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天沐光影里的赛艇“逐梦曲”
      2025年,全运会将首次在粤港澳三地举办。随着粤港澳三地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和通关便利化的“软联通”不断提速,到内地来参与体育运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港澳居民的生活方式。以运动联结友谊,以交流促进融通,大湾区的体育故事正在徐徐展开……  一阵雨后,横琴天沐河上泛起层层涟漪,青少年们挥动船桨,赛艇快速前行。不远处,教练们乘着小船穿梭在河面,大声喊着“腰背发力”“节奏再齐些”,声音回荡在天沐河上空。  陪伴着学员们训练的是来自香港的赛艇教练汤少文,她的助理教练朱铭琨则来自澳门。天沐河畔,他们和创业伙伴一起打造的天沐赛艇会正蓬勃发展。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机遇,这支集合了三地成员的团队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推广,成功将赛艇运动从“小众项目”发展为大湾区水上运动新名片。  朱铭琨在大学时因为兴趣结识赛艇,一步步进入澳门代表队,代表澳门参加各大赛事。当时澳门大学训练场地有限,经由朋友推荐,他将目光投向了与澳大一墙之隔的横琴天沐河。这里直道距离超过6公里,十分适合赛艇运动,将训练放在天沐河之后,他也萌生了在天沐河推广赛艇运动的想法。2018年,朱铭琨与来自内地的伙伴陈志鹏共同创立了天沐赛艇会。  汤少文曾是香港赛艇队的一员,在亚洲赛艇锦标赛等重要赛事中曾屡获佳绩,2020年,她在朱铭琨的邀约下来到横琴观摩赛事,遂被这块土地吸引。彼时的横琴,正致力于打造多元的体育文化生态,赛艇运动虽尚在起步阶段,却蕴含着无限潜力。汤少文也决定在这里扎根,开启赛艇事业的新征程。  如今,天沐河上,赛艇穿梭如飞。光影流转中,汤少文和朱铭琨用汗水与坚持谱写着赛艇逐梦曲。由天沐赛艇会举办的横琴名校赛艇邀请赛迄今已举办四届,不仅吸引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队伍参赛,更有耶鲁、剑桥等世界名校跨海赴约,横琴的赛艇事业也声名远扬。  他们培育出横琴青少年赛艇队,也为澳门科技大学以及横琴当地学校进行运动员培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他们爱上赛艇,这首逐梦曲也将继续在天沐河畔奏响。  图为6月21日,汤少文(前)和朱铭琨在天沐河上划赛艇(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图为6月21日,汤少文和朱铭琨在天沐河上划赛艇(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图为6月21日,朱铭琨(前)在训练间隙对学员进行指导(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图为6月21日拍摄的天沐赛艇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图为6月21日,学员们在天沐河上进行赛艇训练时经过地标天沐琴台。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图为6月21日,汤少文在训练中对学员进行指导。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图为6月21日,汤少文(前)在雨中指导学员训练。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07/01
  • 广西南宁:夏日路树果飘香
      这是6月29日在南宁市古城路拍摄的结果的莲雾树。  眼下,广西南宁市种植在城市道路两边的不少果树陆续结果。据介绍,南宁市中心城区部分道路旁种植了多种果树,每逢挂果时节,路树枝头累累硕果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  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6月29日,在南宁市金浦路,市民从木菠萝树下经过。  6月29日,在广西南宁市古城路,市民在拍摄一棵结果的莲雾树。  这是6月29日在南宁市古城路拍摄的结果的莲雾树。  这是6月29日在南宁市金浦路拍摄的结果的木菠萝树。
    07/01
  • 云南虎跳峡:夏日旅游热度攀升
      6月26日,游客在虎跳峡景区游玩。  虎跳峡是我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地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市交界处。连日来,虎跳峡险峻的地貌和壮美的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新华社记者浦超摄  6月26日,游客在虎跳峡景区拍照留念。  6月26日,游客在虎跳峡景区游玩。  空中俯瞰虎跳峡(无人机照片,6月26日摄)。  空中俯瞰虎跳峡(无人机照片,6月26日摄)。
    06/30
  • 祁连草原上的转场牧歌
      6月25日清晨,万卓赶着羊群转场。  盛夏时节,祁连草原绿茵如毯。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牧民们正赶着牛羊,陆续从冬牧场出发,踏上数百里的迁徙之路。跋山涉水,几经休整,他们最终抵达海拔3700多米的夏季牧场“安营扎寨”,开启为期40余天的夏牧场生活。  祁连县默勒镇才什土村的61岁牧民万卓,便是这转场队伍中的一员。今年夏天,他与外甥先巴尖措历时两天完成了转场。第一天清晨五点,两人便骑马赶着60多头牛和300多只羊启程,翻山越岭行进40多公里后短暂歇息;次日清晨再次出发,走完剩余路途,抵达目的地,开始夏牧场生活。  历经半个世纪的牧业生涯,年逾花甲的万卓依然乐在其中。每年夏天重返草原,他总感到分外自在。回望这50年的转场路,他见证了祁连山腹地牧场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牧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如今,机械化转场方式日渐普及,牧场深处的交通、通信都很便捷,祁连草原上,过去依靠畜力举家搬迁的场景已难觅踪影。  未来40余天内,与万卓一样的数千户牧民将在草原深处放牧,待八月中旬天气转凉,他们将再次踏上转场路,带着羊群回到冬牧场上的家。对绵延的祁连山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季节性的迁移,更是草原休养生息、生态恢复的关键时期。  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6月25日下午,万卓(左)与先巴尖措在临时休息点上拴牦牛,防止牦牛在夜间混入其他牧民家转场的牛群中。  6月25日清晨,万卓在转场路上。  6月25日清晨,万卓与先巴尖措赶着牛羊在转场路上(无人机照片)。  6月25日下午,先巴尖措(右)与扎西尖木措在临时休息点上搭帐篷。
    06/30
  • 黑龙江哈尔滨:一座露天“万国建筑博物馆”
