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丹东:南瓜成风景 吸引游客来
    金秋九月,田间地头,瓜果飘香。连日来,在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黑沟村大黄鸭生态园里,一个个长葫芦状、肉厚结实的南瓜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09/23
  • 辽宁丹东:“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
    9月20日上午,丹东市民政局在丹东市智慧养老管控中心举行“丹东市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启动仪式。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丹东市民政局会同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养老服务这一民生大事,科学谋划、通力协作,推动养老服务发展驶入“快车道”,特别是2020年我市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在政策创新、设施建设、科技引领、社会参与等领域全面发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增强。两年间,新建区域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城乡社区服务站(点)280个,继沈阳后在全省第二个实现街道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十四五”以来,先后谋划养老服务建设项目近20个,成功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专项支持超过1.3亿元,将新增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床位2000张以上。率先在全省完成1万名特困老年人能力评估,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扎实开展,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举办首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落实培训支持、岗位补贴、入职奖补政策,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加速完善。公有房屋改造装修后无偿或低偿交专业机构运营的“公建民营”模式全面推广;建设运营补贴、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推陈出新,在全省独创疫情防控补贴,社会力量投资热情超量释放。为充分运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2021年初,丹东市民政局与国家三部委首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合作,启动“丹东市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基于“1122”架构,根据丹东实际量身打造,包含1个全域公众综合服务平台、1个综合监管平台及管控中心、2大养老业务应用体系、2方面智慧养老创新运营服务,覆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全领域业务。该服务平台的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市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跻身全省第一梯队。
    09/22
  • 辽宁丹东:鲜花装扮迎国庆
    连日来,在丹东市区滨江路沿线,园林工人抓紧时间栽种、摆放鲜花,为即将到来的国庆佳节增添喜庆气息。
    09/22
  • 辽宁丹东:东港水稻喜迎“金秋第一镰”
    9月20日,丹东东港市五四农场喜开“金秋第一镰”,标志着东港水稻正式迎来丰收季。“经过晾晒、烘干、清理、加工、包装,25号左右,今年的新米就能上市。”五四农场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隋庆卫告诉记者。据介绍,当天收割的水稻品种为“稻花香”,是五四农场精选的优质粳稻品种,成熟较早,每年国庆节前率先收割,抢占节日市场。“我们的‘稻花香’都是订单种植,种植面积有500多亩。”隋庆卫说。水稻种植户林永成今年种植水稻面积170余亩,除了当天收割的15亩“稻花香”外,其余的全是“越光”水稻。今年是林永成第一年种植“稻花香”品种,收成可观,预计亩产450公斤。林永成已经订单种植10余年,“春天时定好价钱,稻种、化肥、农药等全是农场提供,我们只负责种植,收割时统一收走,没有后顾之忧。”林永成说。据了解,东港今年水稻种植面积64.7万亩,个别早熟品种已开始收割,目前还未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
    09/22
  • 辽宁丹东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入选全国首批“科技小院”
    日前,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印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丹东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被确定为“辽宁东港水稻科技小院”。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以辽宁·黄海稻区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站、农业部(沈阳)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植物保护协会东港服务站“四站”为依托,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自2016年以来,先后合作承担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辽宁东港水稻科技小院”巩固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以及技术和物资支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技术,为黄海稻区及辽宁省稻区水稻绿色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与服务保障。
    09/22
  • 辽宁宽甸县: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金秋时节,伫立在宽甸满族自治县长甸镇河口村桃花岛,放眼望去,鸭绿江碧波荡漾,两岸满目青翠,近处,红艳艳的燕红桃硕果累累,挂满枝头。“今年的燕红桃个头大、甜度高,一点不愁卖,开园以来每天向外地发桃1000多公斤,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桃农林海亮高兴地说。如何让山地生金?河口村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燕红桃,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燕红桃种植面积超过万亩,成为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依托万亩桃林,河口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推出鸭绿江边桃花节、辽东特色山珍采摘节等节庆活动和边境游船观光等特色旅游项目。“村里燕红桃年产量达5000万公斤,年产值超亿元,每年来河口的游客达50万人次。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将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河口村党总支书记郎显琨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宽甸县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硼海镇三道湾村,绵延15公里的枫叶林随着天气转凉渐渐泛红,成为赏枫游客的“打卡地”。