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丹东被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市”国家气候标志
    国家气候中心于近期组织了《辽宁丹东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评估报告》专家评审。经评审,丹东市宜居气候禀赋优越,气候宜居评价指标优良率高。气候环境符合国家气候标志相关评价标准,授予丹东“中国气候宜居市”国家气候标志。我市是全国三个获得“中国气候宜居市”称号的地级市之一,是北方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我市优良气候条件的肯定,也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出的一份成绩单。丹东集江、海、河、湖、山、林、泉、岛、港、城十大要素于一身,风景如画、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7.1℃-8.9℃、降水量880-1100毫米,森林覆盖率65%,空气质量优良率93%,素有“北国江南”的美誉,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湿润的区域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近年来,我市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沃土”工程,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等环保行动,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使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市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守并持续放大绿色生态优势,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向绿色要效益、向绿色要未来,更好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擦亮城市“名片”,坚守最美“底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02/18
  • 打造“幸福宜居城市”,这个区从街路入手
    1月15日起,振兴区开展了打造“市容模范街”集中整治行动,对十纬路、山上街、桃源街、福春街4条主干路进行集中整治,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主干路日常人流车流量大,也是展示城市面貌的主要窗口。振兴区依托城管指挥中心电子监控系统,结合动态巡查方式,对十纬路等4条街路存在的店外经营、流动商贩、橱窗广告、店外堆占等各类市容乱象进行“地毯式”清理。整治期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出动80余人次,清理各类市容乱象110余处。桃源街清理占道经营前桃源街清理占道经营后在站前七经街和十纬路交汇处的木都广场附近,经常有市民将拾取的纸壳、饮料瓶等废品堆放,有碍市容观瞻,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执法人员对堆占物进行清理后,立即开展防疫消杀,并对当事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清理垃圾前清理垃圾后振兴区还从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两个方面,对山上街抗美援朝纪念馆周边的商家加大管理力度,充实网格管理执法力量,并对铁路沿线灌木丛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清理。▲执法人员对流动商贩进行宣传教育在十纬路、山上街附近有几家商铺存在牌匾破损现象,执法人员对破损牌匾进行了统一拆除。据介绍,为确保市容顽疾不复发、市容乱象不反弹,集中整治过后,振兴区落实网格化长效监管,派专人定岗看守,执法人员定期巡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责任落实到人。▲夜间整治过后的十纬路振兴区此次“市容模范街”整治行动,采用集中整治和长效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既提升了辖区市容市貌管理水平,同时也探索出城市管理新模式,即将街路分类,细化管理标准,从主干路向次干路再到背街小巷延伸整治范围,做到整治一路、监管一路,由点到面打造幸福宜居城市。记者/陆丽明编辑邹润
    02/12
  • 社区网格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小王,看到通知没有,临近春节注意煤气安全啊!”2月8日一早,元宝区兴东街道林江名城社区居民于新林,一边散步一边跟邻居打着招呼。于新林看似闲庭信步,其实是带着“目的”在溜达。头天刚贴出来用电用气安全排查通知,他怕邻居们没看见,又口头提醒一下。自元宝区深入推进“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来,身为社区党委成员的于新林加入了社区网格员队伍,每天在网格内巡查、走访,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林江名城社区共有48名网格员,他们是居民口中的“热心肠”,更是社区工作的“积极分子”。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网格员在社区网格内发挥着“小钻头”作用,负责疫情防控宣传、日常巡查、走访入户等工作。大家把社区居民的每件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办,“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群众的事无小事,群众的事必须立马解决。”这些是网格员们的工作宗旨。路遇危难,及时出手。2月3日上午,网格员安女士与东尖头边境派出所民警日常巡逻时,发现一位八旬老人衣衫褴褛,坐在雪地上休息,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二人上前询问,发现老人神志不清,说话含糊,语无伦次。在场民警立即将老人带回派出所,给老人送上热水和食物,安女士马上联系社区比对其身份信息。经过多番查找,最终找到老人的住址及其女儿的联系方式,并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了解事情原委后,老人的女儿感激不已:“我母亲年纪大了,要不是网格员们及时帮助,后果不堪设想,太感谢了!”安全巡防员、纠纷调解员,也是平安宣传员、邻里互助员……网格员可谓身兼“多职”。“网格内的事,在旁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对居民来说,也许就是要迫切处理的、顶大的事。”