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网络媒体走进长春新区
5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吉林省委网信办承办的“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吉林省云座谈活动在长春新区拉开帷幕。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新闻网等中央新闻网站记者通过线上系统视频连线开展云座谈活动。 一年来,长春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项目立区、产业兴区、科技强区、改革活区、服务优区的“五区”发展战略,自觉在落实国家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中找准坐标和方位,在推动省市振兴发展中“当尖兵、作表率”,坚决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重大历史使命。 中央网信办“铿锵奋进的脚步续写春天的故事”网络主题宣传于3月30日启动,共分为九大主题124个项目,此次活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网络直播、网络互动、网络问答等多种方式,围绕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在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五大方面的新举措、新风貌,推出了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温度的精品佳作。 今天,长春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衍广、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唐继东、长春新区发改工信局局长刘锐、长春新区商务外事局副局长石亦轩等4位嘉宾共同畅谈发展中的长春新区。据悉,此次云座谈活动精彩内容将通过VR展厅、图文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于6月中旬在中央新闻网站集中上线。
05/21 - 寻访“生命之花”——科学家带你领略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活动在昆启动
科学家带你领略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活动在昆启动供图 云南网讯(记者张莹琳姚程程)5月18日,寻访“生命之花”—科学家带你领略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活动启动仪式在昆明世博园举行。此次活动由COP15新闻宣传部指导,华侨城云南世博旅游集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主办。 “生命之花”是99世博会的会徽,它形象地表达了世博会的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后来,“生命之花”成为昆明世博园、华侨城云南世博旅游集团的徽标,并随着世博集团的发展把“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种子播撒在红土地。此次寻访活动将借助COP15在昆明举办的契机,联合中外科学家在5月至10月探访世博旗下景区,通过他们的眼睛发现云南生物多样性之美,全面展示“生命之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活动将陆续推出系列科学调查寻访、系列主题沙龙、系列自然绘画展览、系列主题宣传4大亮点活动,让生命之花常开、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旅常在。 启动仪式上,世博集团相关人员、山地未来科学家团队,来自多囯的驻华记者围绕“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题,分享了他们印象最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世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初心,保持正确的方向,呵护好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保护好昆明世博园这个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大展厅,提升好以园艺为主题、主客共享的这座大园林。
05/20 - 云南永胜:小蘑菇带来大商机
五月中旬,微风中已带有些许暑意。走入丽江市永胜县光华乡楼海村,路边的一个黑色大棚十分引人注目。“气温高,菌子的长势也就好,我刚种下8天的赤松茸已经长出了菌丝。”中午时分,村民胡春华看着大棚里菌子的生长情况不禁咧嘴笑了。小蘑菇带来大商机。 “我们村里现在主要种植羊肚菌,去年我家种了6亩,收入将近6万元。”胡春华是村里最早种植食用菌的农户,早在2016年,他就率先试种了羊肚菌,“今年了解到赤松茸种植更加简单,市场需求量也大,我就试种了一亩赤松茸,照目前的长势,再过37天,就可以开始采收菌子了,采摘期有整整4个月呢。”食用菌种植成本低,种植时间灵活,除了胡春华家,光华乡的种植户不在少数。“光华乡在2019年就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食用菌,现在种植面积大约达到了50亩,每亩产能在两万元左右。”光华乡驻村工作队队长丁静介绍,种植食用菌技术相对简单,劳作也比较轻松,同时收益还可观,可以说是提升了很多农户的生活水平。 不同于光华乡的散户种植,不远处的永胜县城里,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基地大棚正在规模化产出食用菌。“我们公司现在人工种植了羊肚菌、平菇、金耳等20多个品种的食用菌,工人现在采摘的是上海的客人预定的金耳。”