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专项调解工作室:巧解纠纷“千千结”
    近日,我市行业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再添新成员,市综合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为6个专项调解工作室授牌,包括专注于行政争议化解、促进依法行政的行政复议调解工作室,为老年群体权益保驾护航的银发经济纠纷调解工作室,助力优化涉外营商环境的外籍人员纠纷调解工作室,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国门湾互贸区纠纷调解工作室,护航“夜经济”健康发展的夜市经济纠纷调解工作室,推动构建和谐社区的物业纠纷调解工作室。这些特色调解工作室,将助力我市人民调解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迈进。近年来,我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除构建“评理说事点”“四所一庭一部门”联动联调工作体系外,还横向拓展完善行业专业人民调解机制。医疗纠纷、信访事项、诉前纠纷、消费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保险业纠纷等多个行业性调解组织,合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现场一线。去年,我市一家企业因资金周转需求,向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然而,由于该企业经营不善,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导致与银行产生了纠纷。元宝区中金商事纠纷调解室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延期还款、利息减免、分期偿还等,经过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市司法局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各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员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医疗纠纷调解组织聚合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窗口、医院警务室、乡镇(街道)信访专干、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信息,强化纠纷排查预警,全力促成医患双方协商;信访事项调解组织组建“金牌律师攻坚团队”,进驻市信访局接待群众;诉前纠纷调解组织聚焦“诉源治理”,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放在前面,做好诉前案件委派、诉中案件委托,畅通诉调对接程序,提升“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前端联动解纷效能。为提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质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优势,市综合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的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人民调解员,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丹东市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工作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办案补贴的申报、审批、拨付程序,使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记者:刁庆峰
    06/20
  • “2025凯乐石东北100跑山赛—训练赛(丹东站)”在锦江山公园开跑
    233名跑者畅跑山林,感受自然魅力6月15日,“2025凯乐石东北100跑山赛—训练赛(丹东站)”在锦江山公园鸣枪开赛。来自沈阳、大连、本溪及广东等地的233名跑步爱好者齐聚丹东,用脚步丈量山野,在奔跑中感受自然的律动与运动的魅力。比赛由热烈喜庆的舞龙表演拉开帷幕,瞬间点燃现场氛围。赛程分为3.5公里亲子组和10公里成人组两个组别,起点设在锦江山公园荷花池,线路沿山林蜿蜒,途经多个景观节点,参赛者在挑战自我体能的同时,也饱览了锦江山四季如画的生态美景。本次活动不仅是一场专业的跑山训练赛,更是一场“运动+生态+亲子”融合的全民健身嘉年华,为我市山地旅游资源与户外运动赛事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探索。记者|李美臻图片|肖航编辑│邹润
    06/19
  • 2025年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在丹东开赛
    6月17日,2025年辽宁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在我市正式拉开帷幕。赛事由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体育局主办,辽宁教育学院承办,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浑南体育训练基地、丹东市教育局等单位协办,比赛地点设在丹东市第四中学与丹东市第十九中学。本次锦标赛汇聚了全省高中组别26支代表队,共有4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参赛,展开为期7天的精彩对决。丹东市第一中学、丹东市第四中学分别代表我市出战高中男子组和高中女子组比赛。首日比赛中,13时30分,丹东市第一中学对阵营口开发区第二高级中学,场上队员们拼劲十足、配合默契,传球、扣球、拦网精彩连连,场下观众热情高涨、掌声不断。随后16时,丹东市第四中学迎战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比赛节奏紧凑,攻防转换频繁,现场气氛紧张激烈,观众掌声与喝彩声交织不断。本届锦标赛不仅是一次全省中学生排球竞技水平的集中展示,更是各校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提升的重要平台,对提升校园体育活力、推动全民健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丹东市已先后成功承办辽宁省中学生篮球联赛、辽宁省学生智力运动会等多项省级学生赛事,累计吸引20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家长来丹参赛。赛事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我市校园体育活动,还有效带动了“体育+文旅+消费”融合发展,持续释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活力。记者/郭霁贤孙启晗晓苒编辑/邹润
    06/19
  • 2025辽宁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落幕 丹东代表队斩获43枚奖牌居全省首位
    6月17日,由辽宁省体育局主办的2025辽宁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暨第十五届省运会资格赛在营口市红运体育馆圆满落幕。丹东代表队在本次赛事中表现优异,斩获金牌15枚、银牌9枚、铜牌19枚,共计43枚奖牌,位列全省各参赛代表队首位。本次比赛为期五天,吸引了来自全省14个城市的千余名青少年“剑客”参赛。丹东代表队共派出79名运动员,参加了重剑、花剑、佩剑三个剑种、男、女甲乙丙丁四个组别的个人赛和团体赛。击剑项目是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重点竞技项目之一,曾培养出李娜、董国涛等多名国家级优秀选手。此次比赛中,丹东选手在花剑和重剑项目上表现尤为突出,金牌数与奖牌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展现出丹东在击剑项目上强劲的竞技实力和深厚的训练体系。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参赛队伍中共有47名业余选手,数量为全省最多,充分体现出我市青少年击剑运动的良好群众基础和后备人才储备。近年来,丹东市不断推动击剑运动“进校园”,将其纳入课后服务体系,拓宽青少年参与渠道,提升运动普及度,持续为丹东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击剑项目选拔和培养人才,夯实击剑竞技发展的基层基础。记者/魏丹阳文刘海东图编辑/邹润
