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教育课程在吉林省博物院举行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在中国民间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教育课程3月28日在吉林省博物院举行。 首先,静静老师向各位同学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以及中国的地方菜系。不同菜系的形成会受到自然和社会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 静静老师还向各位同学科普了一些饮食里的错误搭配,比如羊肉和西瓜搭配就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柿子也不可以与螃蟹同食。 然后,同学们在小彤老师的带领下,走入《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区中枢,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经过不断的融合,用辛勤的劳动和聪明的智慧创造和传承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美食、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医药、民俗、民间节日、信仰等。这些文化遗产内涵丰富,表现形态各异,充分显示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展厅中,展示了朝鲜族冷面、关东老酒、东北大酱等一系列具有吉林省特色的美食。小彤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着东北大酱的历史知识。 在最后的手工环节,同学们在老师们和志愿者小姐姐的帮助下,动手制作了一幅幅专属于自己的“满汉全席”卡通画。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殷维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03/29 - 云南鹤庆:“一村一品”特色党建品牌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云南省鹤庆县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党建引领,主动结合基层实际,创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党建品牌,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形成一股强劲的“红色动能”,激发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内生动力。 党支部带动建立“一村一品”发展机制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3月的奇峰村,柳绿桃红梨花开。近年来,奇峰村“两委”班子持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带领广大群众调整产业结构,以发挥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为目标,依托开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一村一品”,雨水蔬菜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我们在不断地尝试探索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雨水蔬菜,先后扶持蔬菜连片种植1800亩、生态蔬菜100亩。通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西邑奇峰’商标,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了生态绿色蔬菜走出奇峰,走出深山的目标。”奇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施顺新说。 雨水蔬菜种植让贫困户获得了增收致富的幸福感,生活甜到心坎上。据悉,2020年,全村蔬菜亩均产值已达6000元,雨水蔬菜销售额达1200多万元,农户蔬菜种植毛收入达5万多元,推动了全村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雨水蔬菜成为了奇峰村不折不扣的支柱产业。 党员带动营造“一村一品”发展氛围 妙登村,坐落于鹤庆的“北大门”。近年来,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一村一品”项目落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形成“党支部+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培养了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促进藕鱼立体种养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43岁的杨利平,是妙登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妙登村的致富带头人。2016年,在杨利平的带领下,先后注册成立鹤庆莲藕种植专业技术协会和鹤庆田根莲藕种植技术专业合作社,吸纳152户农户加入其中,投资73万元,流转土地117多亩,藕鱼立体养殖开始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产品销往上海、山东、昆明等地。2020年,藕鱼立体种养项目销售额达162万元,直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 “虽然现在我们村已经脱贫退出,但是我们对脱贫户的关心关注并没有随之减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种养面积,在原来优先照顾困难群众10户20人的基础上,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力度,稳定群众的收入来源,确保全村群众共同致富。”妙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利平介绍。 项目带动提升“一村一品”发展效益 提到丝绵被,鹤庆人都会想到邑头村。近年来,邑头村党总支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基础,成立了邑头村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村党总支致力于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党员培养成农民致富的领跑者,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党员作用发挥的示范区,将蚕桑产业打造成为邑头村的支柱产业。 “这几年来,我们村坚持党员示范,一改以前‘单打独斗’的面貌,大力实施‘一村一品’蚕桑种养项目,通过项目整合,全村新建了16条三面光蚕桑灌溉沟,投入资金1586万元,修建沟路配套18000米,建成高产示范桑园2000亩。2020年全村蚕桑种养收入为450万元,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24万元。”邑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田海全说。 云南网记者夏方海通讯员罗文华
03/26 - 云南曲靖:紫藤花开 如梦似幻
近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玉林广场上的一株株紫藤花进入盛花期,花香四溢、花色诱人,一串串、一簇簇,空幽浪漫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新华网发(杨俊鹏摄影报道)
03/26 - 春天在哪里?东兴告诉你!
