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沈阳:舒心就业,我帮您
“你有什么技能?想找什么样的工作?”7月22日上午,沈阳市于洪区阳光100社区工作人员张玥正在给前来咨询就业岗位的社区居民进行登记。张玥不仅是社区干事,也是阳光100社区的“舒心就业580”的服务专员,专项负责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张玥是全区109个“舒心就业580”服务专员中的一员。2021年9月,沈阳市于洪区人社局在全区109个社区设立了服务专员,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主要是关注社区内的就业重点人群,建立台账,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失业原因、技能培训、就业愿望等,再与就业岗位进行匹配,定向推荐,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张玥介绍,自成为“舒心就业580”服务专员以来,她已经帮助131名零活就业人员、5就业困难人员、6名退伍军人实现就业,推荐12名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见习。记者徐铁英摄“‘舒心就业580’不仅谐音舒心就业我帮您,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于洪区人社局副局长李雪峰告诉记者,“580”就是围绕重点群体、技能提升、供需两侧、涵养人才、法治保障开展五项行动,抓实打造服务团队、搭建专项平台等八项措施,通过办事零门槛、沟通零障碍、服务零差错,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了让“舒心就业580”落实落地,于洪区人社局49名机关干部下沉到社区,和1741个网格管理员建群,及时了解基层群众和企业的就业用工诉求,变以往的“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同时,搭建起“舒心就业580”网上平台,筛选出1061企业发布了5704个就业岗位,举办线上招聘会、直播带岗等活动帮求职者就业,通过局长信箱与企业和群众互动,打造线上线下全维度的就业服务体系。
07/27 - 辽宁鞍山:小商户也能“卖全球” 海城市场采购贸易活力满满
近日,在鞍山海城市西柳海关监管场所,海关工作人员正在监管一批即将出口的长裤、衬衣、鞋袜等商品,与常规贸易方式不同的是,这批货来自西柳镇胖凡服装行、汉米尔顿裤行、金爆龙裤行等多个商家,通过组柜拼箱的方式出口至希腊。一直以来,以经销服装、布匹、针织品闻名全国的辽宁西柳服装城内,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众多,所销售商品质优价廉,在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有市场。但由于单小、货杂、品种多,且多数不具备开展贸易进出口的相关资质,商户只能做内贸。2020年9月,商务部等七部委批复辽宁西柳服装城为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并成为东北三省唯一试点。海城在试点市场集聚区内的商户等市场主体经备案后,可直接参与外贸业务。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为“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出口量身打造的贸易方式。其优势在于,全球采购方在试点市场内采购时,只要单票报关商品货值在15万美元及以下,就可享受增值税免征不退、便捷通关、结汇创新等一揽子服务。通过试点内配套引入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或代理公司,不具备国际贸易出口权的中小微企业也能低门槛参与出口。2021年3月4日,东北三省第一单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在西柳海关监管场所通关。如今,辽宁西柳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已经覆盖10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总量已达3.14亿美元。“跨洋买卖”不再只是大型企业的“专利”,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户”照样能“搭船出海”闯出了一片天,成为海城市外贸出口的新增长极。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益的不仅是海城本地生产企业,还有借风启航的外来贸易企业。海城市贸灿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亚东2017年就曾经到西柳服装城考察,但受限于外贸流程复杂,迟迟没有出手。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获批后,赵亚东第一时间在海城注册了公司,把质优价廉的西柳服装发往美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自市场贸易采购试点设立以来,辽宁西柳服装城累计备案供货商6057家,对外贸易经营者44家,出口报关近3000单。这让95%以上为小微商户的西柳服装城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仅2022年上半年,试点克服疫情影响,出口货值就达15906万美元。辽宁西柳服装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获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不仅让市场采购贸易作为外贸新形态,突破传统外贸困境,为服装城传统优势商品走向国际市场开辟出一条新路径,还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搭建起一个对外贸易的国际化经营平台,费用、风险与国内贸易区别不大,大大降低了市场经营户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辽宁西柳服装城从以内贸为主向内外贸融合发展转型升级。