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记得,我们记得!第53秒丹东出镜!
清明时节,缅怀英烈。山河记得他们,我们记得他们。英雄不朽,吾辈自强!
04/06 - 辽宁省丹东市:举行“传承先烈志 奋进新征程”祭扫活动
青山埋忠骨,清明祭英魂。4月3日,丹东市振兴区教育局联合抗美援朝纪念馆举行“传承先烈志奋进新征程”清明节祭扫活动。上午9时,海华小学师生代表振兴区2万余名中小学生来到抗美援朝烈士纪念塔下参加活动。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全体肃立默哀。8名少先队员代表深情朗诵诗歌《不朽的英雄》,深切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抗美援朝纪念馆讲解员为到场师生讲述志愿军英模罗盛教和冰雪长津湖的故事,鼓励同学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纪念是为了传承,缅怀是为了弘扬。通过此次活动,师生们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铭记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先烈遗志,以昂扬斗志投入到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
04/06 - 辽宁省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开展祭奠革命英烈活动
清明时节祭英烈,烈士碑前事迹瞻。又是一年清明时,为深切缅怀革命英烈,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深入推进“党建红飘带”品牌创建活动,切实铸牢广大民警的忠诚警魂,扎实履行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任务,近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下辖各单位通过形式多样的祭扫活动,深切表达对革命先辈们的崇敬与哀思。宽甸边境管理大队组织民警、辅助力量代表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集中祭扫活动。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民警、辅助力量整装列队肃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脱帽默哀、敬献花篮,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深切追思缅怀。祭奠仪式结束后,民警代表清扫烈士陵园。其间,大队振江边境派出所等单位抵边一线基层单位,通过网上“云”祭奠的形式,缅怀英烈功绩,继承英烈遗志。沿江边境派出所赴长甸镇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紧握右拳,在党旗前庄严宣誓。古楼子边境派出所以“党建红飘带”工作为依托,开展“缅怀先烈遗志,展望从警人生”的心得交流会活动,聆听老党员的革命事迹。振安边境管理大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清明祭奠活动。其间,大队组织民警赴驻地抗美援朝渡江作战浮桥遗址和志愿军公园,重温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并通过擦拭英烈塑像、向革命烈士敬献鲜花、重温入党和入警誓词等方式,深切表达对英烈的敬仰、缅怀之情。同时,大队还组织民警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向英烈献花、点烛、抒写寄语等方式,表达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并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向民警推送党史故事、英烈事迹等经典文章、电影及宣传短视频,大力宣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重要贡献,并组织民警开展座谈会,进一步加强民警革命理想信念教育,让英烈精神在警营中传扬,在边境线上熠熠生辉。其间,马市边境派出所针对清明节消防安全特点,统筹部署对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一对一开展文明祭祀主题宣传,提倡注重精神传承,实行鲜花祭祀等绿色缅怀的方式,严禁露天焚烧祭祀等行为。一经街边境派出所为深刻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忠诚情怀,所党支部以“党建红飘带”品牌创建活动为依托,组织所属党员民警来到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怀着崇高的敬意与深切的追思之情,在抗美援朝英雄纪念碑前低头默哀,并逐一上前敬献鲜花。随后,民警在纪念碑前,面向党旗,高举右手,进行了庄严宣誓。孤山边境派出所组织所内民警来到孤山烈士陵园,擦拭石碑,清扫地面。而后,民警面对石碑,向国旗敬礼,向党旗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警誓言。
04/06 - 辽宁省丹东市:大批候鸟飞抵鸭绿江口湿地
4月,一批批候鸟迁徙大军陆续飞抵位于丹东东港市境内的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此补充食物、恢复体力。潮起潮落,众鸟逐浪翻飞,遮天蔽日的鸟浪划空而过,场面蔚为壮观。在这些候鸟中,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达240余种,这些迁徙水鸟横跨太平洋,不食不休飞行6000余公里来到鸭绿江口湿地停歇,休养大约1个月,“吃饱喝足”后继续北上,飞往西伯利亚或阿拉斯加繁殖地。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7年,总面积约14.28万公顷。湿地鱼、虾、蟹、贝等食物链极为丰富,是全球8条鸟类迁徙线路之一。近年来,东港市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打造人鸟共和谐的美丽家园,随着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候鸟的食物选择更加丰富多样,到此停歇觅食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多。每年4月初至5月中旬,来自国内外的观鸟爱好者也纷纷来到鸭绿江口湿地,欣赏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上百万候鸟迁徙而至、振翅高飞的壮观场面。
04/06 - 辽宁省丹东市渔业综合行政执法队:开展水产苗种许可证申办勘验
为完善苗种生产许可证审批程序,规范苗种生产秩序,连日来,丹东市渔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组织开展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申办勘验工作。丹东市渔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联合东港市渔业渔船渔民事务管理局,对四家申办《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单位开展现场勘验工作,执法人员对其生产范围、亲本来源及数量等内容现场核查勘验。同时,了解四家单位的苗种生产情况、苗种繁育计划及出苗时间,向企业负责人下发《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丹东市水产品养殖销售流通记录》,宣传购进外来水产苗种及产地检疫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依法生产意识,规范苗种生产行为。此次勘验为苗种生产许可证的审批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证件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打下了坚定基础,有效推动水产苗种生产与管理健康发展。
04/06 - 辽宁省丹东市:文明祭祀寄哀思
清明忆故人,鲜花寄哀思。4月1日到4月5日,丹东市民政局在市殡仪馆开展以“清明鲜花寄哀思倡导文明新风尚”为主题的文明祭祀服务活动。活动前一日,工作人员在市殡仪馆入口处拉起了宣传条幅倡导文明祭祀,号召大家要自觉摒弃焚烧纸钱的祭拜旧俗,提倡种植纪念树、清扫墓碑、鲜花祭祀等健康文明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为满足群众悼念逝者、缅怀故人的心愿,市殡仪馆共准备了3000多支鲜花,在骨灰堂开展鲜花公祭活动,通过文明、绿色、庄重的鲜花公祭方式,寄托群众对亲人的思念,实现文明绿色祭扫。为了方便群众祭扫,市殡仪馆主动延长服务保障时间,工作时间调整为4月1日-4月5日每天早上6点-下午3点上班。