去年12月,网格员代家义在走访中发现江景之都小区3号楼内开设了一家教育机构,多位居民反映,其食堂做饭使用柴火和杂物,冒出的浓烟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多次劝阻无效后,代家义利用格致宝APP及时将事情上报到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区指挥中心接到该件后,召集多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到现场,发现两位老人正在给该机构工作人员做饭,屋内盘了一口大锅,两个房间装满了柴火。执法组工作人员和东尖头边境派出所民警按照各自职能,当场要求两位老人不再使用柴火烧火做饭,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这一消防隐患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居民们纷纷向代家义竖起大拇指,而他却说,“身为48位网格员之一,为居民处理好每一件琐碎的小事、急事、难事,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小网格串联起百姓的大幸福。”元宝区兴东街道林江名城社区党委书记张晓倩表示,48名网格员的工作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动态防控,网格虽“小”,却能在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社会治理各级各部门的无缝对接。“网格员让社会治理力量得到实实在在的壮大,他们将社区居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人争当社区当家人,人人都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居民的幸福感才能与日俱增。”记者宋琳编辑邹润
    02/09
  • “三个坚持”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2月7日,从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围绕“三个坚持”展开。“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根本性转变。2021年我市将重点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气化丹东”为目标,深入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和柴油货车攻坚战;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变5条城市水体为水清岸绿、长治久清的美丽河流,将城市内河项目打造成为丹东改善生态环境“里程碑”式工程;有效管控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农业源污染控制,以及农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等。编辑邹润
    02/08
  • 春节临近 年货市场年味浓
    随着春节临近,我市年货市场日渐红火,各种春节用品俏销。记者近日走访了城区部分超市、农贸市场、农村大集,发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很多市民趁着闲暇时间选购各种年货,年货市场开始进入销售旺季。炒货糖食热销瓜子、花生、大榛子……口味繁多、保质期长的炒货是很多市民家必备的传统年货。2月1日,记者来到铁城佳园市场附近的一家炒货店,看到这里炒货种类繁多、生意火爆,随着炒干货的机器不停运转,一股香味在空气中飘荡,吸引了不少市民排队购买。这家店的炒货有瓜子、花生、榛子等品种,其中光是瓜子就有四五种口味,不同口味的瓜子价格不一。店老板介绍说,作为传统的年货,每年春节期间瓜子的销量都不错,而且离春节越近价格越俏,不少人选择早早地购买,反正这类年货耐储存。“现在的春节零食品种非常多,还有越来越多的洋零食,比如开心果、碧根果等等,但是我每年还是要买一些传统零食,比如瓜子、花生等,感觉这些小零食有着温馨的童年记忆。”市民陈女士说。与炒货相比,糖食的销量也很可观。记者在市区部分超市零食区走访发现,选购糖食的市民为数不少,糖食种类也让人眼花缭乱,像花生牛轧糖、巧克力糖、水果糖、软糖、花生糖、芝麻糖等等,可谓应有尽有。据销售人员介绍,巧克力糖、软糖和水果糖销售得较好,今年的糖食价格总体和往年差不多,临近春节一般超市的糖食等年货都在打折促销,优惠力度比较大,因此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选购。酒水饮料销量大增春节将至,各类酒水饮料也迎来了销售高峰。酒水文化与节日文化息息相关,尤其是春节期间,家人团聚,餐桌上少不了酒水助兴。记者走访城区各大酒水销售商店发现,为抓住春节前后市民集中采购酒水的商机,各商家纷纷推出一系列优惠力度较大的促销活动。江城大街一家酒水专卖店老板说:“对于我们经营酒水生意的商家来说,每年春节前后一两个月是销售旺季,这段时间走亲访友的多,不管是高档酒还是普通酒都卖得挺好。”家住宝山新城小区的杨先生说,过年亲朋好友来拜年,吃饭是少不了酒水的,年前他都会准备一些啤酒和白酒。除了白酒和啤酒之外,春节期间饮料也备受青睐。锦山大街一家超市饮料专柜的促销员介绍说,过年这段时间,无论是亲友一起吃团圆饭,还是结婚酒宴,餐桌上都少不了饮料,“冬季原本是饮料的销售淡季,但是春节前后是个例外,销售会有明显增量。”“土”年货受青睐新鲜和纯天然的绿色无公害食材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一些城里人喜欢到农村采购“笨猪肉”、“笨鸡”和“笨鸡蛋”等,为节日餐桌添置不可或缺的年味。1月28日,家住林江名城小区的王宪军驱车一个多小时,去了趟凤城市宝山镇,为的就是取亲戚给他购买的“笨猪肉”。早在半个多月前,他便托农村的亲戚留意谁家有养吃杂粮长大的“笨猪”,“过去每家每户一年到头就养一两头猪,这样喂养的猪肉质才好,膘不肥、味道格外香。”王宪军说,城里的猪肉少了点味道,但真正的“笨猪肉”很难买到,村里人养“笨猪”的基本都是留着自家人吃,这次他买的一条猪腿和一扇排骨也是几经周折才买到的。不光是“笨猪”、“笨鸡”和“笨鸡蛋”,农户自家晾晒的蘑菇、山野菜、山里红干等土特产,也都成了“香饽饽”。家住市区的王军伟最近购置了不少鸡蛋、木耳、蘑菇等土特产,他说:“别看我买了这么多,过年时家里人多,基本上都能吃完,就是吃不完也可以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现在的人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年货选择方面,也越来越看重这些货物品质。”王军伟说,这些土特产天然无污染,后续加工少,不但自己吃放心,送给亲朋好友也安心。记者王洪满编辑邹润
    02/08
