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召开工作会 推进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
    近日,丹东市总工会召开2022年度丹东市“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工作推进会,分享丹东市国家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先进经验,回顾近年来“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发展历程,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2019年5月,丹东市总工会为解决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户外劳动者共同面临的喝水难、歇脚难、如厕难等问题,开展了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全市各级工会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自建、共建等方式,已建成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21家,其中国家级“最美站点”1家、省级“最美站点”6家,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累计服务以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体的户外劳动者群体10万余人次。推进会总结了“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中国建设银行丹东分行就多年来的建站经验作交流发言。针对下一步的工作,会上提出,要拓展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把站点建设成为职工与工会互动的空间和延伸工会服务手臂的载体;要建立健全不合格站点的退出机制,确保站点真正发挥作用;要创新工作方法,联合相关部门打造“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爱心驿站”模式;要加大宣传力度,选树优秀典型,做好市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评荐工作。
    08/30
  • 辽宁丹东:开展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问卷调查
    近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技术考试,两名质控员、6名调查员参加考试并全部通过。8名调查队人员将于9月上中旬,深入振兴区铁矿沟社区、四街社区、宾馆社区、新村社区等4个监测点进行入户走访,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关于生态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危害、环境健康风险相关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行为和技能等方面的素养水平。据悉,开展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既定任务之一,也是生态环境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已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和健康中国行动监测评估指标体系(试行)》,通过监测,旨在掌握我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明确影响居民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素养提升工作。2022年4月,生态环境部印发《2022年全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总体实施方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确定188个县(市、区、旗)开展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工作,丹东振兴区为辽宁省6个监测县(市、区、旗)之一,按照要求需随机抽选4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60户并完成问卷调查。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工作部署,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成立工作调查队,确定质控员两名、调查员6名。在全市疫情防控期间,克服困难完成了4个监测点随机抽取,排查摸底4个社区15—69岁4个年龄段性别分层人数等基础情况,并安排调查队员参加部、省培训,有序推进宣传条幅、入户手册、调查问卷印制和入户宣传等前期准备工作。按照计划,9月底前,将完成入户问卷调查并上传调查结果。
    08/30
  • 辽宁丹东:便捷诉讼服务送到“家门口”