    06/19
  • 丹东市开展“你点我检”“五进”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公众参与度,构建社会共治格局,近日,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你点我检”“五进”系列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商超、进市场、进农村、进企业等,零距离回应群众关切,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活动前期,通过线上问卷广泛征集民意,精准确定群众关注度高的食品品种。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展板展示、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向市民介绍“你点我检”活动意义和流程,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安排专业检测人员现场对市民提供的蔬菜水果进行快速检测,详细解读检测结果,让市民直观了解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向市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选购技巧,增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活动期间,全市共完成现场快检120余批次,发放科普手册宣传单15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800余人次。记者:李美臻
    06/19
  • 本桓宽高速将于9月底通车
    串联东北东部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本桓宽高速公路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将于9月底竣工通车。近日,记者在本桓宽高速公路八工区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路面水稳摊铺,大型摊铺机、压路机有序作业,全力推进工程进度。作为G11鹤大高速的重要联络线,本桓宽高速公路将丹东与本溪、桓仁等辽东城市紧密串联,通过与丹阜高速、鹤大高速等干线衔接,宽甸至沈阳的车程缩短至1.5小时,丹东至长春、哈尔滨的时空距离分别压缩至4小时和6小时,成为东北东部地区南下黄海、北上长吉图的核心通道。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将对丹东产业聚集、人才引进、旅游开发、区域合作等各方面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对东北东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面对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等挑战,相关部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技术,确保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目前,本桓宽高速公路宽甸段建设进展顺利。宽甸满族自治县本溪至宽甸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协调负责人孙明东介绍,目前,本桓宽高速公路宽甸境内的31座大中桥梁和6个隧道已经全部贯通。“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克服了隧道穿越岩爆、涌水、破碎带等高风险地质难题,并通过创新应用新型光爆帽技术,保证了工程进度。”孙明东说。本桓宽高速公路通车红利已提前在沿线产业端显现。位于宽甸灌水镇团结村的满兮宿营基地正在升级改造,经理孙奇指着即将完工的高速公路感慨道:“这是真正的‘及时路’!”此前,受制于蜿蜒山路,基地70%客源来自本地及邻近县市,沈阳、长春等核心客群需依赖“五一”“十一”长假。高速公路开通后,周五下班出发,周日从容返程的“微度假”模式将成为主流。预计省外客流将增长30%以上。满兮基地已启动二期扩容,增建智能化卫浴设施及特色营位,并计划联合周边景区推出“高速直达”套票,抢占“周末经济”先机。本桓宽高速公路,被宽甸企业誉为“效益线”。辽宁北方山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玉珠算了一笔直观的经济账:“过去发一车货到沈阳,运费占成本15%。高速开通后,物流时效提升50%以上,运费预计下降30%。”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宽甸山珍”有了加速流通的新通道,当地食用菌、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将更快摆上沈阳、长春乃至京津冀地区的超市货架,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在辽宁串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切肉机轰鸣作响,工人们熟练地进行分类、穿串作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我们正为9月底高速通车后的订单高峰做准备。”公司副总经理张伟指着流水线上的预制串品介绍,作为2023年落户宽甸的农产品深加工招商引资项目,企业看中的正是当地优质的食材资源与交通升级潜力。高速公路通车后,企业产品将通过高速路网快速辐射京津冀地区,市场半径至少拓展200公里。记者:柴柔曲丹凤滕洪峰苏颖李凯钟程
    06/19
  • 传承红色基因 童心致敬英雄——2025丹东市少儿故事大赛启动
    日前,以“传承红色基因,童心致敬英雄”为主题的2025丹东市少儿故事大赛启动,这是我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的重点活动之一,旨在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教育局、团市委、抗美援朝纪念馆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图书馆)等承办。活动面向丹东地区的小学生,分为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两个组别。学生可通过阅读抗美援朝精神相关书籍,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抗美援朝历史纪录片《铭记》以及聆听“五老”宣讲等方式选取故事素材,围绕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感人瞬间或相关历史事件以及英雄城市、和平愿景等题材进行故事创作。作品分单人讲演和双人互动讲演两种形式,同时拍摄讲故事视频。6月至8月进行作品征集及遴选,10月中下旬,部分获奖作品将在相关媒体及主办、承办单位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进行展播,并择优向大型文化活动推送。活动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丹东市图书馆。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记者/李军翰赵蓓视频/赵蓓王淞编辑/邹润
    06/18