  • “俺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俺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屋里有地热,很暖和,这得感谢党和政府啊!”2月2日,汤山城镇榆树村7组村民关俊生在自家的院落里,脸上不时露出喜悦的神情。走进老关家的院子,只见东侧墙角的柴垛收拾得整整齐齐,鸭子、大鹅、大公鸡各有各的“窝舍”,整个院落干净整洁。提起这几年家中的变化,年过7旬的关俊生感慨万千。关俊生因早年丧子,被村里纳为“五保”对象。在乡镇和村委会的帮助下,家里的危房于2014年进行了改造。与此同时,镇村又给他家发放了软枣猕猴桃苗,建起了软栆园,离软枣园不远,还有一处刺五加种植园,关俊生自力更生发展起庭院经济。有了政府的帮助,他家的日子渐渐摆脱了贫困。“仅这1亩多刺五加,春天扣上大棚,20天一茬,就能挣三四千块。”关俊生说。采访了解到,汤山城镇龙湖村、佛山村、榆树村利用蓝莓、小柿子等产业扶贫基地产生的效益,设立扶贫托底保障基金,不断溢满“扶贫资金池”,向突发因素导致生活陷入困顿的农户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从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脱贫。“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到基地打工,对半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发放软枣猕猴桃苗发展庭院经济或提供公益性岗位,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通过公开透明的评议程序进行民政兜底帮扶……”振安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该区167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去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他们精准分类施策,做到一户一案,一户一策。与此同时,振安区设立扶贫保障金,形成长效机制。振安区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脱贫,但这些贫困户大多因病、因残而致贫,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为保障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让建档立卡户有长久的机制保障,振安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设立扶贫保障基金。“扶贫保障金”是由产业扶贫项目承包租金中提取若干,纳入“扶贫保障金”资金池,由发生困难的建档立卡户根据实际困难程度提出申请,交由村两委初步审核,初步审核通过后,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报请镇政府办公会复核审批,复核审批后由村委会按相关规定实施。“扶贫保障金”的设立在短期内起到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托底作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起到了保障作用。“扶贫保障金”的设立,较好地解决了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问题,使贫困户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重大灾害和重大疾病面前能够有充分的资金保障,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确保全区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持续脱贫、稳定脱贫。目前,振安区106户167人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由建档立卡之初的3632元增加到2020年的9202元,贫困人口的居住环境、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道路交通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记者邢漫编辑邹润
    02/04
  • 赋能幸福感 这样的丹东值得期待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座能寄予人民美好期待、赋予人民美好生活的城市,不仅在于外表肌理的华美,更在于内涵品质的温润。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作出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幸福宜居城市的部署,就是要让丹东“内外兼修”,让生活于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更绚烂的色彩和更浓郁的温情,都能有满满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民共享绿色发展红利。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丹东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民意、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努力使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上。丹东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民生事业的发展与完善、社会治理的提升与加强,均开创了全新的局面。过去一年,我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推动城市建设管理,翻新39条城市道路,新增城市绿地4.4万平方米,施划2000个城市公共停车位,更新61台公交车辆,对101个城市老旧小区进行系统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休闲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城市交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万千居民有了宜居的舒心。过去一年,我市以全面增进民生福祉为初衷,全心全意为群众纾困解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2和7.7个百分点,发放低保资金和特困补助4.6亿元,惠及城乡各类困难群体7.4万人。完成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600户,解决“办证难”7.5万户、“回迁难”4266户,人民群众的期待得到积极回应。