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沈阳博物馆这三件宝贝百姓最爱
    1月13日,记者从沈阳博物馆获悉,沈阳博物馆“百姓最喜爱的三件宝贝”评选结果揭晓,综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最终08号白釉黑彩动物纹梅瓶、07号黄金面具、10号石狮茵镇脱颖而出。白釉黑彩动物纹梅瓶黄金面具石狮茵镇
    01/17
  • 辽宁省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展示:黄河阵里跑掉百病祈来福
    朱碌科黄河阵现场。(摄影:杨竞)朱碌科黄河阵源自古代兵家布下的九曲黄河阵,并在九曲黄河阵民俗活动的基础上,历经200余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独具辽西地域特色,集烟火表演、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于一体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辽西朱碌科黄河阵已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碌科镇位于朝阳市建平腹地,凌河支流蹦河左岸,曾经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朱碌科”在蒙语中的意思是“心脏”。朱碌科黄河阵又称“跑黄河”,据考证可追溯到清中叶。约嘉庆年间,朱碌科举人蔺玺臣将黄河会引入朱碌科。朱碌科黄河阵通过言传身教、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九曲黄河阵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山西省汾阳市后沟村、柳林县孟门镇、祁县等地每年正月十五摆的由九个万字组成的循环灯阵,古为姜子牙所传,有平安灯、发财灯、送子灯、前程灯、求婚灯、长寿灯、步步高升灯等十八灯,为民间祈福求财、保平安的游乐灯阵。朱碌科黄河阵中的“偷灯求子”“跑百病”“撒灯”“祈福”等仪式完全秉承九曲黄河阵古老习俗。朱碌科黄河阵为16方城,其阵形是在九曲黄河阵的基础上加以扩展,按九宫八卦之方位,以富贵不断头形式连接而成。每年正月初八开始筹备制作。按阵谱打点,然后将高6丈、顶端安放“混元金斗”的铁杆在阵中心竖起。以铁杆为中心,铁杆底下围成一个大方城,晚上方圆百里的百姓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跑黄河,祈求人丁兴旺,一顺百顺。辽西朱碌科黄河阵,也称“跑黄河”。自蔺玺臣始,每年春节由师父将黄河阵阵图、制作工具的方法及民俗教授于徒弟。正月十五,各村的秧歌队伍举着“五谷丰登”的横幅,一路撒灯,到“黄河阵”绕阵而舞,场面宏大,热闹非凡,一派欢乐祥和景象。每年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是“跑黄河”的日子,影响达方圆百余里,每年参与人数达十余万人。朱碌科黄河阵包含了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健康幸福等寓意,也见证了辽西人从关内到关外迁徙移民的历史,反映了中原文化与塞外文化的融合发展,对研究民俗、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1/17
  • 辽宁大连:“到人民中去”音乐会为时代放歌
    近日,大连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到人民中去”经典歌曲音乐会精彩举办。来自大连“歌声嘹亮”最美男声艺术团的青年歌唱家们登台演唱,用十余首经典红歌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名曲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声乐艺术音乐盛会,用心、用情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演出现场。(来源:受访单位提供)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由大连市文联组织下属各文艺家协会及区市县(行业)文联开展的“到人民中去”文艺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大连市已经坚持多年,每年都把数十场演出送到企业、学校、社区,文艺家们也在这些演出中历练了自己,提高了自己。
    01/17
  • 辽宁鞍山:“惠剧钢都”公益演出受欢迎
    近日,鞍山大剧院举办了“惠剧钢都”惠民系列演出之《璀璨梨园》京剧专场,鞍山京剧名角及知名票友倾情演出。“惠剧钢都”惠民系列演出是鞍山大剧院集中鞍山优势资源,精心策划推广的系列公益演出,为钢城市民在带来精彩的文艺节目,推动公共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经典的折子戏、高水平的京剧演出让市民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深受欢迎。
    01/17
  • “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展品欣赏
    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精选66件馆藏精品立轴山水画聚集一展。立轴山水画不同于手卷山水画逐段展开的欣赏方式,观者面对立轴画面会豁然开阔,在纵观全景之下,随着视线“穿游”于各色景致之间,身临其境般地在山水画的世界中感受生命的和谐畅达。辽代佚名深山会棋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元代佚名扁舟傲睨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沈周魏园雅集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文伯仁松泉逸士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清代佚名青岩雅阁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清代沈宗骞名山读书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宋代马远松寿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戴进溪堂诗意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唐寅茅屋蒲团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项圣谟林下清谈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清代王原祁山中早春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清代文点停舟话旧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清初潘澂溪山读书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清代董邦达霭山邨郭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清代戴熙虚堂乐志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01/17