04/06 - 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刀鲚越冬技术取得突破
3月30日,在东港市长山镇七股顶村一处水产基地,一尾尾活蹦乱跳的刀鲚鱼苗在水里畅游觅食。当日,我市鸭绿江刀鲚越冬技术通过了专家组验收,取得突破。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述好介绍,鸭绿江刀鲚作为丹东本地的优质土著鱼类,在国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几年,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刀鲚资源急剧衰退,已难以形成鱼汛,仅在鸭绿江和大洋河等入海河流中有少量分布,产量逐年下降。为更好保护濒危物种,维护自然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于2021年制定了刀鲚全人工繁育项目“三步走”计划,即捕捞野生亲本完成大规模人工育苗并实现人工增殖放流;探索适合刀鲚大规模越冬的生产模式;刀鲚后备亲鱼培育及性腺促熟技术研究。2022年年底,刀鲚苗种人工培育获得成功并增殖放流14.875万尾,圆满完成了第一步计划。2022年——2023年冬季开展了刀鲚越冬模式研究,在试验的三种越冬模式中有两种模式取得了成功,通过了专家组验收,这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实现刀鲚越冬“零”的突破,越冬成活率30%左右。
04/06 - 辽宁省丹东市:走访企业 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3月29日,丹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带队深入丹东东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热工仪表有限公司,现场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丹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一行详细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从推动政策落实、项目建设、问题化解、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改善等方面与企业深入沟通,了解企业困难及诉求,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对能现场解决的当场予以回应;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当场落实专人推进。丹东市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向企业详细介绍了就业补贴、创业补贴、稳岗补贴、以工代训、人才招聘等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使企业对各项政策应享尽享。指导企业安装使用辽事通APP,进入“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互动交流平台,畅通选派干部与帮扶企业之间互动渠道。同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建立微信工作群,确保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难题。
04/06 - 【三美】“丹东味道”名菜,等您来投票!
4月1日由市商务局主办辽宁省丹东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金娱乐(辽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年度第一届“丹东味道”名菜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以“用一座城市的味道扬一座城市的美名”为主题,通过“线上丹东”平台组织线上网民投票及线下评委现场投票,共同选出最能代表“丹东味道”的“城市菜单”入选菜品、“能带回家的丹东味道”推荐美食奖项以及“丹东星厨”奖项。我市餐饮单位积极响应此次评选活动,经过初步筛选,近50家丹东本地优秀餐饮单位参加评选。所有参选单位均是丹东本土企业,参赛作品均使用本地食材,充分发挥丹东拥有“山珍海味江鲜”的优势,创作出百姓喜爱的本土味道,菜品里不仅体现着家乡的味道,更有味道背后的城市文化。2023年度第一届“丹东味道”名菜评选线上投票火热进行中谁能入选最能代表“丹东味道”的“城市菜单”由您决定线上投票方式:微信搜索“线上丹东”小程序,每人每天最多可选十道喜欢的菜品。(线上票数与线下评审各占50%权重计入总票数)投票时间:4月1日-4月15日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投票,分享投票推广家乡美食弘扬丹东城市餐饮文化
04/04 - 辽宁省丹东市:倾心聚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让城市更加幸福宜居
走进丹东市元宝区永安花园小区,一眼就能看到加装在住宅楼外的一部部室外“观光电梯”。电梯不仅让这个老旧小区的居民出行更方便,也让“老”居民过上了安全舒适的“新”生活。倾心聚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丹东市坚持“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城市建设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市民文明素质普遍提升,社会环境明显改善,城市更加幸福宜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丹东市积极探索本地化创建路径,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全域创建。制定完善四项包保制度,实行市委常委包县市区创城、市政府副市长包创城专项行动、市直部门包行业创建、机关单位助力城市社区创建,确保创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充分依靠群众,建立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优秀志愿者、热心市民为主要成员的创城义务监督群,组建由市直部门和各城区业务部门等参与的问题整改群,推动问题随时发现、及时整改。建立全面测评排名、末位约谈机制。深入实施网格化管理,推动创建责任落到实处。积极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丹东市改造市民公园和英雄广场,新建5公里沿江彩色步道,滨江路风景线更加亮丽。改造老旧小区215个,惠及居民7.8万余户。完成45条城市街路改造建设,打通“卡脖路”。蓝天保卫战成果持续巩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一。加强城市管理,丹东市开展拆除违建、清理小广告、净化美化建筑立面、农村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等,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优化营商环境,丹东市建设419个“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容缺办理非即办类事项1717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到99.33%,130项高频便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入选全国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今年,丹东市将持续用力、集中攻坚,力争实现创城新突破。进一步细化压实责任,工程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实施基础设施、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农贸市场、散乱线缆、农村人居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深入有效解决制约创建成效的短板弱项问题。进一步提升创建效能,积极打造示范社区、示范小区、示范镇村等示范样板,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实施常态化精准化督查巡查,做到问题及时发现、马上整改、尽快反馈。
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