“虽然试点是在辽宁西柳服装城,但这一平台是面向全海城市的,符合规定的中小微企业都可在平台备案。所以借着市场采购新业态的东风,搭建以纺织服装、箱包、建材、小商品出口为中心,其他领域快速发展的出口格局,还有巨大的开拓空间。”海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年底,辽宁西柳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预计备案供货商将达到8000户,引进对外贸易经营者50家,出口货值达5亿美元。力争三到五年时间,让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30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80亿元人民币,让更多本土商品“借船出海”。
07/27 - 辽宁展团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7月25日,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启幕。我省代表团共组织46家企业参展,同时有35家省内企业到会采购。消博会是我国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消博会去年5月在海口市成功举办。本届消博会分为国际、国内两个展区,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较首届增加25%;参展品牌显著增加,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参展品牌2800余个,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消费精品销往全球创造商机,有利于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据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度重视消博会汇聚国际、国内优质消费品资源、展示消费精品的交易平台功能,在去年基础上加大了参与力度,精心策划展团活动,广泛发动企业参展,积极组织采购团队。本届消博会,在展览规模上,辽宁展区面积在去年400平方米的基础上,扩大至550平方米,划分为200平方米的辽宁综合馆和350平方米的沈阳中街馆;在展览内容上,辽宁展区新增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的沈阳中街步行街板块;在活动内容上,我省在消博会期间将举办全国示范步行街沈阳中街项目推介会和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推介会两项主题经贸活动,向国内外市场集中展示推介辽宁消费业态创新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发展成果。展览内容上,辽宁展区以“品质消费引领美好生活”为主题,重点展示全省各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消费品牌和创新消费名品、以沈阳中街步行街为载体的老字号产品,突出科技与时尚、传统与经典的跨界融合。46家参展企业选送的展品涵盖智能装备、服装、乐器、日用品、家居用品、工艺品、食品保健品七大品类。观众在现场可以体验可穿戴机器人带来的生活便利,还可以观赏到沈阳故宫文创类作品、抚顺煤精、鞍山岫玉等具有厚重历史传承的工艺品。同时,借消博会契机,我省将与海南在会展业、产销对接等方面加强合作,打造消费精品市场合作平台。
07/26 - 辽宁大连:数字赋能 提“智”增效
图为大连机车高度数字化的生产线。徐丹伟摄近年来,我省强化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改造,使生产经营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近日,记者在大连机车车架焊接生产线看到,高效智能的焊接取代了过去的人工焊接,三四个人就可以完成整个生产线的控制。
07/26 - 盘锦双台子区:科技底色助力工业经济发展
多年来,作为打造国内重要的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主战场之一,双台子区用“时间”和“实践”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北方水城的美好诗卷——始终狠抓工业不放松,牢固树立“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紧紧扭住工业项目这个“牛鼻子”,依托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加快推进“南扩西拓”建设进程,一大批高质量的“专精特新”工业项目落户双台子区,为持续优化多元发展的产业布局、释放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7/22 - 2022“夏凉畅游”辽宁省夏季旅游在大连启动
7月15日晚,2022“夏凉畅游”辽宁省夏季旅游启动暨大连金石滩快乐海岸项目启幕仪式在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精彩举行。黄金海岸从此有了一个动感而又朴实的名字——“快乐海岸”。500架无人机变幻组合出的文字和图案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摄影:张春雷)迷人的金石滩夏夜,明月皎皎,海风习习。7月15日的海岸线呈现出久违的人潮涌动,一连几天的网络预热让许多市民和游客饶有兴致地来到这里。晚8时,仪式开始,现场观众从LED播放的视频片里身临其境地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启动仪式上,由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和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天空数字传媒中国北方基地500架无人机的梦幻表演惊艳全场。这一场以《金石滩快乐海岸,GO!》为主题的空中数字艺术盛宴共分4章,对快乐海岸项目做了12分钟的精彩诠释。百米高空深蓝色天空幕布上铺展出一幅幅神奇浪漫的画卷,巨大的辽宁地图上,“天辽地宁畅游辽宁”8个大字闪烁呈现。紧接着,海鸥展翅、海浪翻卷,大黑山杜鹃吐艳、金石滩恐龙探海、沙滩摩托奔跑、露营帐篷轻展……快乐海岸的狂欢场景在星空中动感呈现。随后,“浪漫大连”“活力金普”“南有三亚湾北有金石滩”“大连金石滩中国第一滩”……500架无人机变幻组合出的字句在夜空中熠熠生辉。当晚,文艺演出、电音节、海滩点火仪式及盛大的烟火表演等营造出热烈的夏日氛围,将市民和游客的情绪燃爆。
