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我市11家企业服博会揽单2.24亿元
    9月2日至4日,2025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在位于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市工信局、市纺织服装协会组织我市11家重点企业参展,共签订意向订单2.24亿元。展会期间,我市参展企业全方位展示发展成果。市纺织服装协会因对产业发展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产业推动者”称号。“丹东—上海纺织服装产业招商推介会”同步举办,晨风集团等9家国内知名企业与丹东企业共商合作。丹东大安防护与杰克股份签署3000万元现代化服装生产线设备合作协议;宁波慕尚集团选定丹东华洋纺织为东北区主要生产基地,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辽宁金凤凰服饰与浙江一可线业达成战略合作。记者:刘响
    09/09
  • 振兴区:拉满“进度条”,全力“冲刺跑”!
    秋意渐浓振兴区却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有序地施工重点企业车间里生产线高速运转技术人员专注操作……一幅“奋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的经济攻坚图景正全面展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的重要部署振兴区委、区政府迅速组织各镇(街道)、各部门统一行动明确目标、精准施策以“挂图作战+项目专班”双轮驱动机制扎实推进经济工作全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项目推进一线,专班工作人员每日跟踪、每周调度,实时响应企业在建设、生产、审批等环节的需求。截至8月底,全区已有69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总投资超100亿元,开复工率达到110%,超出年初计划,为投资增长注入强劲动力。走进汤池医院新建项目、辽宁金鼎科技压力容器生产线扩建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程车往来穿梭,施工团队加班加点追赶进度,全力保障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同时,振兴区正全力推动丹东剧院改造、锦江府商业中心等10个新建项目于10月底前全部开工,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数量达年初计划180%以上。为夯实投资支撑,振兴区加强项目入统服务,安排专人辅导企业申报,力争本月底前完成5个项目入库,为第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贡献超1亿元增量。此外,该区提前启动2026年项目谋划工作,目前已储备9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27.03亿元,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高端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事业等多个行业类别,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韧性与可持续性。产业升级转型同步推进。振兴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重点企业和行业运行分析机制,跟踪嘉辰科技、裕祺服装等项目进展,加快形成工业新增长点;开展“科技特派员企业行”活动,促进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比帆服装、温州高科技服装产业基地、光电仪器智能制造、怡和医疗等项目早日落地,并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会、银企对接会,助力企业拓展市场、缓解融资压力。为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振兴区突出消费拉动作用,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丹东首家“离境退税商店”,提升消费品质与吸引力,完善商业服务体系。利用促消费政策,谋划2025年秋季车展,预计20余家车企参展并配套发放消费券,刺激汽车消费市场。建立振兴区老字号后备企业库,推动老字号品牌传承创新,丰富消费场景。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振兴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效率,加强市场监管以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企业服务机制,加强走访调研,及时了解企业困难与需求,提供精准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并开展“便企行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难题,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振兴区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动态跟踪经济指标,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研究解决新问题,并结合实绩考核机制加强督查问效。奋战三季度的攻坚号角已经吹响冲刺四季度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定振兴区正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全力落实全市经济工作部署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出新贡献(记者:郭潇王一淞编辑:赵晴)
    09/08
  • 我市企业亮相中蒙博览会
    8月25日至31日,第五届中国—蒙古国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我市一家企业参展。本届博览会由商务部、蒙古国食品农牧业与轻工业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深化互利合作,推进合作共赢”为主题,设置高层交流、经贸洽谈、人文交流、展览展示四大板块,吸引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名嘉宾和1500余家企业参与。为充分利用博览会平台,深化我市对外经贸合作,市商务局经严格筛选,确定丹东市主荣参液有限公司为我市参展企业代表。展会现场,该企业精心设计展位,集中展示红参、黑参等拳头优质产品,吸引210人次洽谈咨询,现场达成销售额16500元、意向成交额14万元。下一步,市商务局将以此次参展为契机,组织企业深化对外合作,巩固和拓展交流渠道,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经贸合作机制,推动我市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梳理合作需求和政策信息,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精准指引;鼓励企业练好内功,提升产品竞争力与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记者:刘响
    09/05
  • 【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全力攻坚三季度,项目跑出“加速度”