过去一年,我市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发放稳岗补贴6554万元,稳定岗位11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实现64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学前教育普惠率达86.6%。完成9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医疗救助实现城乡全覆盖,医保进入电子凭证时代。过去一年,我市建成9个区域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3个社区服务站、100所农村幸福院,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全面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城市空气优良率达95.6%,8个国考断面水环境质量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首批3个“中国气候宜居市”之一。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今年,围绕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幸福宜居城市的目标,丹东将以“绿色发展、美丽文明”为标尺,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新的一年,我市将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岗位。支持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平台建设,精心组织各类创业推进活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的一年,我市将强化社会保障能力。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折不扣落实失业、低保等保障政策,做好弱势群体关爱和保障。落实优抚安置和抚恤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切实做好因灾因病遭遇困难人员救助工作,坚决兜住民生底线。新的一年,我市将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开展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丹东体育馆、群众艺术馆、歌舞剧院等公共文体设施改造工程。推动健康丹东建设,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的一年,我市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的一年,我市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老城区将加快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巩固城市内河生态治理成果,加强绿化园林景观改造、历史文化保护和新建高层建筑管控;完善和改造城市道路、供水、污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增强保障能力;加强社区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新城区将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聚集产业和人气;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释放发展空间;加快提升商贸、教育、医疗等配套功能,增加就业和消费供给。厚植民生底色,让整座城市变得更有色彩和温度。让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一座幸福宜居城市的密码,其实就隐藏于这每一处细节之中。生活于斯,这样的丹东值得期待。记者范泽民编辑邹润
    02/03
  • 锚定民生“新坐标” 绘出振兴“幸福景”
    推进15个老旧小区改造、探索城市管理新体系、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20年,振兴区扎实推进民生实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见成效。道路升级,污水、雨水、自来水供水管线抽换,照明设施、健身器材、宣传栏换新……过去的一年,振兴区对建行小区、大光明小区、港湾小区、航道处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涉及144栋楼、8828户居民。“小区旧貌换新颜。楼道粉刷一新,楼梯扶手刷了油漆,楼道外门和楼道窗全部更新。”1月27日,提起老旧小区改造,临江街道东昇社区航道处小区居民张德红忍不住夸赞,在航道处小区已居住30余年的张德红见证了小区的变化。如今,小区居民再不因下水道堵塞和路面污水横流而犯愁,还自发成立了卫生监督志愿者队伍,保持小区整洁。像航道处小区一样,老旧小区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受益,从外到内的变化,传递出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文明新气象。教育是民生关切点。振兴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启动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工作,在成功开展六纬路小学与汤池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工作的基础上,将区属14所学校两两结对,组成7组联盟校,使一体化办学工作有序推进。此外,还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小区内配套幼儿园建设力度,公办园幼儿在园数较上一年提高5个百分点,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率达80%。全区投入300万元资金对区属海华小学、接梨树小学、江海中心小学闲置校舍进行改建,办成公办幼儿园。重点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振兴区建立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治理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站前街道一街社区开展的“便民服务直通车”和“一窗通服务”暖心工程服务项目,打破社区工作范畴按所属窗口界限,做到“有事必接,有事必办”,并以“8+N”的模式夯实“网格化”服务,发挥志愿队伍作用,做到预防纠纷、化解矛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社区网格525个,农村网格176个,将“数百格”汇聚成一张网,通过“小网络”助推“大治理”。