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丹东元宝区:开展“巧手七夕 花开幸福”活动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充分挖掘“七夕节”的优秀文化内涵,8月4日下午,元宝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共同开展“巧手七夕花开幸福”活动。活动邀请了“金婚夫妇”吴玉芳、汪宝忠。相濡以沫的两位老人如今仍恩爱如初,他们分享了幸福生活的点滴和婚姻保鲜的秘诀,使在场青年深受启发。“丹东市最美军嫂”之一、七道街道办事处组织委员王迪也来到活动现场,她无怨无悔为大家守小家的感人故事,让在场青年无不为之感动。插花为七夕传统习俗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表达了年轻男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场由花艺师进行示范,参与者互动配合,活动气氛热烈融洽。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一束束鲜花作品制作完成,大家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浪漫与魅力。机关青年、消防队员、大连银行职工等20余人参加活动,引导青年职工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丰富了青年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08/10 - 辽宁丹东:全民戴口罩 文明好习惯
近日,元宝区开展“全民戴口罩,文明好习惯”志愿服务活动,区文明办组织广大志愿者化身“移动宣传员”,走进商超、大街小巷、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劝导市民自觉规范佩戴口罩。在新安步行街,志愿者手持写有“文明出行戴口罩”等字样宣传牌,提醒市民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并派发口罩。志愿者还走进商铺,提醒从业人员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督促经营者要时刻佩戴好口罩。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由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同步开展,志愿者用一个个暖心的提示,引导市民做到科学防疫常态化、个人防护不松懈。
08/10 - 辽宁丹东市总工会:夏日“送清凉”
8月2日,丹东市总工会2022年“送清凉”活动拉开序幕。为做好疫情防控形势下的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中暑事件,降低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健康权益,市总工会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丹东市职工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指导全市各级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送清凉”活动。活动现场,丹东市交通运输局工会和丹东市出租车行业工会联合会为出租车驾驶员们发放防暑降温的慰问物品,提醒他们要注意高温天气的自我保护,谨防中暑,确保运营安全。各出租车汽车公司也为驾驶员分发“送清凉”慰问品。驾驶员们纷纷表示,很感谢这份关爱,他们一定做好防疫工作,坚守岗位,为广大乘客做好服务。据了解,在今年的“送清凉”慰问活动中,全市各级工会投入近20万元,通过慰问夏季露天作业的建筑、环卫、市政、燃气、下水、绿化、公交等行业和存在高温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为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撑起一片“绿荫”。此外,按照省总工会和市委的安排部署,丹东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两个找到”专项行动,今年首次将快递小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体育馆核酸检测人员列为服务对象,引导广大职工凝聚“丹东好、丹东人才好”“企业好、职工才能好”的共同意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08/10 - 辽宁丹东:为抗疫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
为树立先进典型,凝聚榜样力量,近日,元宝区广济街道平安社区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向他们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们为平安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的积极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平安社区涌现出众多优秀志愿者,他们义无反顾投身志愿服务一线,舍小家、顾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他们身穿红马甲,不辞辛苦、坚守一线,认真开展入户排查、卡点值守、消杀和为百姓购买生活所需物资等工作。志愿者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守护平安社区的幸福平安。
08/10 - 辽宁丹东:采收礼品小西瓜
8月7日,在振安区九连城镇下尖村二组,村民唐景旗正在自家的瓜棚里采收礼品小西瓜。他告诉记者,由于今年雨水较多,小西瓜产量略低,但品质好的依然受欢迎。
08/10 - 辽宁丹东:本桓高速公路宽甸支线开工
8月8日上午,烈日炎炎。在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本桓高速公路宽甸支线施工现场,挖掘机等设备轰鸣,头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热火朝天地忙碌着。记者从丹东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当日,本桓高速公路宽甸支线正式开工,工程计划三年半完工。本桓高速公路宽甸支线在我市境内43.314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项目竣工以后,将极大方便宽甸满族自治县百姓出行,宽甸到沈阳用时将缩短40分钟左右。宽甸支线是本溪至集安高速公路(G9111)与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G11)两条国高网项目的纵向连接线。宽甸支线呈南北走向,起于本溪县大龙爪沟村,设龙爪沟枢纽互通与本桓主线相接,终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大川头镇,接鹤大高速公路。宽甸支线共设两个工区,分别为中国中铁下属的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七工区和中铁广州局承建的八工区。我市先行开工点位共有三处,分别是位于双山子镇(七工区)的玉兰岭隧道出口和位于大川头镇(八工区)的梨树园互通立交、蒲石河大桥工程。目前,三处先行开工点位征地动迁工作已全部完成,提供施工用地278亩。三处先行开工点位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丹东市高度重视本桓宽高速公路项目,计划于8月9日启动全线征迁工作,根据省交通厅确定的时间节点和施工单位提供的施工计划,提前谋划、倒排工期,列出具体的时间表、计划图。全市各级交通部门将协同其他单位和部门对可能影响全线竣工的8个重点桥梁、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提前介入、提前谈迁,确保全线征迁工作按期完成。为加快审批速度,服务施工企业,我市将组织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和电力部门,研究建立审批绿色通道,争取用最便捷的方式、以最快速度给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为施工企业创造良好施工条件。接下来,丹东市将坚守工程质量安全红线,压实质量安全责任,提升项目质量安全履约和管控能力,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好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为本桓宽高速(丹东段)建设保驾护航。
