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岛美、村强、民富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金秋十月,漫步在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环岛栈桥,碧海蓝天下,海风习习,海鸥翱翔,脚下海浪拍岸,好一派迷人的海岛风光。“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岛美、村强、民富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远的将来,要让全村年综合收入达到1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2300万元,把獐岛建设得越来越美丽,让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村党支部书记张忠有充满信心地说。今年旅游季,獐岛村通过网络平台广泛宣传海岛优势,推出优惠政策,加强与旅游团合作,成功吸引了各地游客登岛度假,盛夏时节,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抢抓上冻前建设的黄金季,眼下,獐岛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目前,投资700万元的全岛亮化工程已经完工,投资800万元的污水管网及污水一体化处理工程已完成2/3,投资近400万元的居民应急水海水淡化工程正在推进中。“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村里不断加大民生设施建设,岛内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更加完善,村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张忠有说。这些年来,村“两委”积极争取扶持资金,不断完善岛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铺设海底供水、供电管道,翻修卫生院、学校,修建景观路、环岛路、环海栈道,大力实施全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鼓励村民建民宿、开饭店,逐步形成集观海、垂钓、海水浴、品海鲜等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体系。随着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反哺村民有了底气。村里不断提高福利待遇,为村民缴纳合作医疗、老年人意外伤害等保险,每人每年发放环境治理交通补贴1500元,为考入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为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费,村民年人均福利达6000元以上。
10/20 - 【三城】民生工程暖民心
近年来,我市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有序推进城市建设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取得巨大改善。这些都在市民不断提升的幸福感中得以体现。最近一段时间,在前聚宝街一栋栋居民楼下,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人们正配合着作业机械,有条不紊地施工。现场负责人介绍,附近的居民楼大多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楼内外基础设施破损严重。2021年10月,施工队伍已完成楼体部分的改造,眼下正在进行室外配套改造工程。10年来,我市坚持发展商品住房市场体系与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并举,把市场引导与政府保障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可预期、可负担、可选择、可宜居、可持续”的住房发展体系。►全市棚户区改造成果显著,共改造项目109个,改造房屋面积约156万平方米,约4.5万户群众“出棚进楼”直接受益。►公租房保障、租赁补贴力度大。为1.17万户城镇收入和住房“双困”家庭解决基本居住问题,其中,累计发放租赁补贴8262户,补贴资金7912万元;累计实物配租3465户。人均住房保障面积由6平方米提升到13平方米。►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42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惠及4.4万户居民。对元宝区泰和花园小区、永安花园小区的改造,先后被评为2020年度和2021年度省级示范项目。近年来,我市不断在完善城市功能和增强城市韧性上下功夫。►形成以“五横八纵”为骨架的路网体系,先后完成142条城市街路的改造,建成区路网密度达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17.4平方米。►关注畅通“最后一公里”,打通断头路7条,完成15处拥堵点位治理工作。►缓解停车难问题,市区共建成公共停车位9.3万个。►打造志愿军公园、杜鹃广场、月亮岛广场等城市名片,建成沿江健身步道26公里、穿山健身步道10公里,建设“口袋公园”4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42平方米,累计建成绿道61公里,均位居全省前列。►建成丹东市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总能力达2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92.21%。►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处理规模达500吨/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集全覆盖。着力提升城市承载保供能力。►开展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累计敷设自来水管网181公里,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敷设燃气管网475公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9%。►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拆小并大”联网工程,供热热源数量由2015年的121处减少到2022年的39处,市区集中供热4312.63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99%。►敷设排水管网337公里,城市内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达到“长治久清”。►开展自然灾害和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工作,实施城市隧道、桥梁、低洼易涝区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新建沙河桥、胜利桥、福春桥、花园桥、红星桥,加固26座桥梁。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宜居乡村建设,助力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10年来,我市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成效明显,66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开工建设28处农村垃圾处置设施项目,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427户,实现动态管理、动态清零、应改尽改、应纳尽纳、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确保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积极推动特色小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工作。孤山镇获批中国特色小镇,刘家河镇获批辽宁省特色乡镇,10个乡镇列入省级特色乡镇培育名单;孤山镇还获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爱阳镇获批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通江村获批辽宁省传统村落,大鹿岛村等4个村获批辽宁省历史文化名村。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没有终点。未来,我市将继续聚焦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加强城乡建设,让生活更美好。
10/19 - 辽宁丹东:优化乡村出行环境
连日来,在振安区楼房镇人行步道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忙碌有序铺设方砖,进一步优化乡村出行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0/19 - 非凡中国 非凡十年10/18
- 辽宁丹东振兴区:“小网格”汇聚社区治理“大合力”