把乡村变成美丽家园。“村里新建了一个水房,解决了俺们组村民吃水问题。”汤池镇萌芽村9组一位王姓村民感慨道,“村里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以前,该组有一个废弃的渠道,疏于管理变成了“垃圾站”。如今,萌芽村将渠道清理干净后铺设管涵,又在管涵上铺了路面。道路宽阔了,村民的心里也敞亮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村容村貌提升,振兴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乡村变成村民“身有所栖”的美丽家园和“心有所依”的精神乐园。以“工匠精神”塑造城区品质。振兴区完善提升养老、抚幼、医疗等基础设施,构建便捷、共享的“15分钟幸福生活圈”;对31条街巷路、21.3公里农村公路实施维修改造,畅通城乡道路微循环体系;以“绣花功夫”强化精细治理,全面推行路长制、街长制管理模式,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受益面;运用智慧城管平台,联动开展私搭乱建、街面秩序等综合治理,对违法建筑“零容忍”,不断提升城市立面形象;以“两山理念”提升宜居环境,精心描绘“山青”“水秀”“林绿”“景美”四幅画卷,提高发展“含绿量”“含金量”;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改造无害化农村户厕228座,清淤疏浚河流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00盏,打造更有品质的人居环境。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今年,振兴区还将实施红房小学改扩建,新增公办普惠幼儿园学位1000个;落实企业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惠企政策;健全妇幼保健和中医药服务体系,创建1个标准卫生村和2个标准卫生小区;推进两区5个区域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7个农村幸福院建设等。在民生领域,振兴区将持续发力,交出有温度、高质量的民生答卷。记者陆丽明编辑邹润
    02/02
  • 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实地督查“水环境”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1月27日,市生态环境局对凤城市污水处理厂及草河、蒲石河、荒沟、爱河、大洋河等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了实地调研督查,以巩固“十三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果,有效解决冬春季污染严重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十四五”开门红。此次实地调研督查,是市生态环境局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攻坚”行动方案》重要举措之一。调研组通过现场勘查、询问等方式,深入了解水质监测断面现状,查找污水处理厂运行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该局将围绕河流污染源溯源、排污口管理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等工作,推进水污染防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切实守护好丹东一方碧水。编辑邹润
    02/02
  • 小区改出新面貌 生活有了新气象
    作为2020年十项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老旧小区改造备受市民关注。2020年,我市改造老旧小区35个,这一数字,只是改造成果的一个体现,对于这些老旧小区的居民而言,更多的还有这项惠民工程带来的实惠,以及新环境带来的全新生活体验。1月26日7点半,在报社小区,刚从早市回来的居民林振兴哼着小曲,骑着满载果蔬的新自行车,沿着新平整的彩砖地面,到新换的白钢单元门前停下。自行车是他“配合”小区改造买的。小区改造前,如此顺畅地骑车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因年久失修,改造前的小区路面破损严重,道边有段1米宽、半米深的排水沟,小区里没有路灯。晚上下班回来,林振兴习惯拿着手机照明,尽量往路中间走。“现在不用怕走路崴脚了。”林振兴笑着说。26日下午,在城隍庙二社区9号楼楼下,孩子们在楼下有护栏的方砖空地上嬉戏,家长们边看孩子边唠家常。“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们盼了10多年了。”居民李玉梅说。城隍庙二社区是丹东有名的老旧小区,小区道路、车棚破损严重,缺少照明设施,还有几处护坡墙没有护栏,居民晚上外出都要自带照明设备靠墙边走,孩子出门必须有大人牵着手。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工后,小区内14栋楼粉刷一新,新做楼顶防水,增加墙体保温层,路面全部平整,车棚原地重建,空地设置花坛,护坡墙安上护栏,太阳能路灯到下半夜还是亮的。晚上,小区里响起了孩子们的欢笑声。城隍庙二社区党委书记毕崇洁说:“现在小区里乱堆乱放少了,造脏也少了。以前冬天我去小区巡视,见到居民都要提醒他们‘小心雪天路滑’,现在路平整了,我这口头禅也免啦。”在10号楼附近的一处缓步台前,台阶两边新涂漆的绿色铁扶手格外显眼。毕崇洁说,小区改造的时候,施工单位特地在一些容易出现危险的位置增加了安全辅助设施,保障居民安全。城隍庙二社区居民张铁骑告诉记者,在最初的设计中,楼道出口只有台阶,而小区里老人多,身体不好靠轮椅外出的不少,过台阶很不方便。“我们找施工负责人商量,这不,给我们改成了斜坡和台阶两用的,别看这些事儿不大,但是我们居民心里暖啊。”张铁骑说。如今,居民还自发成立环境维护队,定期清理楼内外卫生,生怕破坏这好环境。记者从市住建局小区办了解到,自2011年我市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来,超过200个老旧小区完成综合整治任务。2020年完成改造的35个老旧小区,是延续往年改造工程,在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小区环境等改造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楼墙保温、楼道内墙壁和扶手粉刷、更换楼道门窗、楼顶沥青铺设等,确保小区居民告别破败脏乱、基础设施老化的居住环境。2021年,我市将改造66个老旧小区,继续为市民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记者戚文编辑邹润
    01/29