    “谢谢你们的解答,让我心里的火消了不少。”因为生活琐事,原本想与邻居对簿公堂的老人,在听完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诉讼服务站法官的耐心解答后,最终选择与邻居沟通解决。今年以来,丹东市振安区人民法院大力加强人民法庭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发挥诉讼服务站职能作用,坚持诉讼服务端口前移,为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民的司法服务,切实减轻诉累,化解纠纷矛盾,完善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同兴镇诉讼服务站设立以来,振安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员额法官、法官助理每周三会轮流到岗开展诉讼服务,延伸“司法为民”服务触角,将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减轻当事人诉累。除提供基本法律咨询和诉讼业务外,诉讼服务站还在引导村民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让司法服务更贴近群众,同兴镇诉讼服务站由原来的柜台式“面对面”服务转为敞开式“肩并肩”帮办,真正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用心打造有温度的司法服务窗口,让群众在感受到司法正义的同时体会到司法的温暖。振安区人民法院将依托诉讼服务站,通过强化源头治理,真正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矛盾纠纷的发生,使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同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司法诉求,充分履行诉前调解、诉调对接、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职能,持续推进诉讼服务、多元解纷、分调裁审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诉讼服务,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08/30
  • 辽宁丹东:55名困境大学生获资助
    日前,丹东市妇联、丹东市慈善总会、辽宁省烟草公司丹东市公司共同举办2022年度“金秋送暖梦想启航”助学金发放仪式,参加活动的10名准大学生代表每人获得3000元助学金和主办单位精心准备的入学礼物。2022年,丹东市高三学子经历了一个极不平凡的高考,他们克服了疫情影响,以高度的自制力、沉着的心态完成了自我超越。为帮助家庭面临困境的学子们顺利步入大学,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市妇联争取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辽宁省烟草公司丹东市公司支持,共为55名困境家庭大学生提供17.5万元助学金。受助学生代表表示,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带着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坚定前行,让青春在奋斗中无悔绽放。近年来,丹东市妇联持续开展助学活动,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联合民主党派、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累计为351名考生争取各类助学金109万元。下一步,市妇联将深化“两个找到”专项行动,发挥妇联组织“联”字优势,立足“党政所需,妇女所急,妇联所能”,聚焦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将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切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妇女群众和广大家庭。
    08/30
  • 辽宁丹东:秋蚕柞树“染病” 专家“把脉问诊”
    8月中旬以来,丹东宽甸部分乡镇的蚕农反映秋蚕长势不均衡,柞树枝条有枯死现象,宽甸农业农村局接到求助信息后立即行动,经多方联络,邀请到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单位的专家。在青椅山镇碱场沟村六组村民张庆丰的蚕场,专家组首先对整个蚕场的柞树品种、叶质情况、柞蚕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然后与张庆丰进行详细交流。据了解,该蚕场柞树主要以辽东栎、蒙古栎为主,很大一部分芽棵柞墩出现枯死枝条,原因是头一年秋蚕放养时食叶量过大,甚至把整个柞墩树叶全都吃光,导致树体营养不良,冬天时又遭遇了冻害。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专家组建议张庆丰在以后放养柞蚕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移蚕,让柞墩保留一些叶子,不仅如此,春季时还要追肥,增加营养。至于柞蚕个体大小不一,主要是蚕种批次太多造成的。专家组建议,购买蚕种最好选择同一个批次的。附近的蚕农听说省里的专家来了,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围了过来,专家组向蚕农们介绍了脓病、软化病、线虫病,山老蟑、舔蚊、飞乖子、蚕虱子等病虫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专家的把脉问诊、传经送宝给广大蚕农吃了“定心丸”。
    08/30
  • 辽宁丹东:竞技体育结硕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竞技体育硕果累累,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在丹东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他们中有的成了国内单个项目的领军人物。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运动员们的回答几乎一致:丹东这块沃土培育了我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说我们来自丹东。丰硕成果源于良好传承2021年7月28日,在东京奥运会赛艇项目女子四人双桨决赛中,丹东姑娘崔晓桐和三名队友密切配合,夺得金牌。这是中国赛艇队时隔13年再夺该项目奥运冠军,并刷新了该项目世界最好成绩,作为女子赛艇的领军人物,崔晓桐囊括了这个项目的所有世界冠军。