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下午,丹东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李小云,在沈阳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血液科顺利完成捐献,光荣地成为辽宁省第274例、丹东市第2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41岁的李小云工作努力、富有爱心。2016年6月,在丹东市红十字会的宣传下,她来到献血屋采集了血样,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2021年11月,李小云接到丹东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一名白血病患者与她的血样初配成功。工作人员向她讲解了捐献流程,她痛快地答应了。她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告诉了家人,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
李小云积极配合进行高分辨采样,等待实验室的检测结果。高分辨再一次配型成功。李小云开始锻炼身体,调整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希望能在捐献的那一天,给患者提供活性最好的造血干细胞。12月,李小云体检得知个别指标需要进一步检查,然后再复检、等待。李小云说:“只要想着自己能挽救一条生命,就非常激动。我想尽快进行捐献,这样病人就能少受一天疾病的煎熬。”终于,检查结果显示,她身体各项指标均合格,适合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并确定捐献日期。
从1月19日到沈阳入院开始,李小云开始注射动员剂,用于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液中以方便采集。虽然有点腰部酸疼的症状,但并没有动摇李小云捐献的决心,在她看来,比起挽救一个生命,这点短暂的疼痛不值一提。过程中,李小云爱人和丹东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直在其身边陪伴鼓励。1月24日下午,血液从李小云手臂静脉中抽出,分离机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再将剩余的血液回输到体内。如此这般历经5个多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完成了304毫升造血干细胞的捐献。
丹东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有效方法,而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造血干细胞匹配的几率是万分之一,在非血缘关系人群中,匹配的几率则是十万分之一。丹东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石漉说,丹东市从2004年起建立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有着庞大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成为志愿者,增加配型的成功率。丹东市红十字会每年都会在世界红十字日、献血者日、志愿者日等日子,通过发放宣传单、播放视频等形式,宣传捐献知识与意义,消除恐惧和疑虑,增强大家的奉献意识。目前,丹东市已有造血干细胞志愿者11266人,遍布各行各业。
事后,丹东市红十字会给李小云颁发了荣誉证书送去了慰问金,并转递来白血病患者的一封感谢信。李小云说:“不需要感谢。从我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那一刻起,就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令人自豪的一件事。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捐献行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