  • 辽宁大连:提振消费信心 首届大连礼物精品海参节启幕
    近日,由大连市商务局、大连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购物节组委会联合主办,大连礼物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大连礼物精品海参节在青泥洼桥步行街启幕。近日,大连各大商场纷纷推出冬季购物促销活动。(摄影:王华)当下正值大连海参秋冬季采捕季节和海参销售旺季,本次活动的举办旨在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复工复产,提振消费信心,以海参节带动大连冬季旅游业振兴发展。
    01/17
  • 辽宁:“新字号”创出发展新天地
    图为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赶制订单产品。位于鞍山经济开发区的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稀土永磁应用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该公司研发的小型水冷永磁调速器、大型水冷永磁调速器、离合型永磁联轴器等新产品获国内外客户一致好评。
    01/17
  • 辽宁大连:长兴岛港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12月29日,随着最后一艘“进取”轮的驶离,大连长兴岛港公共港区全年实现吞吐量1434万吨,同比增长32%,再创历史新高。长兴岛港口。(摄影:邹丽丽)过去的一年,长兴岛港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以效率、效能、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提前谋划,统筹配置,最大限度降低操作系数,进一步优化作业流程,全面提升作业环节工作效率,再次刷新多项生产记录,其中,6月份单月创造船舶作业146艘次和吞吐量208万吨的喜人成绩。港口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近两年,区管委会通过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和相关措施,积极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方位支持港口公司发展。同时,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雷霆取缔港口周边非法小码头,解决了长期困扰长兴岛港经营发展难题,保证了区域唯一公共码头的地位,为吞吐量的逆势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01/17
  • 辽宁: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一条作业线实现自动化运行
    2021年12月21日,辽港集团“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进入首期试运行阶段,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一条作业线实现自动化运行,标志着辽港集团智慧港口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向“数字化辽港”迈出关键一步。“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进入首期试运行阶段。(摄影:赵光辉)据介绍,“大窑湾·智慧港口2.0”项目包含智能操作、智慧运营、智链生态及智感环境四大领域建设,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三区轨道吊全场地自动化建设、三区两台远控岸桥建设及引入3台无人集卡测试,搭建4G、5G无线通讯网络,采用北斗、融合定位系统的物联网端边搭建,基于AI的智能视频分析平台以及机房边缘计算站和网络等数字基建建设。项目计划投入资金超过3.5亿元,2022年底全部建设完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CTOS(招商局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码头操作系统)切换;1台远控岸桥、3台自动化轨道吊,以及在5G网络环境支持下的3台无人集卡一条自动化作业线首期试运行;建设完成智链生态、智慧运营、智感环境等部分场景。
    01/17
  • 辽宁:红色游正当“红” 新业态再出“新”
    被授予“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举办“助力冬奥”辽宁冬季旅游启动仪式……近日,丹东市天桥沟滑雪场大事、喜事不断。在拥有30余处滑雪场、150余处温泉场所的辽宁,人们尽可融入冰天雪地,畅享独具辽宁特色的“冰雪+温泉”休闲度假游。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不利态势,我省文旅行业一手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一手抓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疫情防控与市场复苏统筹推进,文旅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一年来,在我省部分地区经历散发疫情的情况下,旅游业快起稳进,实现恢复性增长。2021年,完成旅游总收入3288亿元,同比增长21%;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0亿元,同比增长16.7%,有效推动了旅游强省建设。提质增效求突破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为民”“旅游带动”是两大主题。一年来,我省旅游业以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更丰富的旅游产品、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做强产业链条,在让更多游客获得美好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我省在培育市场主体时,注重稳定重点企业经营,保住旅游产业主体框架,重点旅游企业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沈阳方特、本溪小市一庄、辽阳前杜等为代表的新型旅游综合体,打造文化IP,以策划各类主题活动为载体,以短视频创新营销模式,以夜间游览休闲拓展消费时空,大部分企业营收已经恢复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满足迅猛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我省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冰雪游、自驾体验游等旅游新业态做深做大。