    三季度是聚力加速发展的关键节点,元宝区上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抢抓施工黄金期,以“争先进位、勇创一流”的奋斗姿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宇拓新材料标准化厂房项目、贝耐斯回收资源再利用改造项目和金洋针织三期3个项目于近期开工,预计年内投资1.7亿元,实现了当年招引、当年审批、当年开工的“元宝速度”。宇拓新材料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6栋、研发中心1栋、配套用房3栋,购买专用制造设备300台套、生产线10条。贝耐斯回收资源再利用改造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对1.2万平方米厂房实施智能化升级,打造高精度废旧物资预处理体系,同步建设全自动铸造生产线,实现金属废料从分拣到再生铸造的全流程智能化操控。丹东金洋针织有限公司三期厂房项目,总投资505万元,占地面积930平方米,建筑面积2837平方米,规划建设生产车间一栋,建成3条生产线及其配套附属设施。下一步,元宝区将继续坚持“抓存量追进度、抓新增拓来源”双向发力,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坚决落实“三级领导包保”制度,重点推进污水处理扩容及配套管网等15个项目前期手续办理,逐个项目制定倒排工期和投资计划,预计年内可新增投资超过2亿元;围绕“三类资金”“两重两新”等资金支持方向,深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聚焦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为争取资金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元宝区已争取到位“三类资金”项目2个,下达到位资金占总投资的66.7%。记者/景媛媛于国洪
    09/04
  • 攻坚三季度 冲刺全年胜
    8月26日,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议召开后,振安区第一时间对标会议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围绕项目建设核心任务,从机制创新、建设提速、招商攻坚三方面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快速落地,用实干实效回应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机制先行为项目开工“破局铺路”会议结束后,振安区在原有“一项目一专班”基础上,升级落实“领导包保+专班推进+压茬调度”全链条服务机制,针对项目前期“卡脖子”问题精准施策。聚焦审批、用地、环评、资金等关键环节,为重点项目定制《项目压茬推进时间表》,将建设流程拆解为4个阶段、57个重点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完成时限与责任主体,实现“每个节点有人盯、每项任务有人抓”。自8月份以来,该区已推动金山热电二期、瑞兴服装等5个项目顺利开工,预计年内可带来8.8亿元投资,推动经济实现稳增长。挂图作战让在建项目“提速快跑”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打好固定资产投资翻身仗”要求,振安区进一步落实“日周旬月季”高频调度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强化向上对接与横向协同,全力保障在建项目高效推进。针对天皓净化新建清除复合有害气体过滤芯材研发项目等77个在建项目,组建专项服务小组,深入工地现场解决问题,确保项目“不停工、不减速”。同步谋划三季度、四季度重点工作,将振安区园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丹东绫罗岛新建温泉度假酒店等15个项目列为攻坚目标,提前梳理规划、用地等潜在瓶颈,优化审批流程,预计年内可新增投资2亿元。同时,跟进如园温泉康养项目、龙宇温泉假日酒店等项目前期工作,为后续开工做好充分准备。招商攻坚为资金落地“加力提效”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大项目谋划、招引力度与向上争取力度”部署,振安区迅速掀起争资引资热潮,以“精准化、高效率”为目标,推动资金与项目快速对接。加快109个政府投资类项目包装储备进度,拟争取各类资金68.63亿元,已累计获得资金同比增长10%,为民生与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同步深化开展招商引资“夏季攻坚”行动,通过“高位推动对接、链上精准攻坚、以商招商拓源”三措并举,密集举办“链上振安”系列“走请”活动48场、特色招商活动10次,成功引进内资项目40个、签约项目32个,精准对接鲜朗宠物食品加工、星创数字医疗科技3D打印等优质项目,盘活闲置资产9处。截至目前,已完成内资到位资金26.28亿元,同比增长43.9%。接下来,振安区将继续以8月26日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议精神为指引,紧盯全年目标任务,持续巩固项目建设成效,补齐短板、放大优势,攻坚三季度、冲刺四季度,为丹东如期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贡献振安力量。记者:王一淞
    09/03
  • 丹东市特色产业发展再添新引擎
    近日,辽宁省商务厅公布第三批特色产业园区名单,金山经济开发区智能泵产业园凭借显著的产业集聚优势与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成功入选,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再添重要平台。近年来,在省、市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下,市商务局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鼓励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加快特色园区建设。金山经开区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泵业生产基地的产业基础优势,重点打造以丹东克隆先锋泵业、辽宁恒星泵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智能泵产业园。目前,园区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瞪羚企业2家、雏鹰企业1家,设立专家工作站3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家。主导产品磁力驱动泵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定在28%,产品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销售额持续增长,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经过多年精心培育,我市经省商务厅认定的特色产业园区已达2个,分别为丹东边合区仪器仪表园和金山经开区智能泵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区占所在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均超30%,对所在经开区经济发展起到支柱性带动作用。下一步,市商务局将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督促经开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通过产业协同、政策赋能和机制创新等措施,全力推动特色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快绿色营养食品产业园、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园、现代制造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提质扩能、增效升级,进一步加快经开区主导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将特色产业园打造成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记者:刘响
