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 北京:戏水觅清凉
      6月23日,小朋友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一处喷泉戏水。  当日7时,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6月23日至25日北京市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不少市民来到泳池、水上乐园和户外喷泉,戏水觅清凉。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6月23日,小朋友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一处喷泉戏水。  6月23日,小朋友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一处喷泉戏水。  6月23日,小朋友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一处喷泉戏水。  6月23日,小朋友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一处喷泉戏水。
    06/27
  • 畅游津夜 用音乐“点亮”海河
      6月22日,一场水上特技表演在天津海河赤峰桥附近举行。  当晚,第一届天津海河文旅消费周暨海河音乐节启动仪式在海河游船上举行,系列活动将延续至6月30日。活动期间将围绕海河打造音乐会、时装周、主题市集、特色表演等文旅消费场景,助推文旅消费升级。  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6月22日,游人乘坐海河游船游览天津城市景色。  6月22日,人们在天津海河古文化街码头附近欣赏舞龙表演。  6月22日,一艘海河游船从天津海河古文化街码头附近驶过。  6月22日,艺人在海河游船上表演。  6月22日,一场音乐会在天津海河意风区码头附近举行。  6月22日,一场音乐会在天津海河意风区码头附近举行。  6月22日,一场水上特技表演在天津海河赤峰桥附近举行。  6月22日,人们在天津市津湾广场附近休闲游玩。
    06/27
  • 云南屏边:荔枝飘香迎丰收
      果农在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米坡荔枝基地采摘荔枝(6月21日摄)。  近日,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各乡镇的荔枝陆续成熟,果农纷纷抢抓农时进行采摘、销售。据了解,屏边县累计种植荔枝4.8万亩,发展荔枝种植户2907户,2022年荔枝鲜果产量1.4万吨,产值2.5亿元,荔枝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果农在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米坡荔枝基地采摘荔枝(6月21日摄)。  果农在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米坡荔枝基地采摘荔枝(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果农在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米坡荔枝基地将分拣好的荔枝装袋(6月21日摄)。  6月21日拍摄的云南省屏边县湾塘乡米坡荔枝基地一景(无人机照片)。
    06/26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焰火晚会助力“夏日夜经济”
      6月21日,游客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观赏游玩(无人机照片)。  6月21日晚,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景区举办焰火晚会,开启暑期夜游季。据了解,“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将在暑期举办多场夏日焰火晚会,通过延长营业时间,增加剧目演出场次和时间等手段,吸引游客,助力文旅产业“夏日夜经济”。  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06/26
  • 新华全媒+丨我们的端午——千年古镇舞“三灯”
      这是6月16日在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西津河拍摄的“河灯”和“龙灯”(无人机照片)。  宁国市胡乐镇是安徽省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这个千年古镇素有舞“三灯”庆佳节的习俗。胡乐镇的“鱼灯”“河灯”“龙灯”表演历史悠久,每逢佳节,村民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在乡村巡回表演。  近日,为了迎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的到来,胡乐镇举办长桌宴、灯会盛宴等活动,游客们体验美食,欣赏夜色中相互辉映的“鱼灯”“河灯”“龙灯”,感受古老小镇的端午民俗。  新华社发(李晓红摄)  6月16日,村民舞着龙灯经过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老街上举办的长桌宴(无人机照片)。  6月16日,村民舞着龙灯经过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老街上举办的长桌宴(无人机照片)。  6月16日,在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鱼灯”“河灯”和“龙灯”相互辉映(无人机照片)。  6月16日,在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鱼灯”“河灯”和“龙灯”相互辉映(无人机照片)。  6月17日,安徽省宁国市胡乐镇村民在包粽子。
    06/25
  • 美丽山乡传统民俗迎端午
