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沈阳市:端午佳节赛龙舟
端午假期辽宁省首届龙舟公开赛暨沈阳都市圈第四届龙舟邀请赛在沈阳浑河3号码头拉开战幕。本组照片由记者查金辉摄
06/04 - 辽宁省鞍山市:端午节假期千山景区游人如织
端午节假期鞍山市千山景区游人如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于此,沉浸式感受千山的热情与魅力。除了欣赏秀丽自然风光,景区精心策划的系列文化活动更是亮点纷呈。舞龙、古筝演奏轮番上演浓郁了端午气氛;萌趣可爱的玩偶穿梭巡游,大小游客纷纷驻足互动;科技感十足的机器狗表演吸睛无数。此外,幸运砸金蛋活动也为游客带来惊喜与期待。多元活动的融合,为游客呈上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端午文旅盛宴。摄影:辽宁日报特约记者马新艳记者:尹浩
06/04 - 时隔5年,东北唯一国际邮轮始发港再启新航季 “爱达·地中海”号大连首航
“爱达·地中海”号邮轮再启新航季。辽宁日报特约记者桂子云摄游客排队登船。辽宁日报特约记者桂子云摄“国际邮轮在家门口重新启航,我们是第一批旅客,真有点儿小兴奋呢!”5月27日下午,大连市民金浩洋一家三口顺利通关,登上“爱达·地中海”号邮轮,船上浓郁的地中海风情布局和周到的服务,让他们对5天4夜的海上国际旅程充满期待。当日21时,“爱达·地中海”号满载2600余名旅客驶离辽港集团大连港国际邮轮中心10-11#泊位,前往日本福冈和韩国济州等热门邮轮目的地。本次首航标志着东北唯一国际邮轮始发港在时隔5年后再启新航季。“大连天然的深水港优势、完善的港口设施、成熟的基建,为大型邮轮靠泊与运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大连邮轮旅客规模较大,服务功能较为完备,城市邮轮相关产业集聚度较高。”爱达邮轮业务发展总监国佳解释以大连作为始发港布局北方市场的原因。记者了解到,为做好国际邮轮复航准备,辽港集团新建1个15万吨邮轮泊位,大型邮轮泊位达到2个;邮轮中心候船厅全面升级改造,可同时容纳旅客人数超1400人。大连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优化游客出入境流程,提供便捷的通关体验,整体通关时间压缩50%以上。“爱达·地中海”号每个航次为5天4晚。邮轮全长292米,总吨位8.6万吨,拥有1057间豪华客房和套房,价位为3000元至1万元。首航船票自开售以来,市场反应积极且客源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除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市场外,还吸引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中西部等地区的游客前来体验。邮轮公司因此将原定全年3个航次追加至5个航次。“邮轮旅行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把行李放到船上,就可以轻松游玩了。下了船,还有专门的大巴拉着到各个景点,可省心了。”市民厐苹华说。这次,他们一起来了两家4个人,打算在船上一块儿唠唠嗑、拍拍照。高铁作为交通工具的旅行都去过了,邮轮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据介绍,今年大连港始发和到访的国际邮轮将有15个航次,旅客吞吐量突破2万人次,邮轮将成为“引客入辽”“引客入连”的新引擎。记者:吕丽王荣琦
06/02 - 端午节假期辽宁省文旅市场火爆开局
端午节假期,鞍山市千山景区精心策划系列文化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秀丽自然风光的同时享受别具一格的端午文旅盛宴。辽宁日报特约记者马新艳摄端午节假期首日,全省各地纷纷推出非遗展演、体育赛事、民俗风情等节庆活动,全省重点景区、文博场馆、特色街区人气高涨,假日文旅市场迎来火爆开局。据综合统计,截至5月31日15时,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9.7%,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7.73%。“粽”情山海、多彩民俗,全省各地浓浓的烟火气尽显辽宁的地域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2025盖州端午建安国风雅集上,汉服游街仪式、非遗秀、投壶、猜灯谜、点雄黄、做艾草花环等活动,让广大群众沉浸式体验端午文化。辽河绿水湾第十届渔俗文化节活动中,辽河摆渡习俗展演、大辽河捕捞渔俗展演等盘锦非遗项目惊艳亮相。5月31日,大连市第四届端午龙舟挑战赛暨2025大连端午龙舟嘉年华活动在马栏河畔举行,参赛队员共乘龙舟,齐心协力飞桨逐浪。辽宁日报特约记者刘德斌摄随着气温飙升,滨海风情备受游人青睐。大连星海广场、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十里黄金海岸游人如织,海上观光、沙滩休闲、海鲜美食体验热度爆表。丹东大鹿岛等海岛旅游目的地精心推出“渔家端午”特色活动,让游客深度感受海岛风情与节日氛围。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展览去旅行。辽宁省首届龙舟公开赛暨沈阳都市圈第四届龙舟邀请赛、沈阳市第十五届龙舟大赛,吸引广大选手、观众、游客相聚沈阳浑河。比赛期间,浑河两岸举行龙舟市集,游客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还能购买到各地特色农副产品、文创产品。省博物馆敦煌文化特展虽已开展近半个月时间,依然吸引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欣赏这一东北地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文化展。端午节遇上儿童节,孩子们在假期第一天便享受到双倍的快乐。省科技馆“九宫格奇遇”格格藏惊喜,50余场科普活动场场有新意,十余部“科普+院线”影片连映,童趣解锁科学密码。本溪大石湖风景区开展“‘粽’情山水间童趣大石湖”活动,锦州东方华地城举办端午童趣嘉年华,阜新黄家沟推出休闲营地端午儿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热情参与。端午节假期,为确保游客安心畅游,全省各级文旅、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在热门景区及交通枢纽增派力量疏导客流、维护秩序,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客流预警和安全提醒,引导游客错峰出行、文明旅游,重点加大水上项目、大型游乐设施、食品安全及消防安全的监管力度。记者:王笑梅
