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赵县:袖珍香梨香溢四方
6月12日,河北省赵县三化梨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果园采摘袖珍香梨。 近年来,素有“中国雪花梨之乡”美誉的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引导果农发展袖珍香梨等新品种梨果种植,推行标准化管理。据介绍,目前该县梨树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各种梨果60万吨。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6月12日,河北省赵县三化梨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果园采摘袖珍香梨。 6月12日,河北省赵县三化梨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果园采摘袖珍香梨。
06/14 - 草原上的莫尔格勒河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莫尔格勒河景色(无人机照片)。 莫尔格勒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流经呼伦贝尔大草原。初夏时节,蜿蜒曲折的莫尔格勒河景美如画。 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莫尔格勒河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莫尔格勒河景色。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莫尔格勒河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经过莫尔格勒河的马群(无人机照片)。
06/14 - 云雾中的云南宣威普立大桥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普立大桥(无人机照片)。 普立大桥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横跨宝山、普立两个乡镇,是一座高速公路钢箱梁悬索桥,全长1040米,桥面距离谷底达500米。大桥所在地山势陡峭,六月当地雨季山间云雾缭绕,黄色的大桥在云海之中若隐若现,宛如建设在云层之上。 新华社记者何春好摄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普立大桥(无人机照片)。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普立大桥(无人机照片)。 这是6月10日拍摄的普立大桥(无人机照片)。
06/13 - 麻黄梁夏日风光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光(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夏日里,这里的黄土峰峦、草滩河源、深沟巨壑在蓝天白云下交织相连,天然成趣。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光(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光(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光(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旅游公路穿过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光(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光(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光(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风光(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06/13 - 天水古城将全面向公众开放
这是6月9日拍摄的天水古城夜景。 经过一年的试运营,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古城将于本月中下旬正式全面向公众开放。 据了解,天水古城坐落在天水市古民居建筑群落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天水市西关片区。2018年以来,当地为恢复古城原貌,延续历史文脉,启动抢救性保护修缮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了62座文物保护院落等重点部位,全面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这是6月9日拍摄的天水古城夜景。 游客在天水古城游玩(6月9日摄)。
06/10 - “双遗产”名山在中国——峨眉山
峨眉山景区金顶和万佛顶(6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以“雄、秀、奇、险、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人类的瑰宝。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这里长久以来积累了大量佛教文物、寺庙建筑、书画碑刻等历史遗存。 位于峨眉山东麓的乐山大佛是一座依山凿成的弥勒坐佛造像,面向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流处,通高70余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美誉。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峨眉山景区金顶的四面十方普贤坐像(6月5日摄)。 晨曦中的峨眉山景区金顶和万佛顶(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峨眉山景区金顶和万佛顶(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峨眉山景区报国寺大雄宝殿的匾牌和楹联(6月7日摄)。 峨眉山景区洗象池(4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峨眉山景区仙峰寺九老洞(4月15日摄)。 峨眉山景区雷洞坪的“佛光”景观(2015年10月18日摄)。“佛光”是由于阳光照在云雾表面,经过衍射和漫反射作用而形成的自然景观。
06/10 - 千年大运河 多彩清江浦
6月7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里运河,一艘游船驶过清江闸(无人机照片)。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得名于1415年开埠的清江浦,历史上曾是水陆交通要冲,古淮河、里运河、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当地政府结合独特的水岸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做好城市保护更新和历史风貌还原,将清江浦里运河沿线打造成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的示范区。 新华社发(王昊摄) 6月7日拍摄的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夜景(无人机照片)。
06/09 - 石家庄行唐:引水增绿 打造县域生态风景带
6月8日,市民在石家庄市行唐县颍水河畔的劳动公园休闲。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对辖区颍水河段实施防洪整治、堤顶路硬化、引水增绿、美化亮化等综合治理。颍水河成为集生态景观、休闲旅游、人文亲水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力景观带,为当地增添了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新华社记者骆学峰摄 这是6月8日拍摄的石家庄市行唐县颍水河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6月8日拍摄的石家庄市行唐县颍水河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这是6月8日拍摄的石家庄市行唐县颍水河段景色(无人机照片)。 6月8日,环卫人员在石家庄市行唐县颍水河畔清扫路面。
06/09 - “双遗产”名山在中国——黄山
黄山夏季云海景观(6月2日摄)。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及画派、石刻、古道、文学、名人“五胜”闻名。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海拔均逾1800米。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黄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美誉,其境内峰峦叠嶂,巧石林立,青松争奇,烟云万象,形成了曼妙奇绝的自然景观。作为中国的传统名山,黄山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古建筑、古蹬道、摩崖石刻等,并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 近年来,通过实施数字化、系统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保护管理标准,黄山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新华社发(汪新平摄) 黄山雨后放晴,山峦叠翠,云雾缥缈(2019年6月14日摄)。 黄山卧云峰的“瀑布流云”景观(2021年3月10日摄)。 游客在黄山观看日出(6月5日摄)。 雪后黄山(2018年12月12日摄)。 黄山雪景(2021年11月22日摄)。 黄山的“瀑布流云”景观(2018年11月20日摄)。 黄山夏花伴云海(6月2日摄)。 游客拍摄黄山云海(6月2日摄)。 雨后黄山(6月4日摄)。
06/08 - “双遗产”名山在中国——武夷山
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丹霞景观(6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具有独特、罕见、绝妙的自然景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武夷山的自然风光独树一帜,核心景区属丹霞地貌,景区内一条幽深清澈的九曲溪盘环山中,两岸丹崖林立,千姿百态。千百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孕育了武夷山举世称奇的生物多样性。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里有古老悠久的闽越文化,朱子理学在此发祥、传播,使武夷山成为研究东方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武夷山玉女峰(右)(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武夷山腹地的桐木村景观(2021年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游客在武夷山景区攀登天游峰(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丹霞景观(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武夷山白云禅寺(2021年11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游客在武夷山景区攀登天游峰(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武夷山九曲溪景观(6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4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的闽越王城博物馆(5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