丹东体育发展,不乏优秀人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丹东姑娘王丽萍在女子20公里竞走中,一骑绝尘,最后时刻勇夺金牌。此后,丹东姑娘唐宾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赛艇金牌零的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丹东籍选手李娜和队友大胜“黑马”韩国队,历史上首次问鼎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冠军。在一系列世界级比赛的关键场合,总能看到丹东人的身影。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女子跆拳道比赛格外吸引人,不仅仅是因为丹东姑娘,而是倘若获得这枚金牌,中国体育代表团将有一个名次排位的突破。所有目光投向了女子跆拳道赛场,丹东姑娘郑姝音在女子67公斤以上级的比赛扣人心弦,经过精彩激烈的较量,郑姝音把金牌挂在了自己胸前。2021年东京奥运会,崔晓桐和队友们一起用绝对优势,战胜所有对手,获得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比赛冠军。驰骋奥运赛场上的丹东运动员谷红、孙亚楠、周凤、高诗岩等,都以忘我的精神投入比赛,用青春与热血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增光添彩。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先后培养世界冠军46人(次),亚洲冠军45人(次),全国冠军187人(次),凸显出极强的竞技实力。训练机制形成良好沃土沉甸甸的奖牌背后,凝聚了全体教练员和全市体育工作者的汗水,见证了丹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更与我市精心培植的体育沃土不无关系。丹东体育将青少年体育工作摆到战略性、基础性位置来抓,全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近年来,我市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市体校、市海校、市业体校先后几个周期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此外,市体校、市海校、市陆校被评为新周期辽宁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我市的篮球、竞走、投掷、羽毛球、手球五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赛艇、皮划艇、柔道、击剑等项目也成了全国各地关注的重点,目前全市拥有14个国家级、35个省级和12个市级青少年体育组织。丹东体育缘何成为辽宁省体育运动的一个有力支撑点?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始终坚持以三集中训练、业余训练、体教融合、社会办学为一体的训练模式,培养青少年人才,由此逐步形成强有力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结合我市已开展的在训项目,加大对各基层单位在资金和器材上的扶持力度,逐渐形成以市级体校为龙头,县区体校、传统校、网点校及中小学特色学校为依托的一条龙式训练体系。在项目布局上,以“三大球”、冰雪、田径、游泳、击剑、跆拳道、柔道、射击、赛艇、皮划赛艇为重点,突出优势项目,与各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抓好二、三线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新型体教融合之路。通过实践,我市体育人才不断涌现,21岁的丹东选手隋高飞在一项国际田径赛男子200米的比赛中跑出了20秒83的优异成绩,并打破赛会纪录,隋高飞也由此被誉为中国男子短跑的接班人。承办赛事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市多次承办“三大球”、冰雪、儿童青少年游泳等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每年定期举办市级少年儿童足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跳绳踢毽比赛、田径比赛,以及夏令营、冬令营等青少年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以体会友互动交流,为青少年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21年,我市结合红色主题,开展中小学生足球菁英训练营、体育舞蹈冠军赛、足球菁英集训冠军赛、魔方公开赛等16项少年儿童体育系列赛事,贯穿全年,累计参赛人数达数千人。同时,紧抓冬奥契机,推动我市冰雪运动走上发展“快车道”。举办助力北京冬奥会青少年冰雪系列活动,包括“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短视频大赛、冰雪进校园活动、冰雪运动培训班等多项活动。活动从学校入手,体教融合、以点带面,带动更多民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进一步扩大冰雪运动覆盖人群,全面激发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08/30
  • 【科普】核酸检测时要注意什么?一组海报告诉你
    核酸检测是精准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全民防疫,人人有责请主动配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本土疫情处置中的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一组海报提醒你核酸检测时这些细节要注意
    08/29
  • 辽宁丹东:开设公交IC卡业务窗口