  • “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丹东市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6月16日上午,由市安委办、元宝区安委办共同主办的丹东市“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在元宝山公园举行。活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为主题,通过发放宣传册、设置宣传展板、现场咨询、有奖问答等形式,以及拍照打卡、火灾逃生体验等创新体验模式,并通过线上同步直播等方式,就安全知识的方方面面向市民开展集中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活动现场,28个单位设置的50多个咨询台,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咨询。家庭用电隐患如何排查、家里燃气泄漏应该如何处理、发生火灾应如何逃生、电动车能不能进电梯……就群众普遍关注的日常安全问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现场给予一一解答。“今天主要围绕市民平时用水、用电、用气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预防雷电等方面的知识向大家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及时排除身边的安全隐患。”市应急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郭奎勇介绍。咨询台前的安全知识有奖答题区和主题拍照打卡区成为活动现场的热门点位。有奖问答题目包括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及消防、燃气、交通安全等诸多方面,不少市民在答题板上选取题目进行作答,答对者即有机会参与现场抽奖。“活动形式非常好,我们既能学会不少安全方面的知识,又有机会得到奖品,真是太好啦。”市民李女士说。市消防救援支队现场设置的逃生演练帐篷前,在消防员的引导下,不少市民走进帐篷体验在黑暗环境下发生“意外”时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这种模拟演练,就是要提高市民紧急逃生自救能力,提醒自己时刻筑牢安全防线。”市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徐凤禹告诉记者。据了解,活动当天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0余份,解答咨询2000余人次,同步直播也吸引了众多市民点击关注。“整场活动通过‘沉浸式’‘互动式’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社会人人关注身边安全的氛围。下一步将持续推进安全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真正实现‘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目标。”市安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刘作庆童仕东
    06/18
  • 元宝区创新开展消防演练
    近日,元宝区消防救援局通过日间实战演练与夜间突击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消防应急处置能力,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坚实防线。日间演练现场,模拟高层住宅某住户家中起火。元宝区消防救援局接警后迅速出动消防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立即开展火情侦查和初期扑救。当晚开展的夜间突击消防演练,模拟酒店因电路短路引发火灾。随着警报响起,各应急小组迅速响应。整个夜间突击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各环节衔接紧密,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今后,该局将持续深化消防演练常态化机制,不断优化应急预案,守护安全24小时“不打烊”。记者:张尧
    06/18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今年以来,丹东市持续推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推动业态协同创新、丰富消费场景,加快将文体旅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全力擦亮“鸭绿江畔丹东真好”城市品牌。文体旅融合态势良好今年1至4月,全市累计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62.1%,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6%。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406.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06%、22.10%,游客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打造特色产业带,资源集聚效应初显我市依托“江河湖海、山泉林岛”兼备的自然资源,整合滨海、边境、农耕等多元文化,着力构建鸭绿江边境文体旅产业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加快建设,G331国道自驾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夜游鸭绿江、从鸭绿江断桥到大鹿岛的江海游轮项目、虎山长城夜游等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丰富边境旅游产品供给。拓展融合路径,激发产业动能围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将文艺演出、体育赛事、非遗展览、文创展示等融合发展,提升文体旅融合深度与广度。“鸭绿江畔一拍即合”万人匹克球欢乐赛暨夏季旅游启动仪式成功举办,融合体育赛事、红色展演、秧歌大赛、惠民演出、T台走秀、美食展销等多元元素,吸引数万名游客参与,集中展示融合发展新成果。安东老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抗美援朝红色文物主题游径入选国家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大鹿岛、东汤镇、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等分别入选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我市还获得2025年海南国际文创周“超旅城市”称号,系东北唯一入选城市。东港市、凤城市、振安区入选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通过评选十大特色餐饮、菜品、小吃,以及一批乡村旅游示范项目、精品农庄、文化乡村,形成“美食+乡村+文化”的多业态融合格局。创新场景供给,激活消费潜力围绕“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美食”等主题,创新打造“冰雪+文体旅”体验场景,举办全民上冰雪、校园培训、发放惠民卡等活动,助推冬季文旅消费提质增效。首届虎山长城新春灯会以“点亮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为主题,吸引游客1.6万人次。月亮岛夜市打造“宵夜江湖”新名片,带动夜间消费热潮。安东商埠历史博物馆、丹东舰等成为边境旅游新热点;新区有桥露营升级为户外微度假新业态;九纬路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方言墙”“二十四节气灯笼”等10处打卡点,夜游项目如五龙山千米冰瀑、生肖花灯等焕新升级。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旅游体验我市持续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制定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导游、星级酒店、民宿等评价体系。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散中心、便民设施、无障碍通道等配套,提升游客出行便利性。设立多个旅游志愿服务站点,开展多形式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提供“丹东温度”的暖心服务。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深耕文体旅融合发展道路,丰富产品供给,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拓展宣传营销路径,加快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力争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丹东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记者/刚越编辑/邹润
    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