      6月21日,空中俯瞰湖源乡窈口村(无人机照片)。  当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举办了传统端午文化活动,包括划龙舟、包灰汤粽、共富集市特色农产品展卖等内容,通过活动展示山乡特有的民俗传统和特色农产品,助力当地传统民俗传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6月21日,在湖源乡窈口村的回龙湖,村民们在参加划龙舟比赛(无人机照片)。  6月21日,在湖源乡窈口村的回龙湖,村民们在参加划龙舟比赛。  6月21日,在湖源乡窈口村的回龙湖,村民们在参加划龙舟比赛(无人机照片)。  6月21日,在端午文化活动的共富集市上,村民在展示当地手工索面的制作技艺。  6月21日,在端午文化活动的共富集市上,村民在展示当地手工索面的制作技艺。  6月21日,在端午文化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在展示传统元书纸的制作技艺。  6月21日,村民们在端午文化活动现场参加灰汤粽包粽子比赛。
    06/25
  • 广州海心桥获“世界人行桥奖”金奖
      广州海心桥与周边景色(无人机照片,6月10日摄)。  6月1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的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广州海心桥获颁2023“世界人行桥奖”金奖。海心桥位于广州珠江新城CBD核心区,北接二沙岛艺术公园,南连广州塔。主桥全长488米,高56米,平均宽度15米。该桥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设计建造。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行人在广州海心桥上经过(无人机照片,6月10日摄)。  广州海心桥(无人机照片,6月11日摄)。  6月17日,海心桥设计团队在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领取2023“世界人行桥奖”金奖。  广州海心桥(无人机照片,2021年11月24日摄)。  人们在海心桥上休闲游玩(2022年1月14日摄)。
    06/21
  • 划龙舟迎端午
      6月17日,多条龙舟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举行的龙舟赛上竞渡(无人机照片)。  端午佳节临近,各地举行龙舟赛、龙舟巡游等活动迎接这一传统节日。  新华社发(何红福摄)  6月17日,多条龙舟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举行的龙舟赛上竞渡。  6月17日,龙舟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上进行巡游展演(无人机照片)。  6月17日,龙舟在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上进行巡游展演。  6月17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水上运动中心,人们参加龙舟竞渡比赛(无人机照片)。  6月17日,在湖南省衡阳市湘江合江套段水域,人们在进行划龙舟比赛(无人机照片)。
    06/21
  • 广州:海风珠韵润羊城
      珠江之上,一座座造型各异的桥梁连接着城市两岸(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广州,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融之地,见证着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展现出文化自信的魅力与风采。  文脉悠悠,历经千年繁盛不衰的海丝文明成就了广州开放包容的鲜明气质,穿越百年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滋养着它敢闯敢拼的勃勃雄心。  悠悠珠江,奔腾不息;滔滔南海,碧波万顷。受海风珠水滋养的广州,正在创造新的文明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踔厉奋进。  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粤剧演员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的水上戏台演出(4月18日摄)。  游客在广州塔顶摩天轮观赏珠江落日(2022年8月7日摄)。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夜景(2022年8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这是第133届广交会现场(4月15日摄)。  广州市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2022年6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沐浴在彩霞之中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2022年摄,无人机照片)。  广州中山纪念堂前,木棉花盛开(2020年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夜幕下,“小蛮腰”广州塔矗立于灯火璀璨的城市新中轴线之上(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广州市区珠江两岸风光(6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
    06/20
  • 天然“栈道”引游人
      6月15日,游客在海蚀作用形成的“石楼”内游览。  位于渤海湾山东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内的大黑山岛是一座火山岛,在岛东端的龙爪山山腰部的石英岩上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因亿万年风化和海蚀作用形成的天然“栈道”,随着海平面下降,“栈道”露出水面。据地质部门勘察,海蚀“栈道”包含了大量古生物、海洋运动信息,具有较高的地质学研究价值,每年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6月15日,游客在海蚀“栈道”游览。  6月15日,游客在海蚀“栈道”游览。  6月15日,鸟瞰龙爪山(无人机照片)。  6月15日,鸟瞰龙爪山(无人机照片)。  6月15日,鸟瞰龙爪山(无人机照片)。  6月15日,游客行进在海蚀“栈道”上。  6月15日,游人行进在海蚀“栈道”上。  6月15日,游人在海蚀“栈道”游览。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