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2020丹东市篮球联赛开幕
    9月26日,“2020丹东市篮球联赛”在丹东新区体育馆拉开帷幕。此次比赛由丹东市篮球协会主办,共有24支俱乐部队、22支非俱乐部队参赛。开幕式现场进行了运动员宣誓、扣篮表演等活动。随后联赛的首场比赛开战。丹东全明星与辽宁青年队进行了激烈角逐,一波又一波紧张的进攻、防守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此次篮球联赛,旨在丰富丹东篮球爱好者的业余生活,提高全民健身意识、激发市民运动热情。赛事将持续2个月左右。
    09/27
  • 建立长效机制 巩固脱贫成效
    “感谢党和政府,如今俺家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9月21日,汤山城镇榆树村7组村民关俊生手捧着自家产的软枣猕猴桃,脸上露出丰收后的喜悦。提起这几年家中的变化,年近7旬的关俊生感慨万千。关俊生因早年丧子,被村里纳为“五保”对象。在乡镇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家里的危房于2014年进行了改造。与此同时,镇村又给他家发放了软枣猕猴桃苗,鼓励其自力更生发展庭院经济。有了政府的帮助,关俊生家的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采访了解到,振安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危房改造、助学就业、健康医保、医疗保险、饮水安全、低保兜底和残疾两补等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其中,区医保分局保障16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补充保险;区卫健局落实大病集中救治和慢病签约服务,慢病签约率100%。振安区住建局对46户危房进行改造,至2019年底,C、D级危房存量为零,2020年为提高贫困户住房质量,实施“暖心工程”,楼房镇已完成修缮1户。汤山城镇已排查出7户,并开工维修。与此同时,区民政局加大兜底保障力度,16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为109人,特困22人,占比77.5%,做到了“应保尽保”;区残联为贫困残疾群体全部落实“两补”和其他救助政策。区人社局组织就业技术培训,今年以来陆续有多人外出务工。另外,针对汤山城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多,贫困程度较深问题,建立了脱贫长效机制。汤山城镇的榆树林村、佛山村、龙湖村分别设立扶贫保障金,将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和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纳入保障金,制定保障金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差别化、阶梯式补助,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分享扶贫收益,保障脱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保证不返贫。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振安区扶贫办协助汤山城镇党委、政府集中优势力量,加快推进2020年产业扶贫项目和贫困户住房排查修缮工作,预计住房维修将于10月底全部完成。记者邢漫
    09/25
  • 丹东骄傲!他们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9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辽宁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作为全国单次派出规模最大、最早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医疗队,不顾危险,与时间赛跑,同疫魔较量,用生命护佑生命,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辽宁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逆行而上,仅用4个小时就组建起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丹东派往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共44人,其中第三支队伍的28名队员便是支援雷神山医院A3病区。丹东派出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都是各医疗机构的中坚力量。第三支医疗队的28人几乎都有中级以上职称,来自市中医院的刘刚、市人民医院的刘震、东港市中心医院的姜明、凤城市中心医院的吕述明、凤城凤凰医院的代晓红等均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是本地名医。在A3病区奋战的53天,他们不仅全力救治每一名患者,不顾一切与死神“赛跑”,还在国家标准方案基础上,较早提出运用中医疗法救治患者,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提供个体化治疗,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坚持身心同治、中西并重,将共情医学理念应用到患者的治疗中,想方设法照顾病人的情绪,给他们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3月31日,丹东援武汉雷神山医院的28人会同援襄阳疾控队两人,零感染胜利返回家乡。他们在雷神山医院的无私付出,给当地百姓树立了良好的“东北老铁”形象。如今,辽宁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这支“建制最大、投身最早、建设最快、收治最多、死亡最少”的医疗队获得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称号,丹东援湖北第三支医疗队也与有荣焉。
    09/25
  • 丹东市上半年“三农”成绩单亮眼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9月23日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扎实推进“三农”工作,上半年我市一产总产值增长4.4%,居全省第一;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全省排名第三。目前,全市99%的村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稳步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分别发展到7040个和3322个。2019年,全市67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2.35亿元,可分配收益7256万元。今年全市落实省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补资金,重点支持76个零收入的“空壳村”和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在增加农民收益方面,全市已有667个村建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确认农民股民身份131万人,量化股本总额7.5亿元。与此同时,我市积极促进规模化生产,出台促进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全市完成托管服务面积16.7万亩。在全省率先搭建起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东港市和凤城市完成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组织流转土地经营权112.4万亩,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09/24
