜地发现,出现了两个便民茶亭。每天5点半到21点,工作人员为过往群众免费提供具有清热解毒、提高免疫力作用的健康茶水。这是丹东市振兴区综合执法局、执法中心联合市中医院开展的“夏日送茶水关爱暖人心”活动,从入伏开始,至三伏结束。茶由市中医院精心配制,每个代饮茶亭点有两个环卫工人提供服务。连日来,茶亭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每天都能接待1000余人次,送出上百升茶水。如果有市民觉得口味不适合,工作人员还会给茶水加点砂糖。在茶亭工作的环卫工人表示,往年这个时候社会各界都很关注他们,帮助解决饮水问题,今年能在这里为市民送去健康茶水很高兴。“最近我天天来这里,喝杯健康茶,和锻炼的市民聊聊天很开心,这个茶亭让我感受到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喝茶的市民说。
07/26 - 辽宁丹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
7月24日从丹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丹东市于7月至10月集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扫干净、码整齐、保通畅、清沟渠”为目标,聚焦公路铁路沿线、河道沟渠、村屯内部及周边等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户厕整改和村容村貌提升。丹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倡议人人争做“实践者”、“宣传者”、“监督者”。认真做好房前屋后清洁清理,做到无垃圾杂物、无物品占道、无污水污垢、无严重积尘等。保持庭院整洁卫生,不在村内道路及公共场所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杂物,积极参加公共区域环境卫生集中清洁打扫活动,营造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和户容户貌。牢固树立公共环境卫生意识,自觉摒弃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讲文明、讲卫生的好公民。要争当农村环境整治宣传员,积极宣传文明卫生行为规范。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形成人人自觉参与、主动维护农村环境的良好氛围。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作,每位公民既是优美环境的建设者,更是受益者和守护者,都要做到不当旁观者,对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要自觉监督、敢于抵制、积极制止,形成全社会监督、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良好局面。
07/26 - 【科普】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的热点问题解答07/26
- 【科普】为啥核酸检测一轮又一轮?07/22
- 辽宁丹东: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为减少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7月19日晚,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工务段采取夜间施工作业的方式,对振八铁路道口进行全面翻修改造,保障过往行人和车辆安全,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07/22 - 辽宁丹东:全天候检查——疫情防控、规范经营两不误
“根据您的用码记录显示,您今日还未进行核酸采集,作为外卖相关工作重点人员,需要每日进行核酸检测,请您立即就近到核酸采样亭采样。”类似的话,每天丹东市振安区司法局下沉干部邢燕都要在日常检查中与商铺从业人员重复多次。面对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连日来,振安区鸭绿江街道办事处多措并举,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复商复市以来,如何做好沿街店铺的规范经营工作一直是鸭绿江街道的工作重点。为此,街道特地组织区直机关下沉干部100余人,成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专项巡逻检查组,每天对辖区内500余家商铺开展全天候检查。“您需要对进入的顾客进行测温验码,并提醒顾客戴好口罩,还要保证店内顾客不超过最大容纳客流量的50%。”检查组成员关颖峰负责的路段水果超市较多,每天他都会和其他成员一样,反复监督叮嘱商户规范经营。为保证监督履职到位,检查组成员严格按照《营业场所疫情防控情况检查日志表》内容进行检查,要求各经营主体认真做好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和通风等工作,每日至少进行2次场所内消毒,填写消毒记录;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每日主动参加核酸检测;要求各商家建立货物出入库明细台账,做到货物来源可追溯,暂不得经营冷链食品;要求各商铺在入口设置“检查区”,安排专人检查进入场所人员的测温、辽事通健康码及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检查组成员的细致和努力,得到辖区内各商家的理解和认可。“天这么热,他们每天都坚持巡逻,发现问题及时提醒,我们商家也会积极配合,规范好经营行为。”振安区某家具装饰店负责人陈贤峰说。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和市容环境治理工作实际,检查组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清理整治,向商户宣传讲解疫情防控政策规定,发放《致全体商铺经营者的一封信》500余份,张贴各类宣传海报900余张,营造疫情防控宣传氛围,督促沿街商户落实好“门前三包”,确保所有经营过程防疫措施落实到位,维护好生产生活秩序。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