    09/03
  • 丹东企业最高可申领20万元创新补贴
    日前从市科技局获悉,按照省科技厅统一部署,我市已正式启动2025年度辽宁省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科技创新券兑付的组织申报工作。首批省级创新券兑付额度为1000万元,采取“先兑先得、兑完即止”原则,符合条件的丹东企业最高可享受每年20万元补贴。科技创新券是指利用省级财政科技资金,支持科技型企业向服务机构购买科技创新服务的一种政策工具,旨在推动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申请本次创新券的科技企业需满足多项条件,包括:辽宁省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机构,运行管理规范;在上一会计年度及当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严重弄虚作假和科研严重失信行为,且未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具备相应的研发基础或成果转化能力,申请创新券支持的科技研发活动应与主营业务相关,与开展合作的科技服务机构之间无任何隶属、共建、相互参股等关联关系等。此外,申请企业还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在库企业;省级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有效期内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驻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在孵企业。本次创新券支持服务机构(供给方)依托共享的科研设施和仪器为科技型企业(使用方)提供科研设施和仪器共享、检验检测等科技创新服务。服务机构应在“辽宁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注册成为会员,且通过平台审核。创新券单笔支持额度不超过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实际发生费用的30%,每次申请补贴额度最低1000元,每个年度每家企业支持额度不超过20万元。符合条件的企业需在“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进行线上申报。记者:张丽娴
    09/02
  • 丹东企业亮相广博会
    8月22日至24日,第33届广州博览会在广州市举办。为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助力辽宁企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合作,促进省市间产业合作与经贸交流,进一步推动辽宁重点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辽宁省商务厅组成辽宁经贸代表团参加本届广博会。本届广博会,市商务局围绕“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主题,结合产业产品类别,共组织江海明珠米业有限公司、宽甸蜜小伯酒业有限公司2家消费精品企业参展。市商务局充分利用广博会的平台,组织企业拓宽对外交流渠道,在带动经济收益、实现互利共赢的同时,大力开展国际经贸交流、洽谈活动,加大产品推介力度,以企业特色产品吸引国内外媒体和采购商驻足。展会期间,我市参展企业共接待国内外专业观众1000多人次,发放企业宣传册300余份,现场展示效果超出预期,销售火爆,展品供不应求,充分显示广博会的平台效应。记者:刘响
    09/02
  • 合作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添“新丁”
    近日,合作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又一产业化项目——丹东通博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能自诊断磁力泵系统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推动磁力泵产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工业机械加工车间及智能化生产线,并配备磁力泵检定系统、数控机床、自动焊机等先进设备15台套。项目聚焦“智能自诊断”核心技术,通过集成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故障预警,大幅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泵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智能磁力泵3000台套,年产值达3500万元。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合作区成立专项服务小组,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全程跟进项目审批流程,通过“一站式”服务协调解决项目立项、规划许可、用地审批等环节的难点问题。同时,组织专人与企业对接,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要素保障等支持,为项目开工创造了良好条件。记者:刁庆峰
    08/31
  • 创新为“钻”,让超深井开采“轻装上阵”
    8月18日,在辽宁省丹东东港市北井子镇,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忠世高新”)王啸虎职工创新工作室里,领衔人王啸虎俯身紧盯钛合金钻杆半成品的纹路——这根看似寻常的钻杆,在当前我国陆地油气田超深井开采中发挥着“硬核”支撑的作用。“工作室7个人,不到两年就啃下了块‘硬骨头’。”提起辽宁省揭榜挂帅项目——陆地油气田超深井用高性能钛合金钻杆研制,王啸虎打开了话匣子。2022年工作室刚成立,他便和6名组员敏锐盯上行业痛点:全球油气开发向超深层推进,传统钢制、镍合金钻杆密度大、易失效,导致超深井作业成本居高不下。“钛合金强度高、耐高温还抗腐蚀,肯定能解决问题。”王啸虎力主替换传统材料,可现实很快泼来冷水。当时国内试制的钛合金钻杆,要么抗拉强度不达标,要么易因应力腐蚀“短命”,接头密封不严、成品率低成了绕不开的“拦路虎”;更棘手的是,大口径钛合金管材最长仅能做到6米,很难满足实际开采需求。“钛合金硬得像铁疙瘩,加工时稍不留神就裂了。”组员回忆,为摸清最优参数配比,他们在高温车间里反复调试,试验记录本堆得半人高,单是镍合金配比就试了几百次。次年,捷报传来:团队靠冷加工技术破解了“变形应力”难题——通过精准把控加工节奏,消除材料内部张力,让原本硬邦邦的钛合金管材变得“听话”。“现在加工钛合金管,就像揉面一样顺手。”王啸虎笑着比出揉面的动作。这项突破让钛合金钻杆的长度、性能双双达标,成功替代钢制材料后,钻杆重量直降50%,既提效又降本,彻底填补了国内陆地油气田超深井用高性能钛合金钻杆的技术空白。如今,工作室不仅实现钛合金钻杆稳定量产,更累计为企业创效超2.5亿元,助力忠世高新成为国内唯一具备“中间合金—钛合金铸锭—管材加工—石油专用管”全流程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更让团队自豪的是,企业生产的钛合金材料早年间便用于神舟五号飞船,至今仍为“神舟”系列飞船制造提供支撑。2025年,该工作室被命名为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作者:康晓潺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