东兴的春天总是悄然而至若你要问春天在哪里?那就是在东兴人的心里、眼里、足迹里还等什么?一起来看看“春花烂漫、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属于东兴的春天模式↓↓↓没有哪一个季节像春天这般适合赏花只要你走出家门上街看看春暖花开的气息就扑面而来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公园花圃甚至是邻居家的阳台上都能感受到春意盎然的世界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东兴的春天早已“装”进眼睛里树是流动的绿色花是明媚的暖色不由得感叹一句:春天真美好春天在哪里?微风在耳,鸟鸣不断阳光倾泻,花香盈袖处处都传达着春的讯息告诉我们春天,带着饱满的希望与向往轻轻柔柔地来了@在东兴的你还不快趁着春光烂漫春游安排起来~
03/26 - 吉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3月25日,2021年吉林省“推进‘一主、六双’,加快项目建设”行动启动暨春季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正式开启。 作为省主会场项目地,长春金赛药业国际医药产业园项目备受各方关注。 那么,这个项目地有何特别之处? 中国吉林网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金赛药业,在国内名气很大。在研发生长激素产品上,世界闻名。 眼下,这个项目更是满满“硬核”。 “金赛国际医药产业园项目是长春新区2021年的重要项目,也是金赛十四五期间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产业基地项目。”长春金赛药业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林伟告诉中国吉林网记者,该项目对于金赛药业保持生长激素的国内龙头地位和国际技术领先地位、加快后续新产品的上市、实现金赛万亿市值的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产业园都有啥“内容”? 中国吉林网记者注意到,该项目位于高新区丙十九路以南、规划三路以东、成缘路以北、卓越东街以西。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6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长激素生产基地、抗体生产基地等,主要生产重组人生长激素等产品。 同时,在产品布局上,既有生物的药研发生产,也有化药的研发生产,将会建成集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创新药物产业化基地。 长春金赛药业国际医药产业园何时竣工?未来将给吉林带来什么? 中国吉林网记者获悉这组采访内容,给出了答案。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30亿,计划在今年十月底完成暖封闭,2022年完成内部装修,2023年进行设备安装和GMP符合性检查,2024年投产。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超300亿元人民币。未来,该项目将为健康中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医药产品,为社会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栾喜良实习记者韩月摄影郭亮
03/26 - 吉林14条举措增强品牌号召力
3月24日,记者从吉林省市场监管厅获悉,该厅印发了《关于切实提高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质量增强“放心消费在吉林”品牌号召力落实举措的通知》,提出14条具体落实举措。 据悉,吉林省市场监管厅在2018-2020年期间创建的放心消费示范单位中树立示范典型,高质量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能、助力经济循环、促进消费增长”为目的,结合“放心消费在吉林”创建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优中选优、强中评强”的原则,集中力量切实提高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质量,增强“放心消费在吉林”品牌号召力,以优示范、以强带动消费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14条举措主要包括:督促经营者公示首问负责、赔偿先付、无理由退货等制度,并严格履行到位;督促经营者承诺践诺,诚信自律经营,不得恶意欺诈消费者,切实保障服务质量;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进(销)货台账、商品质量承诺、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制度,切实保障商品质量;督促有条件的经营者在独立空间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针对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实现消费纠纷“零跑动”;督促经营者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放心消费示范单位牌匾;督促经营者张贴、悬挂“放心消费在吉林”官方标识、宣传语、宣传画,有条件的经营者滚动播放参加创建活动内容;不得将列入企业异常信息名录的单位列为培树对象;对不符合创建标准的示范单位严格执行摘牌退出机制;加强对培树对象的明察暗访,确保培树质量;对树立的“放心消费示范典型单位”给予正向激励和支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切实提高“放心消费在吉林”品牌号召力等。
03/26 - 奔跑樱花赛道 感受秀美螳川
3月21日,云南省安宁市“秀美螳川·和谐青龙”生态文化之旅系列活动樱花跑在青龙街道赵家庄举行,共有300名参赛选手在10公里的樱花赛道上展开竞技。活动当天,青龙街道还举办了多场文化旅游活动。(新华网发)
03/25 - 鹤舞云南大山包
(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 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这里已经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主要的越冬栖息地之一。 据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资源保护科和生态旅游科负责人王远剑介绍,在大山包越冬的黑颈鹤数量由1990年初建保护区时的稳定期300余只,到2021年增加至1400余只,约占全球黑颈鹤数量的六分之一。 经过冬天的休整,现在黑颈鹤们养足了精神,在春日暖阳下觅食、嬉戏。王远剑说,目前,黑颈鹤陆续开始北飞,预计近期将完成迁徙。它们将飞越800公里,最终抵达若尔盖大草原繁衍生息。(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新华网赵普凡3月19日摄)
03/25 - 发扬脱贫攻坚精神 乘势推动乡村振兴
3月15日,在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村,党总支部书记武明志开完会后,急忙赶往氵万尾村19队调解群众反映的海蜇加工厂排污问题,这是他繁忙而又平常的一天,为民办实事、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是他今年重要的目标任务。东兴市各级各部门在收听收看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先进榜样,上下同心、尽锐出战,铆足干劲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京族人民群众非常感恩党,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京族群众一步步走向富裕。”武明志说。2019年,氵万尾村建档立卡户26户95人全部脱贫,率先奔小康。家家户户有稳定的工作,人均最低月收入达7800元,远远高于国家脱贫标准,成为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我们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京族特色产业。”江平镇氵万尾村驻村工作队员黄家海说。氵万尾村发展养殖、旅游、民宿等产业,持续做好金滩11.8公里海岸线向海经济和边海旅游的文章,举办了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引导群众参加就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脱贫户阮世雄家的干劲更足了,更有信心办好旅游民宿,阮世雄在氵万尾村村干部的精准帮扶下,贷款建起了一栋4层楼房,计划在5月1日前开业迎接八方游客。东兴市扶贫办主任张晖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获得者,谈及未来的工作计划,他说:“首先要守住底线防止返贫,逐步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的监测和帮扶,按照‘四个不摘’要求,逐项拉长短板、补齐弱项,还要管好资产防流失,明晰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对资金投入经营性和公益性的资产进行跟踪监管,保障脱贫户就业稳定增收。”
03/25 - 探秘武夷山国家公园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保护地,规划总面积1001.41平方公里,拥有210.7平方公里未受人为破坏的原生性森林植被,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试点区物种丰富,被誉为“蛇的王国”“昆虫世界”“鸟的天堂”“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等。 自2016年启动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行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探索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国家公园体制,基本形成了共商、共管、共建、共享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新模式。经过4年多努力,完成各项试点任务,试点区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为国家在集体林区、重点旅游区域建立国家公园探索出“武夷山样本”。
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