06/02 - 从河西到辽西:遥相辉映的文化交融之路
日前,为期3个月的“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样一个与敦煌有关的主题展,让观众的目光不但聚焦到敦煌所在的河西走廊上,也让辽宁大地上的辽西走廊同样受到关注。敦煌文化特展让观众的目光不但聚焦到敦煌所在的河西走廊上,也让辽宁大地上的辽西走廊同样受到关注。“作为中国两大知名廊道,辽西走廊与河西走廊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相距遥远,但二者在文化底层逻辑上是相通的,即二者都是文化交融的通道。”专注辽西走廊研究的东北亚走廊研究院院长崔向东说。“古辽西”与敦煌:共奏文化交融乐曲“山海有情·大漠鸣沙”敦煌文化特展上的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出土于莫高窟第61窟,为元代著名碑刻。碑石已残,但正面文字基本完好,上额自右往左横刻“莫高窟”三字,碑心刻四臂观音坐像,坐像上方及左右两侧各刻“六字真言”二行,计有梵文、藏文、汉文、西夏文、八思巴文、回鹘文等六种文字。此碑另刻有功德主、立碑人等82人的题名,均使用汉字,其中有蒙古、汉、党项、回鹘等族人,反映了元代敦煌地区多民族文化间的交往,是河西走廊地区文化交融的见证。专注河西走廊研究的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李永平表示,河西走廊因地处黄河以西、狭长如走廊而得名。它呈东西走向,东起甘肃武威市乌鞘岭,西至敦煌市玉门关,在古代时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天然通道,也是欧亚大陆内陆地区通往太平洋沿岸的天然通道。“与河西走廊一样,辽西走廊也是文化通道。”崔向东说。辽西走廊呈南北走向,涉及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两省一区,包括大凌河廊道和傍海道。崔向东表示,诞生辽西走廊的“古辽西”自古就是多元经济、文化和民族交融之地。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渔猎文明、海洋文明在这片丰沃的土地上交相辉映,相互取代中又彼此融合,使这一区域具备了民族融合的先天基因。不同历史时期,辽西走廊的文化交融体现为两种倾向:一是学习、实施汉文化,比如在秦汉时期,乌桓、鲜卑人学习汉人的制度和文字,日渐与汉人融合。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慕容鲜卑等游牧民族“渐慕诸夏之风”“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要影响。再有一个就是学习游牧民族风俗。唐代营州(今朝阳)是农耕、游牧、渔猎乃至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枢纽之地。明清时期,居住在辽西走廊的汉族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蒙古族文化影响。崔向东说,以上这些体现了辽西走廊地带的多民族文化相互吸收、借鉴、融合,这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都在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国的发展。虎山与嘉峪关:见证文明互鉴回响河西走廊自古以来是欧亚旧大陆多种文明的碰撞交汇地,又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之地。“在辽宁省博物馆这次举办的敦煌文化特展上,很多文物都能证明这一点。”李永平说。崔向东认为,辽西走廊与河西走廊,二者除了在底层文化上都是文化交融与交流的通道外,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河西”与“辽西”两条走廊之间,最明显且直接的联系是在明朝时期。明长城东起我省丹东的虎山长城,西至甘肃嘉峪关,这条横亘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万里长龙,不仅在东西走向上串联起了众多重要关口和边塞,而且链接起了河西走廊与辽西走廊。不仅如此,在明代长城建成之前,北方地区还有一条延绵千载的草原丝绸之路,这条融合了商贸、文化的交通要路,既沟通起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让河西走廊与辽西走廊之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东晋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墓里出土的那件‘鸭形玻璃器’,就是从遥远的罗马帝国沿着草原丝绸之路传至我省朝阳北票地区的。而这条草原丝绸之路也与河西走廊有所联系。”崔向东说。记者:朱忠鹤
06/02 - 每一次突破都是决胜的基石——辽阳市文圣区多点发力冲刺“双过半”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项目现场塔吊林立、经营主体蓬勃向上……一幅幅火热的生产图景,正汇聚为辽阳市文圣区冲刺“双过半”的澎湃动能。春末夏初,生机勃发。辽阳市文圣区在夺取首季开门红的基础上,紧盯全面振兴新突破决战决胜的时间表、路线图,在产业转型中提速,在项目建设中增效,多点发力齐奋战,全力冲刺“双过半”。升级后的太子岛十里画廊景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图片由辽阳市文圣区委宣传部提供文旅融合添动力初夏的太子岛碧波荡漾、飞瀑如练,万亩绿茵与晴空相映成趣,以“绿色生态+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旅游方式正成为新趋势。十里画廊景区推出了互动性十足的民俗竹竿舞、还原江南水乡意境的飞瀑画舫以及古风红墙、徽派建筑群等网红打卡区,构建起一步一景的沉浸式游览空间。