连日来,丹东市振兴区全面提升全区网格化工作整体水平,建立《振兴区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振兴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会议制度》《振兴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凭借小网格”汇聚社区治理“大合力”。目前,丹东市振兴区划分社区网格678个,农村网格312个,共配备专职网格员861名,兼职网格员2049名,切实做到了纵横覆盖、不交叉重叠,确保网格保持合理的管理服务密度。全区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增强网格员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制定了《振兴区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针对驻街单位多、党员流动性大等特点,坚持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相融合,把各级组织联起来,把各方力量统起来。将辖内居民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进行统一整合,划分到每一个网格,形成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网格服务队伍,实现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一张网融合”。“我们临江街道锦绣社区针对每个网格内居民的需求和网格员的特长,组织物业开展便民服务。比如,每月5号在小区内为居民磨刀、理发、扦裤脚等。”该社区居民艾女士说,这些便民服务接地气。站前街道东晨社区则成立了“七彩志愿服务队”,为辖区独居老人、特殊及困难群体义务理发;组建文明劝导队,对不文明养犬、乱丢垃圾、出点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十一期间,丹东市帽盔山街道红房一社区居民在微信群里询问相关落地政策,网格员及时主动回应,解决外地回丹人员的疑问。通过网格模式,政府管理变成了多元参与、多维立体的社区治理。通过创新网格服务模式,推动网格服务精准化专业化。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长—志愿者—居民群众”+“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为内容的服务体系,既坚持相对统一标准,又因地制宜实施。针对网格内管理服务的需求,健全专业力量与网格员队伍联动协作机制,指导社会力量参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让更多的专业化帮办力量直接下沉到网格。从医疗保障、环境保护、便民服务等多个角度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一般由辖区各网格党支部书记担任指挥长,广泛发动共建单位内部具有专业技能和奉献精神的党员群众共同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形成帮办合力。如今,丹东市振兴区搭建的网格共治平台,实现了网格互联互动。强化区域化理念,调动各方积极性,由网格党组织牵头,统筹共驻共建单位力量,积极参与网格治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由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党支部牵头,把网格责任单位、在职党员、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企业等组织发动起来,共同抓好网格区域内的基层党建、创文创卫、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工作,切实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真正实现共治共享。此外,作为网格核心的党支部,积极引领网格居民自治,提升群众的参与度,积极带动群众参与到社区网格治理工作中。
10/18 - 辽宁丹东永甸边境派出:找回走失儿童
10月6日17时许,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永甸边境派出所民警巡逻至永甸碑沟大岭附近时,发现一位村民神色焦急、举止慌乱,便上前询问。经了解,该村民6岁的儿子跟着奶奶上山捡板栗,奶奶将孩子安置在路边等候,由于粗心忘记了时间,待想起时孩子已不在原地,亲朋好友寻找了一下午也没找到。了解情况后,民警一边安抚走失男孩家属的情绪,一边组织警力走访调查,在重要交通路口、岔道及水头布控巡防。经过多方查找,民警在碑沟公路路边发现走失男孩。男孩穿着拖鞋,小脸冻得通红,身上有很多灰尘及刮痕,由于惊吓一时无法说话。民警立即将男孩送至其家属身边,男孩家属对派出所民警连声表示感谢。临走之际,民警再三叮嘱他们注意照看好小孩,不要让其离开大人视线,防止再次走失。
10/18 - 辽宁丹东市应急管理部门:整治安全培训“走过场”
自2021年12月起,丹东市应急管理部门对安全培训“走过场”实施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全市安全培训和相关考试的质量。截至目前,对于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相关培训机构和企业已按要求进行全面整改。根据相关规定,应急管理部门集中整顿管理不规范的安全培训和考试机构,淘汰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安全培训机构和考试点,对培训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生产经营单位予以相应查处。截至目前,应急管理部门已对全市备案的9家安全培训机构逐一进行了专项检查,包括其相关资质、培训档案管理、实际操作现场条件等方面,共查出问题10项,下达整改指令书4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培训机构已投入整改资金超过300万元。同时,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还对415家企业进行了相关检查,发现涉及安全培训方面的问题和隐患共62项,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对于查出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考核合格、未按计划实施安全培训等问题,应急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并督促企业整改。
10/18 - 辽宁丹东:市人大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
10月13日,丹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代表们先后来到丹东市唐人服饰有限公司、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合隆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及东港市合隆满族乡中心小学。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听取相关部门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汇报。近年来,丹东市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在去年5月24日,市人大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丹东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后,相关部门对市人大的审查意见落实到位,工作站位高、讲政治,既务实又有创新,成效显著。代表们建议,要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挖掘各民族文化的时代价值,大力宣传各民族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共同奋斗的光辉历史。要多措并举,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合力,通过健全机制、创新载体、注重宣传,多层次、多角度树立典型,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发展。
10/18 - 辽宁东港市:合隆满族乡为妇女创业发展“充电”
近日,辽宁省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党委联合市妇联开展草莓种植技术培训,激发妇女自主创业热情,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要求新型职业“女能人”。在课堂上学理论。农业专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围绕育苗、栽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方面讲解草莓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妇女科技生产意识和技术水平。在大棚内学实践。组织妇女深入草莓生产大棚,面对面解疑问、促交流,手把手讲重点、传经验,提高妇女生产管理水平和科技实践能力。大家纷纷表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俗易懂,收获很大,希望今后多举办此类农业技术培训,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10/18 - 辽宁丹东:完成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10月10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振兴分局组织第三方技术单位,顺利完成铁矿沟社区、四街社区、宾馆社区、新村社区4个监测点的问卷调查,这标志着丹东市圆满完成2022年全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任务。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我国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现状,明确影响居民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素养提升工作。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污染危害、环境健康风险相关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基本行为和技能等。监测对象为监测地连续居住满6个月且非集体居住的15—69岁的居民。监测方法为抽样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按照相关部署,丹东市科学划定4个监测点,成立工作调查队,积极协调相关社区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工作,严格按照要求,随机抽取符合条件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调查与社区工作点相结合的方式,共完成调查问卷241份。下一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振兴分局将按照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核实调查问卷,确保问卷审核通过率100%。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