  • 丹东日报社“助你” 系列公益讲座首场开讲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美臻9月23日,丹东日报社读者私享会第一期—“助你”系列公益讲座第一场在中联酒店举行。市工商联、电子商务协会、辽宁省民营企业协会会员及丹东日报社读者共260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当日,抖音辽宁专业团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内容包括抖音的运营、直播、小店开设、平台政策等内容,通过案例解析、现场互动的形式,介绍抖音运营时的窍门,回答听众疑问,以便让大家更好地玩转小店,玩转抖音。凤城市四门子镇党委第一副书记宋向明在“丹东发布”看到“助你”系列公益讲座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今天的讲座让我对短视频的制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更有信心利用短视频把我们镇的香菇品牌‘叫响’。”丹东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李宏表示,这场讲座让他收获很多,“非常感谢丹东日报社主办的本场公益活动,相信一定可以提升我们的短视频运营水平。下次活动我也一定要来学习。”
    09/24
  • 优化户籍服务 方便群众办事
    近日,太平湾边境派出所全面推行户籍服务一证办、一窗办、异地办、就近办、网上办和一站式办理等措施,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的同时,也为辖区深入开展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派出所民警推行主动服务模式,提升了户籍服务水平。对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群众,民警会提供上门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群众办事所需材料齐全的,当场予以办结。材料不全的,采取一次性告知的方式,让群众少跑腿。此外,节假日、双休日,有需求的群众可采取预约的方式去派出所办理户籍业务,让服务更加人性化。提高工作效率是太平湾边境派出所优化户籍服务的重要举措。民警介绍,群众办理身份证,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缴费;急需办理临时身份证的群众,可以在派出所现场受理、当场制作、快办快取,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也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同时,派出所深化户籍迁移业务,跨省办理推行快递邮寄办理服务,让有需求的群众免去了来回奔波之苦。派出所将户籍窗口所办业务、受理项目范围、办事流程等及时公布在公示栏中,群众办事一目了然,省时、省力。此外,利用所内电子屏幕,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孙鹏记者刘作庆
    09/23
  • “沟通技巧与情绪管理”知识讲座
    9月22日,永昌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开展“沟通技巧与情绪管理”知识讲座。邀请心理老师就“沟通的技巧”、“沟通的原则”和“怎样进行情绪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和讲解。讲座提升了基层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高了沟通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李昂记者张尧摄
    09/23
  • 丹东市启动“全国科普日”活动
    丹东新闻网讯刘玻记者王玉9月22日,市科协在新安步行街举办了2020年“全国科普日”主场科普宣传活动,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党群服务中心和市图书馆等相关成员单位参加活动。据了解,本次“全国科普日”的主题是“决胜全面小康,践行科技为民”。为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线下科普工作,市科协按照中国科协和省科协要求,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活动现场,各成员单位通过悬挂横幅标语,设置疫情防控、科学健康、科学家精神等科普知识展板,发放《科学求健康》、《科普中国之抗击新冠肺炎》、《科普中国之食品安全小常识》等科普图书资料,引导群众保持安全距离参加科普宣传活动,向全市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全国科普日”活动氛围。科普日期间,丹东市科协还举办了科普信息员培训班,并在振安区振安社区就科普大屏使用情况开展现场交流活动。同时,还开展了集中注册中国科协科技志愿者活动。各县(市)区科协结合各地区实际,广泛开展了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09/23
  • 诗词迎中秋
    9月17日,来自振兴区白房一社区的书法爱好者汇聚一堂,挥毫泼墨书写咏月诗词,以“诗词迎中秋”的活动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记者宋永昆摄
    09/22
  • 赶乡镇大集 送就业岗位
    9月17日,是元宝区金山镇大集的日子。当天,在金山镇金砖农贸市场前,一排排整齐车辆后备箱上竖立着一个个岗位招聘信息牌。这是元宝区人社局连续两天组织辖区丹东光华酿造有限公司、辽宁宗裕集团、辽宁恒星泵业、辽宁金海物业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来到农贸大集,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对接合作平台,这也是该区着眼“六保”“六稳”,解决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招工难、就业难问题。“工资一个月多少?工作环境怎么样?包管食宿吗?”“太周到了,正愁找不到工作,今天赶集看到这么多家企业招工,真方便!”“招聘会”现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询问,表明自己的求职意愿和薪资需求,并留下联系方式,希望企业能给自己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家住金山村的刘女士想在“家门口”应聘一份保洁工作,与一家物业企业交流后,留下了自己的求职信息。像刘女士一样,当天有20多名村民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一家供热企业招聘人员介绍,他们企业需要文员、暖通工程师、热工工程师、机械师等各2名,特别急需6名司炉工,每月工资在2500元至3500元之间。现在供暖期临近,感谢元宝区给企业搭建这个招聘平台。元宝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早在7月21日就开展了第一期“后备箱送岗位”工程,这是第二期送岗位进大集活动,回应企业招工和群众就业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参与企业76家,发布招聘送货司机、包装工序员、打磨熟练工、铣床工、工艺员等岗位信息247个,岗位需求人数1150人,达成就业意向70余人。下一步,元宝区“后备箱送岗位”活动将继续深入校园、乡村、集市,全方位宣传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为有就业意愿的返乡留乡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区就业工作发展。记者刁庆峰
    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