2021年,我省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总数达到3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村达到93个。营口市新晋成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沈阳市中街、红梅文创园和葫芦岛市葫芦古镇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建设东北亚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辽宁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去年以来,我省充分发挥3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培育创建12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扩大5A级旅游景区创建梯队。抓住节庆假日旅游集中期,全省重点培育经典线路、精品线路及152个春夏旅游好去处,涵盖快捷交通道路、主要旅游城市、重要景区景点。“红色旅游”蓬勃兴旺在辽宁,红色历史深深镌刻。众多发生在辽沈大地的重要历史事件,为辽宁留下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红色资源。2021年,聚焦“六地”红色资源,我省推出5条红色旅游线路——“不忘国耻·英勇抗战”“辽沈枪声·解放号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共和国长子·新时代工业”“兴边富民·辽吉风光”。这些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我省成为全国入选线路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这5条精品线路,体现了“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主题,涵盖了全省8个城市37个重点革命文物遗址和纪念场馆。以做强建优5条精品线路为契机,我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守正创新,用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故事打造辽宁文旅融合新亮点,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新时代辽宁振兴发展的力量,提振辽宁贡献的底气。在这一过程中,我省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机制,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2021年,我省系统梳理革命文物资源,公布了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名录65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10818件(套)。投入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13个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产品,遴选确定2021年度全省博物馆纪念馆重点展览项目41个,策划推出10条省级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30条精品线路。如今在我省,红色旅游线路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点打卡地。打造品牌引客来2021年12月30日,辽宁省红色旅游展示推介大会在沈阳召开,面向省内外介绍“传承红色经典、畅游美好辽宁”品牌、线路,全方位展示红色辽宁的深厚底蕴与精神气质。我省不仅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悠远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厚重的工业文化,更为辽宁增添了独特韵味。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过去一年来,我省持续提升辽宁文化旅游形象,大力培育地域特色突出、内涵价值丰富、感知识别度高、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辽字号”文化旅游产品,“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在辽宁等你”文化旅游形象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为综合打造“美好辽宁”品牌,我省进一步完善品牌推广体系。2021年,“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辽宁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出台,我省策划举办“首届红山文化论坛”和“首届长城文化发展论坛”,开启全新的传播推广模式。围绕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构建协同推广体系,加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联合推介。广泛开展主题活动,深入实施“春季赏花观鸟、夏季避暑纳凉、秋季赏枫体验、冬季冰雪温泉”四季宜游推广营销活动,辽宁四季旅游在全国文旅消费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特别是在补齐冬季旅游短板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嬉冰雪泡温泉到辽宁过大年”冬季旅游品牌享誉全国。“引客入辽”工程进一步助推了市场活力。我省各地将引客政策落细落实,对招徕外埠游客的旅行社给予奖励,引导旅行社转型经营国内旅游市场。截至去年11月,全省旅行社共接待省外游客567.3万人,同比增长75.7%。与此同时,全省开展100个文博单位和景区延长夜间营业时间等“三个一百”消费延伸活动,110家景区推出旅游惠民措施139项,各地政府发放文旅消费券3500余万元等举措,也大大激发了人们畅游辽宁的热情。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