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丹东市残联立足丹东市残疾人工作实际,有效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决策部署,积极健全兜底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推动了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丹东市拨付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补助专项资金319.5万元,重点扶持防返贫监测对象中的持证残疾人和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的持证残疾人,实物投放338户贫困残疾人,以实物投放并带资入股、产业直补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残疾人脱贫增收。扶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5个,安置残疾人就业50人,辐射带动残疾人150人,确保脱贫残疾人稳定增收不再返贫。
一年来,丹东市积极健全兜底保障机制,让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共投入财政资金63万余元,为全市2.1万余名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免费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45周岁以上重度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差额年限保费;开展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55岁至59岁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核查工作,筛查出129名符合条件尚未申领补贴的残疾人,让他们享受了补助政策;共投入130余万元,为全市57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工程;全年共拨付“阳光家园”托养资金58.2万元,根据残疾人的不同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给予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安置工作,共安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58人。为20名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教育训练和生活费用补助6万元,为全市200名义务教育阶段困难残疾学生发放学习和生活费用补助20万元。为73名当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人学生及父母双残(单亲残)家庭子女发放助学补助款共16.7万元。
同时,丹东市还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全年实现残疾人新增就业709人。相关部门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16人次,让更多残疾人掌握了自食其力的技能。开展多期残疾人网络电商普及培训,200余人次参加培训。对60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建档率、就业调查率均达到100%。
过去一年,丹东市全面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残疾人的民生状况。落实专项资金336.6万元,对符合救助条件、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服务,全年服务5487人,服务率达到99.83%。其中,给予365名重度贫困精神类残疾人服药救助;给予220名视力残疾人定向行走或白内障手术补贴;给予184名0-14岁残障儿童提供265人次的康复训练、手术、辅助器具适配和困难生活救助;14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同时,落实专项资金150万元,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购买、发放和适配工作,共配发辅具2185例,有需求的残疾人辅具适配率达到90%以上。
一年来,丹东市结合全国“爱耳日”、世界自闭症日、全国助残日、全国残疾预防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宣传残疾预防知识,引导全社会关注残疾预防,关爱残疾人群体。同时,市残联鼓励支持助残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目前,丹东市公益助残协会已有18个助残团队,网上实名注册志愿者900余人,在残疾人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困难救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给予残疾人更多帮助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尊重、关心残疾人,进一步弘扬了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