这几年,三道湾村党员群众累计栽植各类枫树20多万株,打造了枫叶景观路和多处枫叶景观林。每到秋季,赏枫的游客纷至沓来。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不光火红的“枫景”吸引了大批游客,村民庭院里的蔬菜瓜果、当地笨鸡等土特产品也广受欢迎,供不应求。在山水美起来的同时,三道湾村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实践注脚。近年来,宽甸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集镇为纽带、以村庄为网络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涌现了河口村、三道湾村、绿江村等一批旅游特色村。眼下,硼海镇上甸子村的贡菊种植基地花开正盛,吸引不少慕名而来的赏花游客。“今年没出门打工,在基地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平时跑跑山、打点短工,一年下来也能有四五万元,比出门打工强多了。”村民谷春珍笑着说。“贡菊种植基地是上级农业和扶贫部门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帮助我们村和挂钟岭村搞的集体产业。当初种植时就琢磨离三道湾村近点,也沾沾游客的光,赏枫顺道来看菊,这思路还真对了!”上甸子村党支部书记张云士说。贡菊不但可以观赏,还可以入药,过了观赏季,把花晒干后出售,还能再增加一部分收入。平时附近村民可以到基地打工,收入也随之提升一块。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让青山绿水迸发更多可能,宽甸县在“生态+”模式上不断尝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尽管技术标准高、操作程序严,但是宽甸县委审时度势,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方面大胆尝试,与北京天德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子公司签订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服务合同。截至去年年底,全县完成469万亩符合林业碳汇方法学的碳汇林的外业调查设计和内业数据整理工作,待评估、监测、确认和申报登记备案后,进行深入合作开发。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这座“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美丽县城阔步前行,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等“国字号”荣誉。
    09/22
  • 辽宁丹东:打造精品养护路 争创省级品质工程
    近日,记者来到丹东市第二个争创省级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丹霍线(迎宾岭至通远堡段)公路修复养护工程”施工现场,公路实行不同路段半幅封闭施工,正在进行路面摊铺作业。据了解,G304丹霍线在丹东境内总长118.798公里,是丹东市公路路网中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路段。本次施工的丹霍线路段,途经凤城市凤凰城街道、鸡冠山镇、刘家河镇、通远堡镇,沿线连接多条国省干线公路,是带动区域经济向外发展的重要干线公路。今年初,丹东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将2022年干线公路建设计划中的丹霍线公路修复养护工程申报省级品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对全路段路面及沿线防护、排水、交安设施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全面修复养护,工程总投资达9000余万元。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为丹东市2022年重点公路建设项目,路线全长49.692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工程全部采用节能环保施工工艺,按照打造“精品养护路”的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公路养护提前介入,对沿线挡墙、边沟、边坡、景点等附属设施进行同步维修改造,更好地满足沿线居民及企业出行需求。截至8月31日,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300万元,路面养护工程平均完成计划的58%,附属养护工程平均完成计划的70%,工程即将转入下一阶段“路面上面层及交安设施”的施工,预计总体工程将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竣工。
    09/21
  • 辽宁丹东:救助野生池鹭
    随着丹东地区自然环境日益优越,在市区也时常能见到野生动物的身影。近日,丹东市公安局花园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其在自家仓库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野生禽类。民警前往现场,发现受伤的禽类体型不大,褐身白翅,嘴喙末端有一点红色。见到人后不住地扑腾,但飞不起来,周围也不见其他同类。民警尝试着给它喂了一些水和食物,并与丹东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取得联系。经专业工作人员辨认,该鸟学名为池鹭,也被称为红毛鹭、中国池鹭、红头鹭鸶或沼鹭,可能是因受伤与亲鸟失散。待池鹭在救助站伤愈后,工作人员将根据情况放归自然。
    09/21
  • 辽宁丹东:优秀摄影作品展开展
    由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文联主办,丹东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丹东市优秀摄影作品展”9月19日在丹东美术馆开展。展出的100幅优秀摄影作品,全面展现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丹东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奋斗历程,从不同侧面展示丹东市各族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的精神风貌,呈现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09/21
  • 辽宁丹东:第四届戏曲周开幕
    9月19日,由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元宝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元宝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市戏剧家协会承办的“梨园秋韵”丹东市第四届戏曲周活动在元宝区文化馆演播厅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以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为广大戏迷们打造高水准的艺术盛会。开幕式现场,京剧、评剧、川剧变脸等节目接连上演,精彩纷呈。其中传统京剧《状元媒》演唱,以老中青三代同台的方式展现出戏曲艺术在丹东代代接续、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舞蹈表演《武家坡》、模特表演《梨花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完美融合,展现了戏曲艺术的高质量创新发展。在接下来的一周,元宝区文化馆内将每天推出两场精彩的戏曲节目,持续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助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让传统文化绽放新时代光芒。
    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