    8月25日从丹东市公交集团了解到,当日起,公交集团在位于丹东新区的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公交IC卡业务窗口,为市民提供公交IC卡业务办理和咨询服务。丹东市公交集团提醒广大市民,按照丹东市疫情防控相关规定,暂停投币或使用交通联合互联互通卡等非实名制乘车方式,市民须实名制乘坐公交车,请广大乘客使用丹东公交IC卡、开通小额免密功能的银行卡、安东行、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及各银行手机APP支付乘车。
    08/29
  • 辽宁丹东:最美“警”色扮靓夜经济
    初秋的丹东,下午格外凉爽。福春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正忙碌着,有接待群众办理户籍业务的;有认真录入信息的;有正参加视频会议的;有忙着出警的——民警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用真诚的服务温暖民心,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是他们最终的目标。相比于之前走过的16个边境派出所,福春派出所的辖区面积不算大,开车转上一圈也不过十几分钟。由于辖区夜市经济比较火爆,仅月亮岛夜市,每天人流量最高峰就达2万人以上。派出所坚持开展夜巡、夜查、夜访,以实实在在的夜警务,全力护航夜经济。2020年起,福春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创建了“平安夜市”党建品牌,重点抓好安全防范宣传、安全隐患排查,打击黑恶势力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联合派出所组建的红袖标治安巡逻人员进行巡逻防控,力争实现全市治安最好、发案率最低、安全隐患最少,无重大有影响的案事件、无黑恶势力、无人员伤亡安全事故,辖区居民满意、外来游客满意、摊贩业主满意的“三最、三无、三满意”的总目标。华灯初上,月亮岛夜市人头攒动。滋啦冒油的肉串、外焦里嫩的鱿鱼、烤生蚝、烤玉米、炸鸡排等各种美食悉数登场,热气腾腾的“夜经济”借着人们的舌尖、足迹铺开。流光溢彩的灯光,熙熙攘攘的人群,商家的吆喝声、顾客的欢笑声,亮起来的“夜经济”正在为丹东注入新活力。在喧嚣而拥挤的人群中,身穿藏蓝警服的巡逻民警格外亮眼。加大巡逻密度和巡逻频度,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进一步提高“夜经济”区域“管事率”,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案事件的发生。借助夜间巡逻防范,在夜市周边创新设置流动“地摊警务”,积极开展“警方夜市”“反诈摊位”等,进行防范宣讲活动,有效提升群众防范意识,成立联动调解室调处纠纷警情,大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率——民警们一个个细致入微的小动作,一句句暖心的叮咛,处处展现着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良好形象,用一次次行动营造起一个和谐安定的经营消费环境。夜色中,警灯闪烁,护航平安,因为他们的守护,丹东的夜市更加绚丽迷人。
    08/29
  • 辽宁丹东:首次增殖放流5万尾刀鲚鱼
    8月24日,在位于东港市小甸子镇的大洋河自然水域,丹东市农业农村局将5万尾刀鲚鱼苗放流水中,一尾尾鱼苗游向远方。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丹东首次增殖放流刀鲚鱼,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首次增殖放流刀鲚鱼。刀鲚鱼在自然水域两年成鱼,当年就能长到20厘米长。开展刀鲚鱼等重要指示物种针对性的放流活动,是加强水系生态环境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书记季忠路介绍,刀鲚鱼在国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目前仅在鸭绿江——大洋河口有较为集中的自然分布。“鸭绿江刀鲚鱼”作为丹东本地的优质土著鱼类,进行产业化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在保护好野生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开发人工培育,促其商品化,使其成为丹东渔业的新名片。刀鲚鱼属鲱形目、鳀科、鲚属,俗称刀鱼,每年春季4月下旬至5月初,成群的刀鲚鱼个体开始由海水进入大洋河中进行产卵洄游,产卵场为红旗沟村。当年7月孵出的幼鱼顺流而下,在河口或咸淡水中生活,海水中越冬。经过两个冬季,成熟的刀鲚鱼洄游到淡水中完成受精产卵。刀鲚鱼苗和幼鱼期生长速度较快,最大生长限度、体长可达41厘米,体重可达360克。2017年刀鲚鱼被收录进《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暂时未被列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鸭绿江和大洋河的渔业资源一直以来相对稳定,刀鲚鱼的种群得以延续。但是从近几年的资源调查情况来看,其种群数量受环境和人为影响波动较大,每年性成熟种鱼的规格也不尽相同,因此仍有在该地区绝迹的风险。大力发展刀鲚鱼等野生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工作势在必行。早在2014年,丹东市渔业部门、大连海洋大学和辽宁省淡水水产科学研究院便开始联合进行刀鲚鱼相关研究。2015年丹东市渔业部门在全省率先成功研究刀鲚鱼野生亲鱼人工授精技术,当年达到平均规格20厘米,实现了鸭绿江——大洋河口的刀鲚鱼人工繁育“零”的突破。2020年至2021年连续实现年培育刀鲚鱼苗种超30万尾,并进行了室外土池塘大规模培养和室内水泥池工厂化培养两种模式的试验,均取得成功。目前,通过采捕少量野生刀鲚鱼依靠人工授精的技术进行增殖放流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将刀鲚鱼苗种人工繁育及培育至5厘米以上的苗种开展放流工作,直接恢复和保护鸭绿江——大洋河口刀鲚鱼野生种群数量。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