端午假期临近,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太子岛景区迎来旅游预热高峰。文圣区多部门联动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全面升级景区服务设施。各旅游企业创新推出系列特色文旅项目,致力为游客打造安全有序、特色鲜明的假日体验,构建消费新场景。参观青岛啤酒时光长廊,聆听讲解员的专业讲解,在啤酒文化的时光记忆里开启全新的味蕾体验……进入夏季,朋友小聚、家庭联欢,辽阳青岛啤酒体验工坊成为全新的打卡地。作为文圣区的重要文旅项目,青岛啤酒体验工坊投入运营以来,吸引了许多辽阳及周边市民前来体验,成为人们喜爱的消费新场景。借力万达广场门前电音节和十里画廊的国潮演绎,文圣区文旅市场持续升温,“五一”期间,旅游人数达18.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3.75万元。今年以来,文圣区依托东京城城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加速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近期,太子河沿岸生态文旅廊道项目迎来新进展,通过升级滨水景观、增设休闲驿站,打造集观光、露营、研学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带,预计夏季旅游旺季可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进入二季度,随着冮官窑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的顺利举行,文圣区与沈阳大学成功携手,开启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篇章。目前,文圣区正全力筹备2025年全国皮划艇静水冠军赛(第二站),辽宁省水上中心皮划艇夏训基地服务设施全面开工建设。同时,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策划系列活动,推出“非遗市集”“古城夜游”等特色业态,推动文旅消费从“流量”向“留量”转化。稚娃稻甜创始人庞渤洋在直播宣传文创作品。(摄影:严佩鑫)项目建设加速跑5月28日午后,机声隆隆作响,备受关注的河东新城(河西片区)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工人们各司其职,塔吊高耸有序运转,建筑材料有序堆放,施工进度稳步推进,8栋楼宇主体全部封顶。项目完工后,这里将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温暖居所。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27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226.74平方米,小区配套完善,涵盖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商业网点及充足停车位,全力打造便捷舒适的居住环境。随着保障性住房工程推进,有望带动周边经济联动发展,助力城市繁荣。中盘稳,则全局稳。总投资8.6亿元的辽阳农产品加工产业暨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在文圣区庆阳街道北新城路51号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设1栋物流枢纽中心及6栋冷链储备库。目前,该项目施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年底前可竣工投产。项目的投产运营能有效打通农产品全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运营。进入5月,引领辽阳高端居住形态发展方向的臻悦·天樾书院项目总体施工结束,外网配套工程、景观绿化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已经具备交付使用标准。项目负责人丁博介绍,这个高端改善型社区设计之初,充分吸收政府提出的“好房子”全新理念,于2024年初开工建设,目前完成投资2.7亿元,销售情况良好,去化率达到50%以上。今年以来,文圣区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3个,亿元以上项目42个,其中,新建亿元以上项目12个。通过构建“区+镇(街)”协同联动、“项目专班”高效推进的招商体制机制,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11次,洽谈项目40个,引进外贸企业1家,新签约项目9个。目前,年产4000万立方米生物质天然气、甲醇内燃发动机、固态电池深化应用等新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网易(辽阳)联合创新中心二期、浪杰数据标注等数字经济领域项目进展顺利;辽阳中心项目一期已启动开工筹备工作,锦州银行闲置楼宇盘活项目已完成深度对接,欢乐海水上乐园恢复运营已具备条件。经营主体活力增“快看,这色彩艳丽的饰品寓意福余百财,事事如意,所有用品都是我们稚娃稻甜原创的。”5月28日,辽阳稚娃稻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庞渤洋正在直播。作为新入驻网易(辽阳)联合创新中心企业,厂房面积400平方米,已带动兼职、灵活就业人员百余人就业。通过深化“数字+产业”发展,建设打造“数字+电商”产业集群,培育文商旅融合产业生态;积极链接网易生态资源,促进网易生态企业在辽阳落地,参与城市发展进程……经过一年的发展,作为辽阳市融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网易(辽阳)联合创新中心项目现注册企业140余家,入驻创新创业企业(团队)30家,入驻率为100%。作为城市商务地标,辽阳财富中心正以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成为文圣区经济发展新引擎。截至目前,项目已成功吸引83家优质企业入驻,涵盖金融、科技等多元领域。