07/22 - 辽宁大连:探索蓝色智慧 助力双碳战略
7月1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中国航海学会、大连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环渤海、齐鲁区域赛)暨第二届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赛,在大连举行。活动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大赛以“探索蓝色智慧助力双碳战略”为主题,共有56家单位的480支队伍、1685名选手报名参赛。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大赛开幕式和闭幕式以网络直播方式举办,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展开竞赛对决,展现手段更加多元,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覆盖范围更广。在智能航行和船模竞速类项目中,比拼速度,更比拼智慧,每件作品都是选手们在船型设计、型线优化、智能控制、模型制作等方面智慧的结晶。创新创意类、设计制作类、名船仿真类、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类项目在线上精彩博弈,选手们通过演示及答辩呈现作品的功能和创新,既充满想象又科学合理的作品不时得到评委专家们的赞叹。作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内的最高层次、最大规模与覆盖面的科技竞赛,本届大赛涌现出许多高质量作品:“SJTU-S4新型浅吃水单立柱浮式风机”开展了我国首个50m吃水Spar式浮式风机水池模型试验,测试了系统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海上同轴双转子风机及其智能控制”通过控制偏航器改变风机工作面的迎风角,调节风机所接受到的风能载荷,控制风轮转速在发电机高效率发电转速区,实现发电机持续高效运转。记者了解到,自从2020年第九届全国大赛落户大连以来,不断延续这船海之约,并同期举办海洋可再生能源装置设计赛,为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及产业发展提供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大连市的海洋综合优势,为大连海洋智能装备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次大赛同时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和大连市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目标,以系列赛事带动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为大连市建设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07/21 - 大连港再添国际新航线
7月18日,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的首条中国东北至东南亚直航航线正式投入运营。该航线投入6艘2500TEU集装箱船舶,首次直航印尼潘姜港和越南头顿港,这是RCEP生效以来,辽港集团大连港面向RCEP国家的第四条新增航线,进一步丰富了大连口岸航线网络。(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停泊在大连港码头的集装箱船正在装载货物。(摄影:赵光辉)
07/21 - 辽宁葫芦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授牌
7月15日,葫芦岛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授牌仪式在葫芦古镇景区举行。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中,我省葫芦岛市葫芦古镇景区等3地入选。葫芦古镇景区始建于2001年,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中国研学旅行最佳目的地。葫芦古镇景区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关东民俗文化和中国葫芦文化为主线,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传统文化教育、青少年德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四大功能接待区。从2015年起,葫芦古镇积极探索夜间旅游发展模式,逐年加大夜间经济投资,形成了“民国老关东、海上葫芦城”的独有夜晚风情,激发了城市文旅活力,为城市文旅产业赋能。
07/20 - 辽宁沈阳:火车开进华晨宝马厂区
专线列车驶入华晨宝马厂区。日前,编组29辆的79207次列车满载着261辆商品车驶向目的地大连金港站,标志着华晨宝马(大东厂区)铁路专用线正式投入使用,该厂区生产的商品车不出厂区即可“乘坐”火车前往全国各地。该条铁路专用线自沈阳东站东侧咽喉接轨,引入华晨宝马(大东厂区),全长3.165公里,设特大桥1座,2022年3月12日竣工。专用线投入使用后,经华晨宝马(大东厂区)生产的商品车装车时间压缩至1小时之内,日均发送商品车由145辆增长至261辆。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