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边有场室内乐音乐会
日前,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市文艺创作服务中心、市音乐家协会承办,市龙盛琴行支持的“‘与人民同行’鸭绿江之声室内乐音乐会”在丹东市美术馆举行。拉开音乐会帷幕的《威尼斯狂欢节主题变奏曲》,用独特的变奏手法与丰富的音乐语言将威尼斯的美丽、浪漫和神秘展现得淋漓尽致,听众们仿佛置身于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懊悔与决心》《幕间曲》等经典曲目依次上演,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极具感染力的音乐盛宴。音乐会在《茶花女幻想曲》中落下帷幕。见习记者/张怡媛于上茹
07/08 - “为我们的城市而战!”
7月6日,辽宁足球超级擂台赛首个比赛日,丹东厚德实业队将于主场迎战本溪钢都队。届时,丹东队队员将身着蓝色队服出战。丹东厚德实业队前身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男子足球队,该球队成立于2015年,现有40余名队员,队员年龄在17岁至23岁之间。球队成立以来,凭借科学刻苦的训练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在省内及国内的各项赛事中均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17—2018赛季、2018—2019赛季均获得辽宁省足球联赛(高职组)冠军,2021年在辽宁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组(高职组)比赛中斩获冠军,2023年在辽宁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及辽宁省首届“省长杯”上均夺得冠军,2024年斩获辽宁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冠军。丹东厚德实业队(红色队服)在积极备战面对即将开始的辽宁城超首战,球队主教练任延东表示:“要敢于拼搏,发挥出团队的力量,用最端正的态度为我们的城市而战!”期待丹东厚德实业队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丹东人,请为我们的队伍加油!记者:于国洪
07/08 - “城超”将开赛 丹东迎战本溪
7月6日15时,2024辽宁城市足球超级擂台赛(丹东赛区)暨丹东市首届足球擂台赛将在丹东市第一中学开赛,丹东厚德实业队将在主场迎战本溪钢都队。开幕式上,我市多支群众文艺表演队伍将表演歌舞节目,为比赛预热,来自丹东社会各界的18支业余足球队将到现场加油助威。据介绍,丹东厚德实业队前身为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男子足球队,成立于2015年,现有40余名队员,年龄在17岁至23岁。球队成立以来,凭借科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曾获17—18赛季、18—19赛季辽宁省足球联赛(高职组)冠军、2021年辽宁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组(高职组)冠军、2023年辽宁省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24年辽宁省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冠军。目前,球队正在积极备战。记者:于国洪
07/08 - 2000个学位!总投资1.2亿元!东港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7月3日,记者在东港市弘文学校新建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小学部的两栋教学楼主体框架已经完工。近年来,东港城区西部商贸加工、教育医疗、综合商住等产业快速兴起,新开发10余个商住小区,现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影响了适龄儿童就地就近入学。经东港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城区西部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弘文学校。东港市弘文学校位于东港市新源街与广海路交叉口西南侧,占地面积4529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49.79平方米,建设中学部教学楼一栋、小学部教学楼两栋、风雨操场、室外操场、篮球场以及食堂等附属设施。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24年5月开工,计划2025年3月竣工;二期工程计划于2024年9月开工建设,2025年8月底竣工投入使用。据介绍,学校小学部将设30个班级,中学部设15个班级,可招收学生2000余人,彻底解决东港市城区西部适龄儿童就地就近入学问题,解决部分学校存在的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促进全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记者/张瑞
07/05 - 丹东市法律援助中心驻残联工作站成立
为更好地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加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6月28日,市法律援助中心驻市残疾人联合会法律援助工作站举行挂牌仪式并召开第一次工作联席会议。市法律援助中心、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会上,双方结合各自职能就残疾人维权服务、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了让残疾人维权“零距离”,市法律援助中心安排律师定期驻点值班,为残疾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转交法律援助申请、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开展与残疾人相关的法律宣传等法律服务。成立残联工作站,是法律援助中心践行“法援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工作站的设立,将对预防和化解矛盾、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市法律援助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无障碍服务设施,畅通办理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针对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的受援人提供“上门服务”,努力满足残疾人多样化的法律需求。下一步,市法律援助中心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强化部门联动,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就近、及时和精准的法律服务,用法治力量护航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李美臻
07/05 - 工伤预防保障职工健康
推出微信小程序、开展宣传活动、一企一策提供专业建议……去年以来,市社保中心将工伤预防作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保障广大职工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据统计,2023年4月至今年4月,我市市区工伤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15%。市社保中心推出“丹东市工伤预防微信小程序”,以图文并茂和短视频等形式,发布工伤预防知识和温馨提示,为职工打造功能全面、内容丰富的工伤预防“百科全书”。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全市企业分类施策,锁定工伤事故发生率靠前的24家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分析工伤事故类型和发生原因,提供专业建议。从去年11月开始,市社保中心先后对35家企业开展了危险化学品行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利用3D虚拟仿真技术,通过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等形式,增强“三类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防护意识。此外,市社保中心还与我市各医院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伤预防宣传活动,增强职工的工伤预防意识。记者:姜慕馨