      哈尔滨市中央大街(2025年6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  哈尔滨人常说“先有铁路后有城”。1898年,中东铁路的铁轨铺展至松花江畔,欧洲等地侨民迁入,欧亚文明在此交汇。从一个小渔村发展至今,不过百余年光阴。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汇聚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东方小巴黎”“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从“冰雪出圈”到“四季长红”,哈尔滨正不断挖掘历史底蕴,塑造城市发展新高度。浸润着欧陆的优雅,裹挟着东北的豪迈,如同松花江的水,这座百年名城容纳百川,奔涌向前。  新华社发(张树摄)  位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上的马迭尔宾馆(2025年6月11日摄)。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红军街上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官邸旧址(2025年6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  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的梅耶洛维奇宫旧址(2025年6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这是一座建于1921年文艺复兴风格的老建筑。  位于中央大街上的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旧址(2025年6月11日摄片)。  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夜景(2025年1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人们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梦幻冰雪馆内游玩(2025年2月27日摄)。  位于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大剧院(2022年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06/27
  • 山东平度:小小假睫毛“翘”动百亿产值
      这是6月24日在山东省平度市拍摄的美妆在线经济产业园。  山东青岛平度市美妆睫毛产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拥有美妆睫毛经营主体5000余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的支柱性产业。从这里每年约有1.2亿副美妆睫毛销往海外,年生产产值约100亿元。  近年来,平度推出财税优惠、电商培育、人才引进等政策,加快“两园两基地”发展,突出产业集聚优势,扶持产业做大做强。平度正在将一根根小小假睫毛,编织成联通世界、富民强市的“金纽带”。  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6月25日,在平度市大泽山生产基地的青岛玛格菲假睫毛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在给压毛后的假睫毛合毛。  6月25日,在平度市大泽山生产基地的青岛玛格菲假睫毛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工人在包装假睫毛。  6月25日,在平度市大泽山假睫毛生产基地,青岛玛格菲假睫毛有限公司工人在给假睫毛点胶。  6月25日,平度市诺帆时代假睫毛工艺品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利用全自动睫毛点胶机为假睫毛点胶。
    06/27
  • 海南白沙:兰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6月25日,工人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合水村兰花种植基地整理兰花。  近年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立足本土优势,采用“政府统筹+企业主建+农户参与”联动机制,目前已建成12个规模化兰花种植基地,总面积达500亩。  据悉,兰花产业已经成为打安镇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建设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务工9.4万余人次。  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  这是6月25日拍摄的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合水村兰花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  6月25日,工人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福妥热带兰花产业基地为兰花除草。  6月25日,工人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福妥热带兰花产业基地为兰花除草。  6月25日,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合水村兰花种植基地,工人将兰花打包装箱。
    06/26
  • 海南三亚:千帆竞渡迎暑期
      6月24日,众多游艇在海南三亚湾海面上驰骋(无人机照片)。  随着2025年暑期旅游旺季临近,海南省三亚市文旅部门精心打造“清凉三亚·浪漫天涯”主题旅游季。三亚附近海域聚集了各式游艇,场面蔚为壮观,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游艇出海游玩,乐享美丽三亚的欢动与清凉。  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6月24日,众多游艇在海南三亚湾海面上驰骋(无人机照片)。  6月24日,游客在海南省三亚市大东海海域乘坐游艇体验海上项目。
    06/26
  • 杭州:西湖荷花盛开
      6月24日,人们在曲院风荷景区赏荷。  近日,浙江杭州西湖荷花进入花期。西湖水域共有24块荷区,总面积约150亩,花期将持续至9月初。  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6月24日,人们在钱王祠景区参观西湖莲荷展。  6月24日,人们在曲院风荷景区乘船赏荷。  6月24日,人们在曲院风荷景区赏荷。  6月24日,人们在曲院风荷景区赏荷。  6月24日,人们在钱王祠景区参观西湖莲荷展。
    06/25
  • 北京平谷:红杏成熟上市
      6月2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果农采摘红杏。  近日,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种植的近万亩红杏陆续成熟,果农采摘、分拣红杏,一派繁忙景象。  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6月2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果农搬运红杏。  6月2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果农通过单轨运输车将摘好的红杏运送下山。  6月2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果农将分拣好的红杏装箱。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