08/10 - 辽宁丹东:为项目建设提供电力保障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地区经济,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精准掌握项目动态,为地区重大工程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运提供坚强的供电服务保障,确保市委市政府“项目年”相关工作部署和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2022年全省重大工程供电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工作落实见效。丹东铭笙生物质发电热电联产项目是我市2021年精准谋划实施的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建成运营后可极大改善东港前阳镇及前阳经济开发区供热状况。连日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抢抓晴好天气,做好疫情防控,紧锣密鼓推进该项目66千伏送出工程建设。建设过程中,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定期组织召开工程建设专题会议,深入工程现场,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节点计划,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推进征占地各项手续办理,统筹做好作业计划审批、“e基建”应用、现场督导、审核把关工作。丹东铭笙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赵伟受访时说:“供电部门提前充分考虑影响工程建设的不利因素,克服疫情导致的物料供应困难、连日暴雨等不利因素,为项目顺利进行扫清障碍。”赵伟说,项目建成后,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原料33万吨,年发电量为2.4亿千瓦时,可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秸秆合理利用、降低碳排放量约24万吨,不仅增加农民收入,还可带动300多人就业,带来多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和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近年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认真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牢固树立“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的超前服务理念,巩固强化积极服务意识,下好服务重点项目“先手棋”。公司成立重点项目电力接入包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重点项目电力接入工作;建立跨专业协同联动机制,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加强各系统平台整合,实现数据资源融合共享;创新组建“1+N”服务团队,持续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跨专业协同联动机制,动态掌握项目状况,提前做好配套电网建设准备,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坚强电力支撑。
08/10 - 辽宁丹东:市区联动 专项治理暑期校外培训机构
为巩固丹东市“双减”成果,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愉快充实的假期,近日,市教育局分别会同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联合检查组,对市内三区深入开展暑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联合检查组采取明察加暗访的形式,对三个区校外培训机构和校外托管场所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存在以“一对一”“高端家教”“众筹私教”“研学旅行”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是否存在已转型或已注销的原学科类机构“假注销、真运营”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发现,4家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管理不规范,1家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不规范,4家校外托管场所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检查组对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行为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对进行违规学科类培训的4家校外托管场所,要求立即停止学科类培训行为,妥善处理退费事宜,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谈话,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进行媒体曝光,按要求依法依规进行处置。下一步,丹东市教育局将协调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不断加强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校外托管场所督查检查力度,不间断开展明察暗访和“回头看”,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08/09 - 辽宁丹东:电厂桥重建项目施工中
连日来,在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四组,连接五道河两岸的变电村电厂桥重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为加快推进民生工程,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同兴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重点民生基础建设资金104万元重建该桥。目前桥梁主体已基本完工,桥面正在施工中,9月将实现通车。
08/09 - 辽宁丹东:关爱退役军人
连日来,丹东市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中心组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进行健康体检,通过血常规、眼科、彩超、心电图、CT检查等多个项目体检,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营造尊重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氛围。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