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作序,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焕然之姿重启。
4月,叩开园中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大门,门后藏着远古的呼吸与当代的凝望。
这生命凝于石。从435件到8000余件,不是简单的数字累加,近万块化石如星河般垂落于“一主四专”五大展区,那里埋藏着时间的密码,是生命跨越亿年的信笺。
“化石王国—热河生物群”主展厅里,那些沉睡的翼龙羽骨、辽宁古果的花瓣、狼鳍鱼的脊椎,在展柜中苏醒成一个立体的史前世界。全息投影的弧幕上,1.2亿年前的朝阳大地正被重新勾勒:森林在虚拟的风中摇曳,翼龙掠过湖面,惊起一片涟漪般的鱼群。这不是标本的陈列,而是生命的复调。
此地山河,一眼望穿亿年光阴;此间故事,写尽生命峥嵘。穿行于龙行天下—恐龙厅、从龙到鸟—鸟类起源厅、朝阳花开—被子植物厅、兽影追踪—哺乳动物厅,驻足,凝望,思考——
仿佛看见时光在玻璃展柜内外对流。恐龙统治陆地的时代里,朝阳是它们最后的乐园;而今人类的凝视,让这些霸主以谦卑的姿态重归故土。
恐龙的皮肤怎么形成化石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它们又是如何抚育幼崽的?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中华龙鸟的化石被裸眼3D技术赋予了血肉,它奔跑的瞬间被凝固在时空中,丝状羽毛的纹理清晰如新。周忠和院士研究的最原始鸟类之一——热河鸟滑翔的轨迹,恰与窗外凤凰山巅盘旋的苍鹰叠影。
手指(或脚趾)退化、肩臼窝朝向改变、腕骨的演化、从满嘴利齿到喙尖无齿……恐龙向鸟生物演化的秘密一一铺陈。
达尔文曾因被子植物的突然繁盛而困扰,而朝阳的岩层给出了答案:在远古花园里,辽宁古果、中华古果、十字里海果与网翅虻科化石彼此凝望,演绎着花朵与昆虫协同演化的生死契约。
这座城市总在上演奇妙的生命寓言:亿万年前,世界上第一朵花在此盛开;今日,朝阳人正以化石为舟,载着“中华花鸟源”的荣光,驶向文旅融合的蓝海。
光线浸染着“兽影追踪”的夯土墙面,远古气息扑面而来,寻找我们人类更古老的“祖先”——哺乳动物,从这里开始。巨颅兽“静卧”在那里;被称为“屠龙勇士”的爬兽正在捕食鹦鹉嘴龙幼崽,它的獠牙与猎物的挣扎被永恒定格;猛犸象、披毛犀“蹚过”冰河时期缓缓走来……
地质长廊外部造型宛若巨型凌源潜龙,站在穹顶之下,恍惚间听见远古的鸟鸣穿透时光褶皱;建筑体内,修复后的3000平方米地层剖面如展开的巨型竹简,展示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新增的宇宙科普区正用投影演绎着生命是如何进化繁衍的。
这座“涅槃重生”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正以白垩纪的密码为经纬,编织着朝阳大地的精神图腾——既镌刻着生命演化的史诗,亦映照着城市文明的重构。
记者: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