大棚里,公司副总经理秦飞边走边介绍,“我们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出口,2020年,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仍出口创汇了2580万美金,现在我们正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大棚里,一朵朵食用菌长势喜人,正在忙碌的工人中不乏本地人和老年人。“我们一天工钱80,还管3顿饭,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有这种待遇。”今年62岁子林秀老人十分满意自己的这份工作。除了提供岗位,2017年以来,该公司还以产业扶贫等方式带动了当地4073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小蘑菇带来大商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工种植食用菌,永胜县还是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主产区之一,可食用野生菌的年产量达到了1万吨,品种多达680种。“永胜县气候立体、生态环境优良、林业资源丰富,本身就十分适合野生菌类生长。”秦飞称,“目前,我们公司也建立了林下仿野生种植食用菌基地,预计今年年底种植面积达到一万亩。”永胜县海拔相对高差为2897.3米,立体地形突出,林地面积达到577万亩,十分适合在不同海拔的林地发展适宜栽培的食用菌品种。据悉,发展林下栽培食用菌不仅节省农耕地,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带动全县各乡镇充分利用林地发展食用菌产业。 依托突出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永胜县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天然优势。下一步,永胜县将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围绕提升野生食用菌品质、扩大栽培食用菌规模、加快食用菌精深加工三大任务,努力创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云南网记者何嵘摄影报道
05/20 - 东兴市东兴镇牛轭岭村: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连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东兴镇牛轭岭村扎实推进“三清三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记者在现场看到,牛轭岭村正热火朝天地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整治行动。在村委的动员下,村民主动参与清理房前屋后堆放的杂草和垃圾,清理村巷道内乱堆乱放的建筑材料、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和修建栅栏等,同时在围墙上也涂上了各式各样的墙画,集中体现了对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三清三拆”整治工作开展中,牛轭岭村上下形成合力,采取扎实有效措施,逐步实现了村庄干净整洁,环境生态宜居农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整治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村民树立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村民讲文明、爱卫生、护环境的主动性,让环境整治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为。牛轭岭村村民李女士说:“现在经过“三清三拆”整治工作,我们村道两旁和我家前后都变得很干净,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让我们村子里变得越来越好看,住得也越来越舒服,我们村民都是很热心支持工作。”据了解,自“三清三拆”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牛轭岭村共改造房屋15间,处理垃圾约300吨。下一步,牛轭岭村将继续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广大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巩固脱贫攻坚的良好成效。牛轭岭村监委主任苏维国说:“三清三拆工作就是我们为了提升全村的人居环境,经过整治,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们村委将带领群众,争取把村民生活居住环境提升到更高的档次。”记者:禤汉蒙
05/20 - 长春公园五彩缤纷的郁金香竞相开放
5月13日,长春市长春公园郁金香花芬芳吐蕊,引得前来游玩拍摄的市民流连忘返。 繁花似锦的花墙、一步一景的花廊……五彩缤纷的郁金香竞相开放,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粉色的、金色的……置身其中,恍若投入花的海洋。大片的郁金香把公园装点得五颜六色,绚丽多彩,一派姹紫嫣红、斗奇斗艳、生机盎然的景象。