07/05 - 联学共建 探索“一窗通办”新方法
近日,市社保振安分中心与振安区税务局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日常经办环节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开展交流协作,积极探索“一窗通办”下社保缴费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振安区营商环境。活动现场,振安分中心讲解了社保服务中心窗口的日常业务受理和经办流程,与振安税务社保部门、纳税服务部门和办税大厅的工作人员交流了税务方向的保费征收流程。大家围绕如何提高优化服务质量等议题进行热烈讨论。针对社保缴费流程中涉及两个部门交互的问题,社保与税务大厅的同志们分享了在办理流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快速响应机制,解决诉求问题。力求打造“一体化”社保缴费联合处置机制,提升保费征收流程的便捷性、高效性和规范性,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缴费环境。记者:李美臻
07/05 - 丹东市太平湾街道多措并举筑牢防汛“安全堤”
近日,太平湾街道紧盯重点区域,强化巡查力度,广泛入户宣传,全力做好各项防汛工作措施,筑牢汛期安全防线。组织召开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制定辖区排洪沟、河道、地质灾害点等隐患点包保工作台账,压紧压实防汛责任。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专人值班、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发生汛情第一时间能够科学调度、有效处置。进一步丰富物资储备,做好防汛抢险物资的更新和调配,保障汛期应急车辆、雨具、通信设备、药品等应急救灾物资供应,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投入使用。立足“防大汛、抢大险”工作要求,坚持盯住重点、抓住难点、消除盲点,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险工险段、桥梁管涵、危房险房等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排查力度,确定涉险区域17处,逐一定制应急抢险措施,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实际需要,争取70万元的桥梁护坡修建项目,大力解决民生问题。街道组织机关干部、基层党员开展河道清理整治活动4次,对望江村6处淤堵管涵进行疏通整治,累计清理堵塞物30余方,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结合实际设定灾害场景,严格按照预案程序,开展防汛逃险桌面推演。组织防汛抢险知识培训,详细讲解防汛工作中易出现的渗水、流土、滑坡等险情产生的原因及抢护方法,加深防汛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全方位开展防汛安全知识宣传,充分利用居民微信群、朋友圈、LED显示屏、主要路口设立警示标识、走村串户等方式,向居民推送宣传防汛度汛、自救互救、避灾减灾、应急逃生等防汛常识,提醒居民做好防护工作,增强应急避险意识。重点对村里独居老人、高龄老人、残疾人及困难群众进行上门走访,了解他们居住地势、房屋情况,提醒群众在防汛期间提高警惕,若出现危险情况及时与抢险责任人联系,尽早撤离到安全地带,切实增强辖区群众防汛安全意识。下一步,太平湾街道将持续做好值班值守、汛期巡查、物资调拨、风险管控等各项重点工作,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抓紧、抓实、抓细防汛工作的各个环节,全力筑牢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堤”。记者:张津硕
07/05 - 辽宁丹东延伸就业服务:从窗口坐等到主动登门
日前,丹东市就业人才服务中心等就业服务“窗口”单位,带着“万名学子留丹来丹”专项行动人才补贴等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走进辽东学院,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服务和辅导。“丹东的人才补贴政策不仅对高校应届毕业生适用,我们还把适用范围扩大到30周岁以下非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对大专生都适用,就是要帮助大学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人员向现场咨询的大学生耐心解读就业优惠政策,给正值毕业季的大学生送上了一份“就业大礼”。这是丹东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诸多行之有效的举措之一。丹东市将就业服务从“窗口”搬到大学生学校和家“门口”,一改以往在“窗口”坐等毕业生前来咨询,变为主动“上门”提供就业政策解读、咨询服务。在就业服务现场,工作人员对大学生开展青年就业形势进行了详细讲解,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及问题,宣传解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最新政策措施。应届毕业生曹芷赫了解了相关政策后,很快明确了职业规划:“这样的就业优惠政策增强了我对丹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坚定了我留在丹东就业的信心。”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季最大的问题是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不全面,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凤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辟新路径,在辽东学院等丹东地区的高校设置流动就业服务站,提供政策推送、岗位推介、权益保障等一站式就业服务,把政策和企业岗位送到学校,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校门口”就业。连日来,流动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每天忙着现场指导大学生注册“丹东智慧人力资源市场”,以“排摸、对接、匹配”为主线,线上依托丹东市智慧平台,帮助大学生精准对接用工单位。今年初以来,针对高校毕业生,丹东市各地区各部门已经举办多场各种形式的用人招聘会。为保障招聘效果,振兴区各镇街在招聘会前期就锁定各自辖区应届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社区工作人员收集公共就业服务需求,筛选并整合现场招聘岗位资源,将岗位匹配前置于招聘会。这样,企业岗位和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的目标更直观,求职者可直接到心仪的企业进行现场应聘。这种“对接式”招聘有效提升了招聘实效,帮助大学生实现“家门口”就业。记者:王卢莎
07/05 - 树状月季扮靓滨江路
近日,鸭绿江公园花池内的树状月季进入盛花期,树状月季共有560余株,一株可开出数十甚至上百朵月季花,花朵硕大艳丽,造型如球似扇,惹人喜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打卡拍照。记者:周广庆王子宁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