今年以来,文圣区大力推动河东闲置门市招商力度,全面落实各级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文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技师学院、财富中心、中南广场网易园区等入驻企业集中场地审批过程中实现“一张纸”落地,即入驻企业只需提供与孵化基地公司签订的场地租赁协议即可,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文圣区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容缺受理制度、好差评制度等工作制度,努力提升审批平台的流畅度和办事群众的便捷度,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使“0.5工作日办结”“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办理、零跑动”成为常态。一季度,文圣区经营主体总量发展稳中向好,累计实有经营主体13080户,同比增长4.24%;累计实有企业3007户,同比增长8.13%。当下的文圣区,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热潮。随着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文圣区正以实干笃行之姿向“双过半”目标全力冲刺,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振兴的新篇章。记者:严佩鑫
06/02 - 【最辽宁·景】黄丫口观云海
5月24日,一场夏雨过后,很多游客不约而同登上黄丫口山顶的观景平台,看日出,赏云海,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营口黄丫口是我省最美的云海打卡地之一,每逢雨后初晴,翻腾的云海与连绵的群山就会共同绘制出一幅壮美画卷。记者:李国颖
05/30 - 【最辽宁·景】稻田之镜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记者看到,国道G101线两侧的水田大部分已完成插秧工作,十几天前插下的水稻秧苗长势喜人。从400米高空俯瞰附近的几个村庄,万亩水田平波如镜,田园屋舍静卧其间,在夕阳的映衬下美如画卷。据了解,我省水田插秧工作自“五一”后陆续展开,目前已接近尾声,预计在本月底前结束。记者:杨靖岫
05/30 - 【最辽宁·景】辽宁大连:徒步爱好者感受“滨海度假天堂”的独特魅力
第23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金普新区分会场,吸引6万徒步爱好者行走在碧海蓝天间,感受“滨海度假天堂”的独特魅力。记者:朴峰
05/29 - “梨花初绽”2025年辽宁省青少年戏曲晚会暨戏曲动漫进校园成果展演成功举办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由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承办的“梨花初绽”2025年辽宁省青少年戏曲晚会暨戏曲动漫进校园成果展演,于5月27日在“文馨苑”剧场成功上演。“梨花初绽”辽宁省青少年戏曲晚会暨戏曲动漫进校园成果展演已连续举办七届,已成为辽宁省戏曲文化领域的标志性品牌活动。这一平台不仅是戏曲动漫进校园项目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推动戏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多年来,该活动持续为青少年搭建展示戏曲艺术魅力与创新成果的舞台,成为辽宁省深化戏曲文化传承、赋能青少年艺术教育的重要引擎,为培养新时代戏曲艺术人才、推动戏曲文化繁荣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晚会上,省内校园戏曲社团以及众多荣获“小梅花”奖的优秀青少年戏曲演员(“小戏骨”)将共同登台,带来精彩纷呈的戏曲表演。京剧经典剧目《八大锤》《秦琼观阵》《林冲夜奔》《巡营》等选段将依次亮相。这些经典剧目历经岁月沉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小演员们将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重新演绎这些经典,为观众呈现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此外,小演员们还将带来全新演绎的评剧《对花枪》和越剧《十八相送》等节目。评剧《对花枪》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和富有特色的唱腔,展现出评剧艺术的民间风情;越剧《十八相送》则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舞台呈现,彰显越剧“才子佳人”的浪漫特色。本次展演节目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京剧、评剧、越剧、昆曲等多个剧种,充分展现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青少年演员们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表演,为广大观众和戏迷朋友们带来一场充满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沉浸式”戏曲文化体验,让观众在感受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也能看到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以创新精神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模式,连续8年在全省范围共举办300余场活动,惠及师生万余名,足迹覆盖城乡。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利用青少年喜爱的动画片作为依托,用传统经典戏曲演绎内容,将戏曲基础知识融入中小学课堂,让学生们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及其分类、脸谱、锣鼓点、服饰,体验戏曲动作中的“虚拟性”。增强戏曲艺术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