05/20 - 感受消失中的世界 濒危动物艺术摄影展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展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为助力COP15大会在昆明召开,以“消失中的世界——它们与我们的未来”为主题的濒危动物艺术摄影大型公益巡回展在云南省博物馆拉开全国首展序幕。 展览由云南省博物馆、彼岸艺术机构与美术馆联合主办,彼岸东方(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为观众带来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动物摄影艺术家蒂姆·弗拉克的51幅濒危动物摄影作品。展览现场 “这位英国艺术家的作品非常有特色,都是采用给动物拍肖像照的形式。”策展人段羽介绍,本次展览所展出的动物摄影作品有许多面部特写。“从动物的眼睛特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蓝天,看到森林,甚至可以看到摄影家的影子。在动物的眼睛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和濒危动物的一种联结。” 据介绍,蒂姆·弗拉克是国际动物环保界的领军人物和超级IP。作为英国皇家摄影学会荣誉院士、英国创意摄影师协会主席,他的作品曾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过上百个重要国际奖项。他创作的艺术摄影作品涉猎主题广泛,聚焦于生态环境,用不同的视角诠释动物与人类的未来。近十年来,蒂姆·弗拉克出版了《濒危》(2017)、《进化》(2013)、《超人类》(2012)、《圣犬》(2010)和《天马》(2008)等五部书籍,在全球范围内销量超过百万册。其中《濒危》是一本关于珍稀动物和它们生存环境的摄影作品集,已被译成8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发行。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汇聚了蒂姆·弗拉克的代表作,主要聚焦于日渐脆弱的全球生态环境,并将镜头对准那些因环境的破坏正面临消失的濒危动物,用肖像的拍摄方式和独特的镜头语言诠释动物与人类的当下与未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包括已经在地球上彻底灭绝的北部白犀牛在内的濒危动物肖像照,让现场观众仿佛亲临濒危动物栖息地,与每一种濒危动物近距离感受。蒂姆·弗拉克利用自己的摄影技能,将公众和科学界对自然界的认识转变为更符合生态危机要求的理解。通过拍摄,他见证了自然世界中濒临灭绝的众多物种,也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展览现场 “在艺术家整个濒危动物系列摄影作品中涉及120多种动物,我们这次仅展出了其中的40多种。”策展人、彼岸艺术机构与美术馆创始人林晓东介绍,从地域上来说,艺术家为了拍摄这些濒危动物跑遍世界各地,展出的作品里也包括云南滇金丝猴、四川川金丝猴和熊猫。而从纵深角度来看,这些濒危动物摄影作品的拍摄下到深海,上到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接下来我们还将展出余下的70多种濒危动物摄影作品。整个展览也将在全国各大重要城市巡回展出。”林晓东说。 云南网记者李熙临张成摄影报道
05/19 - 东兴市开展“当代好课堂”走进东兴“课堂文化建设”系列体验式研修活动
为做好创建自治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相关工作,推进教师课堂文化建设,5月16日至17日,东兴市教科局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骨干教师、相关教学研究团队、指导团队等约670人开展“当代好课堂”走进东兴“课堂文化建设”系列体验式研修活动。副市长张辉出席活动。活动首日,东兴中学、市青少年室外活动中心先后开展分会场观课研讨,东兴市部分教师现场授课,由上海浦东当代好课堂教育发展中心的专家指导点评。17日,参培专家、教师代表、市教科局代表积极分享在体验式教学以及观课研讨中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围绕加强学校课堂改革的顶层设计、优化教学队伍建设、增强教学技能等方面各抒己见。研讨指明,推进教育事业增速提质,各校要深化课堂改革,以校本为基础,优化具有海边山特色的“一校一品”办学新格局。同时积极开展课堂研究,落实小组合作课堂推介,全面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巩固扩大教学成果。要多举措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沟通协作和培训学习,凝聚合力推进课堂文化建设,完善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现场还举行了当代好课堂会员单位签约仪式,东兴市9所中小学校与上海浦东当代好课堂教育发展中心签约合作,促进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教学实效。经过两天的研修历练,教师们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理念,稳步夯实了专业能力,为推进东兴市教育教学改革再添思想活力和实践动能。东兴中学政教处主任李明说:“这次培训有课改专家为我们进行授课,与我们学校的老师授课进行对比,这样的上课方式给我们的“课改”指明了方向。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深化课堂改革,强调合作探究,强调问题引导。”
05/19 - 31摄氏度!长春南湖公园市民戏水降温
5月18日,长春的最高气温为31摄氏度,是入夏以来气温最高的一天,不少市民穿着短袖、裙子出门。在南湖公园,市民游泳、带着孩子戏水等,来避暑、降温。戏水、玩沙,是孩子们的最爱。年轻女孩在水中打闹。游泳爱好者畅游南湖。小狗也到水中凉快一下。“全副武装”防晒。夏天到了,孩子穿上了短袖。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王涛
05/19 - 长春市牡丹园牡丹花盛开!市民纷纷驻足拍照
初夏时节,风和日丽,长春市牡丹园内的牡丹花悉数开放。远看花团锦簇,近闻清香袭人,往来游客纷纷驻足观赏拍照。
05/19 - 云南保山凤凰花开 宛如太阳遗落在人间的衣裳
凤凰花,因其“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而得名。五月的云南保山,火红的凤凰花如期绽放。在施甸县怒江峡谷两岸,高大的凤凰树整齐地排列着,树下铺满了它的落英,成就了怒江独有的嫣红。在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山坡上、公路旁、村中寨头……到处都有凤凰花的踪影,一朵朵、一簇簇的凤凰花仰卧树梢,争奇斗艳,尽情享受热辣的阳光,宛如太阳遗落在人间的衣裳。(杨林元杨磊字德芝摄影报道)
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